沏一壶人生之茶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如茶,茶似人生。
  老师素来喜欢喝茶,在我即将走入社会时,他给我沏一壶叶色青绿、汤色金黄的铁观音,让我至今难忘。
  滚热的天然泉水徐徐浇在铁观音上,此第一泡为“洗茶”,又名“温润泡”,茶汤弃之不喝;“悬壶高冲”第二次冲泡之后,撇去壶口泡沫,称为“春风拂面”;再用热水不停浇淋壶身,保持恒温,使茶之真味得以充分发挥,谓之“孟臣淋霖”。此时,水温和注水的速度要讲究中庸,过则茶汤味燥,不及则茶汤味缓。茶沏好后,将茶汤按“高冲低斟”的原则缓缓注入透明茶海内,此时茶汤的色泽金黄,清澈透明,给人以清爽之感。茶海内的茶再按逆时针方向斟入品茗杯,再经“韩信点兵”“关公巡城”“敬品香茗”等程序,老师授我“三龙护鼎”之式,以右手中指托底、大拇指和食指环住杯口,左手指托底,端起茶盅,观赏黄浓艳似琥珀的茶汤,轻嗅汤面缕缕升腾的水气,隐隐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扑鼻而来。待茶汤凉至适口,小口品啜,茶汤在口中经舌尖推至舌边,充分发挥味蕾的作用,细品茶汤中蕴含着的丝丝嫩茶香味,然后卷至舌根缓慢吞咽,味醇厚甘鲜,茶音高而悠远,真茶之“音韵”。看罢茶、闻罢茶、品罢茶,清香、甘醇、鲜爽随即而升。
  工作后,我亦成为一嗜茶之浊人,喜欢在和、静、怡、真之中,沏一壶人生之茶,细品人生况味。以沸水沏茶,头道茶如人之初,清新四溢,却缺少那一份浑厚的底蕴;其后茶味浓而香洌,犹如人生路上起起伏伏、满是坎坷,但凭借年轻气盛之势,不懈地拼搏进取;茶至数道,味渐淡而涩甜,恰似人已垂垂老矣,尽在清雅、悠远的茶香中回味自己的人生。
  闲暇之时,邀一二茶友,或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斗室内,或于露天的松树下、石桌石凳上,冲杯“红汤红叶”、鲜香浓厚、活血养颜的祁门红茶,沏杯“绿汤绿叶”、醇和甘爽的毛尖,赏以古筝或古琴弹奏之《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古曲,佐以坚果、点心、时鲜水果等,在悠闲的氛围中,以茶修心、以茶修德、以茶修性,细品茶中滋味,借茶之“清”,弱身上之“俗”,涤去心中浮躁之情,静享宁静清雅淡泊之意,再与茶侣谈谈茶人,论论茶事,评评茶著,议议茶趣,赏赏茶具,闲话一番,尽兴而散。
  沏一壶好茶,如一人已具备了多项美德;品一壶自己沏的好茶,恰如此人已走过了无悔的人生。《七碗茶歌》说的好:“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责任编辑/刘洋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教师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课堂内外相结合,实施趣味性英语教学,达到“快乐英语、快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笔者的观点和教学经验来阐述小学英语学习中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提高外语
一、散热风扇在计算机整个架构中,散热风扇无疑是噪音的最主要来源,如果要想打造静音PC,首要目标就是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噪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因为受制造工艺的限制,轴和轴承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它既是我国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又是此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作为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
在潍坊,火烧店铺遍布城乡,其中就数城隍庙肉火烧最有名,它历史悠久,已被认定为“山东省传统地方名吃”。   城隍庙肉火烧的馅料是猪肉、大葱、木耳、鸡蛋、海米等。将这些馅料剁匀了,再佐以茴香八角等,搅拌后就成了馅。接着把上好的小麦面揉得又细又软,还必须是死面,现和现用,不能发酵。把馅包进面皮后放进炉子里烤,要把握好火候。烤出来后,外皮酥脆嫩黄,馅儿就成了一个肉饼。烤制火烧的过程中,从馅里溢出来的水和油
中国和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既展示了它们同作为后发型、外源性现代化国家所经历的普遍规律,又鲜明地反映出具有显著民族性格和文明特征的特殊性.中国和俄罗斯未来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