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来源 :皮肤病与性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20年诊断为神经梅毒的20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男性16例,女4例,年龄(29~53)岁,平均年龄40.9岁。初次就诊时规范驱梅治疗18例,未治疗2例,其平均病期为16.4个月。无症状神经梅毒13例,间质型梅毒2例,实质型梅毒5例。血清TRUST滴度(1∶2~1∶64),平均滴度为1∶12.55。脑脊液检查:TPPA阳性20例,TRUST阳性7例,VDRL和T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玫瑰糠疹患者接受伐昔洛韦+窄谱UVB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样本以某医院皮肤科于2016年1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玫瑰糠疹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接受伐昔洛韦+窄谱UVB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28例,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21例,9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占优(P<0.05)。组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数据分析,对照组患者在皮损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在不同后巩膜形态的分布。方法:收集2016-05/2018-02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高度近视患者126例207眼,按照Curtin的后巩膜形态分类方法分为三组:A组为Ⅰ和Ⅱ型后巩膜形态眼,B组为Ⅲ型后巩膜形态眼,C组为Ⅶ、Ⅸ、Ⅹ型后巩膜形态眼。将眼底后极部区域分为1、2、3区域。测量中心凹至通过视盘中心垂直线的水平距离(HDFCO)、中心凹至通过视盘中心水平线的垂直距离(VDFCO)和视力。研究在高度近视不同后巩膜形态中心凹位置的分布。结果:在后极部1区,3眼(1.5%)均来
目的观察对皮肤瘙痒症患者开展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选取某医院诊治的174例皮肤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抛币法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87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与满意度。结果在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上,研究组患者明显较优,在满意度上,同样是研究组患者较高。结论对皮肤瘙痒症患者开展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可以让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因此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氟替卡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35例则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氟替卡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两组疗效、免疫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4%,相较于对照组的80.00%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SAH)后腺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aSAH并于发病后3~7 d进行腺垂体功能评估的患者。共72例纳入研究,男31例,女41例,平均年龄50.1岁,范围为36~71岁。入院时WFNS分级:Ⅰ级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银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S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分析冷喷联合萘敏维滴眼液治疗面部皮炎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某医院皮肤科门诊面部皮炎患者22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冷喷联合萘敏维滴眼液治疗合并抗过敏药物口服和保湿剂外用,对照组单纯抗过敏药物口服和保湿剂外用,疗程4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早期(第1周、第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起效明显快于对照组;第4周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种方法均有效果。结论冷喷联合萘敏维滴眼液治疗配合抗过敏药物口服和保湿剂外用比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选用他克莫司软膏规律间歇维持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个月至2019年12个月某医院收治的80例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依据用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选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40例选用规律间歇维持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95.00%)、2个月(100.00%)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7.50%)、2个月(0.00%)、4个月(10.00%)、6个月(15.00%)低于对照
目的观察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外用某富含滇山茶、三七以及马齿苋的外用精华溶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本临床实验共纳入47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氨甲环酸片,0.5g/次,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用该外用精华液2次,早晚各1次,分别在治疗前和使用12周后进行改良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并使用皮肤图像分析系统拍摄治疗前后照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黄褐斑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外用精华溶液组较单独口服氨甲环素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
目的观察梅毒螺旋体(T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某中心接诊的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行TP-ELISA和CLIA检测,以免疫印迹法(WB)为金标准,比较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结果,评价诊断准确性。结果6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中包括39例未感染患者,21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CLIA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敏感性(95.24%)、特异性(100.00%)、漏诊率(4.76%)、误诊率(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