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饼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中秋前一周,媒人给我送来送节礼单。那年我定了亲,按乡俗,一年中的春节、端阳、中秋三大节须向未婚妻家里及其直系亲戚送礼,礼品循节令,准岳父家定标准。
  中秋节的礼单上除了烟酒片子菜(一提一斤的新鲜猪肉)和未婚妻一身新的衣裳鞋袜外,饼的数量竟为200个!
  老婆冇到屋,一节几担谷。老婆冇到手,礼轻出大丑。礼单就是“圣旨”,我乐得屁颠屁颠去筹钱置办。其他东西好办,商店不缺,就是那200个饼啊,一时间哪里凑得这么多啊!
  正为饼愁,一位同学给我出了个点子,让我去县食品厂定做。当天中午我骑上自行车去了县城。
  县食品厂的一位负责人热情接待我,我从三五个品种里选了一款中档的冰糖、橘皮、花生馅芝麻饼,价钱为一毛五一个,当即付了订金。
  三天后,也就是八月十四一大早,我取到了月饼。我算术不好,200个饼足足算了三遍。这饼质量很好,硬度不错,装饼时竟有刚出窑的青砖相磨的生生脆响。
  我将礼品装了两箩筐,盖上红纸,选了一条软扁担,悠闪悠闪地挑着去未婚妻家。
  一路上,有不少挑着礼担的人,目测中,我的担子比他们的“加劲”些。我很骄傲,故意集中肩、腰、屁股、腿力度,最大限度地让扁担上下悠闪着。
  正当我挑着两只箩筐吱呀吱呀地前行着,从路边房屋里忽然蹿出一条大黄狗,高扬尾巴,龇牙咧嘴,向我扑来。这狗东西肯定闻到了饼香了,要索“买路钱”了。我停下,跺了跺脚,狗吓退了两步。我刚要拔腿走时,狗又上来了,跺了两脚,它又回缩……看来这家伙深谙“敌进我退,敌疲我扰”之术。
  准岳父正等着饼呢,没时间跟它纠缠下去了。我放下担子,想找块石头对付它。可到处看不到一块石头。焦躁中,我灵机一动,从箩筐里摸出一个饼来,运了运腕力,对着狗脑袋狠狠扔过去。准头不错,一击而中。狗歪头咧嘴夹尾,狺狺然一步一回头,落荒而走。咦,这饼,从狗头上猛弹而下,在路面上蹦了几蹦,又转了几圈,最后“哐哐哐”的余震袅袅地落在路旁,除了震掉几粒芝麻外,饼,竟安然无恙!我捡起拍拍灰尘“砰”地丢进了箩筐。这狗吃了这一饼,没准落下个偏头痛的病根。我想。
  准岳父家派人清点了礼品,很满意。吃过午饭,准岳父退回100个饼竟然让我挑回去!我惶惶间,准岳父说这是规矩,叫“回礼”。我才释然。
  在回家的路上,冤家聚头,我又碰上那黄狗。可这黄狗见到我,竟没了先前的威风,后腿下屈,尾巴萎垂,用臣服的眼神盯着我,尾尖不停地扫着地。我用手向箩筐里作了个探饼状,黄狗倏地逃进狗洞,伸着半个脑袋冲着我,呜咽不止。看来,这饼的劲道,让它长了记性。
  这回礼的100个饼怎么消化的,我想不起来了,足有25年了不是?只记得,一次,小弟一手举着大半块啃得锯齿状的饼,一手托着两颗血糊糊的牙给我看。我抚抚他脑袋说:你不正换牙么?记得,下牙扔屋顶,上牙丢床底。
  据说,当年年底,在轻工产品评比中,县食品厂的能伤狗月饼被评为“过得硬产品”。
  责任编辑:曹景峰
其他文献
第一脚踏上泉坞山,冥冥中我便嗅到了宿命和皈依的味道——忽觉大山为了等我,已经默默矗立了千万年,而与大山对视的第一眼,我就感到自己再也离不开它,若一位虔诚的比丘,历尽艰辛,跋山涉水抵达灵山,便毫不犹豫将肉身和灵魂献给佛祖。我不打探它的过去,我不设计它的未来,我只愿敞开心扉放逐灵魂,轻轻说一声——我来了。  几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友人邀请我和爱人前往泉坞山,这也是我们存储心底的夙愿。回来以后,同行
期刊
1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就是缘,缘有很多种,人与人相遇是缘;人能遇上让自己付诸心血的爱好是缘;人能遇上让自己始终感受到其美好的那种向往是缘;人能把林林总总的记忆碎片经时间淘洗沉淀,终成为记忆精粹更是缘;缘就是把各种物象和芸芸众生糅合在一个时空的信息。关于缘,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没有缘是天定的,惜不惜缘是人为的;关于缘,我坚守的信条更简单,有缘惜缘,缘尽随缘。只要学会惜缘,有
期刊
