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侧向挤压和底部托底的仿真分析研究

来源 :电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力电池包受到局部挤压发生短路失效会影响电动汽车正常行驶,甚至发生严重事故,侧向挤压和底部托底是局部挤压的典型工况,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利用Hypermesh软件分别建立电池包侧挤压和底部托底仿真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基于力、速度载荷研究挤压力与变形关系,发现速度载荷在一定范围内与力载荷效果具有一致性,且合理选择速度参数可节省计算时间。不同形状几何体托底电池包时,异物尖锐度和托底面积是影响底板变形程度的主要因素。该仿真研究可为电池包侧挤压分析参数设置和异物托底变形评判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高温升华工艺对NiCl2材料进行处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得到的NiCl2正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构。实验表明在850℃升华下得到的NiCl2升华粉作为热电池正极材料时,单体电池的放电性能最佳。由于NiCl2材料导电性能较差,针对这一特征,对金属和非金属导电剂的添加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进一步对混合导电剂的改性进行研究,发现添加复配比例m(石墨烯)∶m(镍粉)为3∶7的混合导电剂的单体电池放电性能最优,初始放电电压为2.
为评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低温起动性能,搭建PEMFC电堆低温起动试验台,制定典型道路工况,起动PEMFC电堆进行试验,对其加载典型道路工况,开始阶段使PEMFC电堆在小负荷暖机工况运行。对PEMFC电堆输出不同特性曲线进行深入分析,试验证明当PEMFC电堆最外层电池阴极催化层温度降到0℃时能够成功起动并运行,为PEMFC电堆的商业化运行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URFC)的性能衰减问题是阻碍其应用的瓶颈,有必要探明其衰减机理.通过发电-电解模式循环实验对URFC进行了耐久性测试,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微观物理表征方法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是变电站直流系统中最为可靠的电源,在站用交流失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向保护、测控等直流负荷供电。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经较长时间运行后,较易出现极板老化的问题,为了研究极板老化缺陷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影响,基于COSMOL Multiphysics搭建了蓄电池组仿真模型,并且结合极板老化特点改进了老化蓄电池组模型,分析了正常蓄电池组在负荷电流50 A下的温度分布情况。基于蓄电池组的温度分布特点,设置了老化蓄电池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老化蓄电池组的温度分布特点,并且对比了正常与老化蓄电池组的
氯化钠中毒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极化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PEMFC氯化钠中毒等效欧姆极化模型,利用COMSOLMultiphysics量化分析了氯化钠质量浓度对PEMF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仿真数据与公开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氯化钠质量浓度小于8×10-6mg/cm3时,Na+对PEMFC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氯化钠质量浓度由0增长到8×10-3 mg/cm3,极化曲线斜
以YL250P-29b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软件对其在低风速环境下的积灰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与实验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数量级相同且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了风速、粒径、安装倾角对光伏组件表面积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风速环境中,同一安装倾角下对于20和25μm颗粒,积灰密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风速不变且安装倾角大于30°后,积灰密度随安装倾角增加而降低;当风速和安装倾角相同时,20μm粒径的积灰密度大于其它粒径的;安装倾角为30°时,颗粒各粒径下的积灰密度均达到峰值
有源开关电感(active switched-inductor,ASI)Boost变换器因其高电压增益,低开关应力等优点在光伏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此光伏系统高增益变换器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建立其离散映射模型并分析电路参数变化对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Jacobian矩阵分析特征值揭示系统失稳机理。基于参数共振微扰原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稳定控制方案——单周期复位积分补偿,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案不仅使失稳系统重回稳态,在瞬态响应速度、输入电流及输出电压纹波等性能上也优
反激变换器因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电气隔离等优点,在小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恒频PWM反激变换器在负载大范围变化时,难以一直保持较高变换效率。为适应不同大小的负载,提出一种多模态准谐振电源变换器。当负载大小不同时,变换器工作在不同模态:重载时,工作于准谐振模态;轻载时,工作于固定导通时间模态;空载时工作于Burst模态,使得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变换效率。最终对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搭建实验样机对所提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故障原因大多与单体电池的异常有关。针对故障电池组的实际运行数据,构建了电压和温度特征参数,分析其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阈值方法对异常电池进行判断。提取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单体电池的电压数据,利用充电电压曲线距离分析和局部离群因子(LOF)检测方法诊断不一致单体,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一致。最后对异常电池的故障模式进行了识别。
超级电容寿命的研究一直都存有争议,影响因素分析不清,实验应力等级设计无依据等。通过分析超级电容结构、工作原理和失效机理,得出超级电容寿命影响因素有温度、充放电电压、循环次数,且相互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超级电容寿命加速方程有5个待解参数,退化模型至少需要6个应力等级。通过分析超级电容性能退化轨迹,得出其参数需不等间隔测量,前期测试次数多,后期测试次数少。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超级电容加速退化实验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