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人热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流人,是读余秋雨散文“流放者的土地”。在余先生的笔端,流淌着对齐齐哈尔城、对齐齐哈尔人的尊重和赞叹。秋雨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到过齐齐哈尔。当时身在牡丹江的他只能从流人书写中体会流人心境,感同身受那清代卜奎的别样风情,而我们也只能从秋雨先生作品中品咂他对流人世界的悲悯。读过李兴盛先生《中国流人史
其他文献
城隍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城池的神,始于周代,兴盛于宋代。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均设城隍神并每年祭祀,由此形成了民间祭祀城隍爷的习俗。清朝沿袭了明朝礼俗,城隍庙遍及县级以上的城市。那么,清代的齐齐哈尔有过城隍庙吗?如果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城隍又是谁?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城隍庙踪  清代的齐齐哈尔城作为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镇守之地,曾经建有城隍庙。有关这些历史痕迹
摘 要: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有着独特的批评风格,在《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中,围绕“不负责任”这一关键词,詹姆斯·伍德展示了自己关于喜剧、小说艺术的美学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美学创见。本文拟就通过其批评对“不负责任”概念的论述,分析詹姆斯·伍德批评中“不负责任”的概念,认识其关于“不负责任”的批评思想,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不负责任
摘 要:在文学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与伦理身份有关。埃利芙·沙法克在《伊斯坦布尔孤儿》中描写了家庭、性别、种族等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的来源也正是伦理身份的混乱。阿尔曼努什·恰卡马克基安回到伊斯坦布尔寻找自己的伦理身份是其中一条伦理线,在这条伦理线上又纠缠出了一个个伦理结。文章试图在伦理线的抽丝剥茧中,在伦理结的开解重构中,探索《伊斯坦布尔孤儿》中的伦理身份问题。  关键词:文学伦理
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站人日常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有异于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形成了特别的风俗习惯并得以长期传承,有的至今仍在延续着。  站人服饰  管理驿站的站官是汉军旗人(早期曾有满族),要按照清廷的规定身着官服,配戴六品(后为八品)“顶戴”。其余站丁,少有升途,能当上个领催也就是人上人了。即便如此,也要按规定统一着装,穿缝制的“号坎”,日常穿着则保持了云南一带特有的习惯。  清代,男性站人剃头、蓄发
摘 要: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和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写下了诸多令人困惑难解的作品。本文探析了《变形记》异化形态下的复杂内蕴,及主人公在逼仄境遇中绝望挣扎的复杂心理,以期深刻领悟作家对荒诞悖谬的西方社会的智慧表达。  关键词:异化;荒诞;变形;人生;心理;探析  作者简介:李慧玲,女,汉族,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各类文化的不断发展,表演艺术愈来愈有了它的可视性,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员在声台形表等方面通过自身的展现力使得观众获得对于表演的感官享受。在此之中,肢体语言是指外化的动作,在表演中对于演员的表现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体现。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以十分具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获得了极佳的演出效果,在这出悲喜剧中,情绪的展现与肢体语言的表现恰到好处,因此以此剧为例论述肢体语言的情绪表现。  关键词:情绪表
摘 要:“风骨”作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范畴,后世对它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以黄侃为首的“意辞说”、以刘永济为首的“情志事义说”亦或者“风骨”合并式解释等观点均各执其义,本文将以《体性》—《风骨》—《附会》三篇为纵的发展脉络,讲述对“风骨”的理解。  关键词:《文心雕龙》;“风骨”;风;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
摘 要:在进入高龄化社会的日本,被称为“银发族”的老人们在以各种形式谋求自身的生存意义,渴望再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为在他们看来年龄并不是问题,柴田老人在她九十岁高龄的时候,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出版了诗集。她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回忆、对亲人的关爱、对社会黑暗面的抨击,均诉之于笔。虽笔墨清淡,但宛如春风抚慰着人的心灵。  关键词:银发族;老人;诗歌;温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探究赛珍珠的“和合观”,笔者在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下分析了赛珍珠的两部儿童文学作品,《邻家的中国孩子》和《龙鱼》,分析了两部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中心思想,发现了这两部小说都蕴含着赛珍珠的“和合观”,她的“和合观”思想在跨文化交际学视角下,体现为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偏見、多元文化和谐共存。  关键词:赛珍珠;儿童文学;和合观;文化中心主义;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
摘 要:“革命革到老子的头上”,将孝道确立的“长幼有序”的原则颠倒过来,改“长者本位”为“幼者本位”,这是鲁迅“非孝”的核心主张。实现人生“正当的幸福”,这是鲁迅“非孝”的根本目的。呐喊和彷徨,这是鲁迅“上下求索”,寻找生活出路,寻找人生“正当的幸福”时,对待家庭,对待孝道的内心冲突的两种表现。在呐喊和彷徨的背后,是鲁迅“非孝”主张与孝子情结的内心斗争,其本质是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的价值冲突。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