花子是我养的第一条狗,也是最后一条狗。  花子是一条哈萨克牧羊犬,刚抱回来的时候眼睛还没睁开呢!由于没断奶只能吃奶瓶,胖乎乎的很重,长得像熊猫一样,全身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憨态可掬很招人喜爱,我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花子。  刚来的时候,花子还是蹒跚学步的样子,走路摇摇晃晃的像喝醉了酒似的。不知不觉花子来我家有一个多月了,已经可以和我一块出去踢皮球扔飞碟了,他还经常把院子里的鸡撵得到处乱跑。花子让我在小
期刊
父亲点上一根香烟,刚抽两口,颓然歪了头,靠着绷硬的椅背又睡着了。香烟兀自沉默地燃烧着,烟灰带着父亲满头银发的颜色,寂寞地挂在烟身上,一寸一寸向过滤嘴挪动,倔强地坚挺着,终于折断,无声掉落在塑料布铺就的桌面上,像秋风里凋零于枝杈的枯叶,或者冬夜飘落在灌木丛的雪花。深夜窄狭的客厅里,父亲喜爱的中央台四套依旧喋喋不休地聒噪,观众却只剩下从遥远的异乡回家的我。  我的心陡然一紧,鼻子一阵酸涩,悲怆像空气一
期刊
听说要出院了,我简直喜出望外,在医生办公室耐心听完护士长的详细叮嘱与主管医师的讲解后,便跑回病房,在上午将全天的治疗全部进行完毕,将中午最后一顿医院伙食团送来的鲫鱼汤和稀饭吃得冒汗,然后在闻声赶来的大姐的帮助下,大包小包地拎着去大门口乘了出租车,一路呼啸着回去。  我在医院坐牢,前前后后算起来也14天了。回首望去,竟然是满满的艾香飘拂的日子。我就是在这样的春天里,病倒、手术、治疗,强忍肌体的苦痛,
期刊
父亲让县里一位熟人捎话,家里做饭实实没烧的了,三十里山路,能给在县城干事的我捎话,说明家里真有了麻烦!  那天下午,下班后,快60岁的姚孝辉厂长查看工人宿舍时,转悠到我宿舍,进门后靠在床上,闲聊,一边聊一边咝咝不断吸宝成烟,眯着小眼就盯我,问:“毬——年纪轻轻,唉声叹气作啥?”  我不想说,知道他是个很讲原则的老头,咋讲这丢人事。我红着脸,最后无奈,吞吞吐吐把父亲捎话的事,给他艰难着轻轻讲了,讲得
期刊
晨曦微露,睡意蒙眬的我隐约听见姨父粗犷的大嗓门,便一个激灵从躺椅上坐起,抬腕看了下表,时针指在6点8分。  “姨父早!”我似醒非醒,说话嗡嗡的。  “唉,女婿啊,我急得夜里哪能也困不着觉。好不容易熬到四点钟,要紧爬起身,烧了个丝瓜蛋汤,拿来给你姨妈吃。”  汤,虽不是给我吃的,可我心里倏地暖暖的。  姨妈时年八十五岁。  今年的中秋或算是个多事之秋。那一日,姨妈午休起来,试图去开电视机,顺带拿盒牛
期刊
南方的村庄,大多门前都有池塘。家乡的村庄门前也有一口池塘。屋舍傍水而建。也许,这是先辈们立基选址时,考虑到风水因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蓄水聚财,繁荣昌盛;也许,这也是先辈们考虑到生活所需,临水而居,洗衣浇菜,用水方便。  然而,不管是出自何种原因,池塘,确实给家乡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和好处。池塘,也给家乡增添了许多灵动和生气。池塘,更像一面镜子,记录和摄入了家乡人的日常生活、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幻和历史
期刊
每一件贮藏的旧物,都潜埋着远逝的风花雪月,浸染着有痕或无痕的世事沧桑,刻烙一段生命历程的岁月史册。恰如不经意间打开那尘封多年的箱子,心不在焉地随手翻寻着,倏然映入眼帘的那一只口琴。尽管是久违之物,那银白色的外壳,翠绿色的内芯,却依然是如此的熟悉。我恍如瞬间重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大学时光,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在风光旖旎的风则江边,在绿树葱茏的未名湖畔,在晚风夕阳的塔山脚下,有一位玲珑俏丽的女孩,如痴如
期刊
自小在一起玩大的朋友,退休后一直住在上海他女儿家。一天,突然来了个电话,说他在盐城设了个饭局,你必须无条件参加,否则不要后悔。  被他搞得懵懵懂懂的,一头雾水。  说到最后,原来是一位六十年未见的老师,也被邀请来参加他们的这一次同学聚会。这位老师一直以来对我很是关注。所以,虽然我不是和他们同届,因为这位老师的缘故,我也被列入邀请的成员之一。  真有点惴惴不安,早早地来到了现场,不长时间,果然老师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