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博物馆:见证并传承中国印刷历史和文化

来源 :今日印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的筹建:众人拾柴火焰高
  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式开馆。在许多不知情的人看来,或许这一切都进行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然而,通过张馆长的介绍,我们才了解到当初筹建博物馆背后的酸甜苦辣。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可谓‘文明之母’。但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建立之前,国内根本没有与印刷相关的博物馆,完全是一个空白。而德国、美国、英国、土耳其、韩国等都有大小不同的印刷类博物馆,尤其是德国的谷登堡博物馆已经拥有百年历史。为此,自1982年开始,印刷战线的一些老红军战士就呼吁在国内建印刷博物馆。”张馆长在讲述建立博物馆缘由的同时,也十分感动于当时所有人为此所做的努力。“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根本拿不出钱来建博物馆,所以打了报告之后,这件事一拖就拖了10年。直到1992年,这些印刷界的170余位老红军战士,联名再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建印刷博物馆,才将此事提上了日程。”
  但在国家经济非常困难且提出严禁建楼堂馆所的情况下,要如何筹建印刷博物馆?张馆长说:“当时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进行国内外集资。由当时国家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副部长范慕韩老先生牵头,因为他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威望。尽管他当时已经80多岁,可依旧为此事积极奔走,并召集印刷工业器材协会和中国印刷技术研究会一起进行集资筹办工作。”据张馆长回忆,当时一共集资了2200多万元,开始筹建现在这个5500平方米的主楼。“最令人感动的是,香港的印刷商会、印刷工会和印艺学会3家联合起来,为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他们的领导一起在香港街头徒步募捐了800多万元,占总集资额的三成以上,可见香港同胞有多么爱国。”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就这样中国印刷博物馆在众人的支持下建立起来了。为了充实博物馆的展品,当时还向国内外发出了倡议,张馆长说很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有文献资料、印刷精品和印刷设备等,其中很多甚至是镇馆之宝。


  博物馆的展示:三大印刷里程碑
  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开馆第二年,即1997年9月,张馆长被从北京印刷学院的学生处调到博物馆工作,至今已经有16个年头。可以说,张馆长亲眼见证了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对所有工作也都非常熟知。也正因如此,在谈到博物馆的馆藏和展示内容时,张馆长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了详细情况:“现在博物馆的总体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主楼共4层,其中1~3层是展厅,4层是办公区;此外还有一个2300平方米的地下展厅。虽然现在大部分文物都是复制品,但由于我们自身经济实力的问题,能够说明各个时期的脉络就可以了。”
  在张馆长的详细介绍之后,我们对整个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总体来看,整个馆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内容:三层是源头古代部分,贯穿了印刷术的起源、发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然后一直到清代;二层是近现代部分,也是三层的延续,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和发展,到印刷术外传世界各地,直至1987年王选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发明了激光照排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从而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一层主要介绍印刷数字化,即王选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发明的激光照排;地下展厅主要介绍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印刷机以及制版机、照排机、照相机、分色机等相关设备。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计算机汉字处理,是我国有知识产权的3个印刷里程碑。”张馆长说,“当时博物馆开馆,德国谷登堡博物馆的馆长也前来参观,认为我们的展示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双方还建立了友好关系,互设展台。”据张馆长向我们介绍,现在中国印刷博物馆不仅在德国谷登堡博物馆有200多平方米的展台,而且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高等出版专科学校也有100多平方米的分馆。此外,2008年澳大利亚亚洲文化中心也增设了300多平方米的展厅,让当地华人的子孙后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这三大分馆的设立,不仅证实了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而且对宣传中国印刷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的意义:传承印刷文化
  除了在国外设立分馆外,中国印刷博物馆在传承印刷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正如张馆长所言:“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走出去首先要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印刷博物馆恰恰就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例如,我们经常代表国家进行展出,像在俄罗斯、美国、德国、希腊、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等举办的图书交易博览会,观众看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时都赞不绝口。”
  “印刷博物馆本身还是一座爱国主义教育的丰碑。我们希望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延伸,既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据张馆长介绍,近些年中国印刷博物馆每年都参加国内的图书交易博览会,不断推广“中华印刷之光”这个展览品牌。“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华印刷之光’走遍全国、走遍世界,对全国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印刷从业人员是对印刷历史的学习。”
  此外,中国印刷博物馆还为国内印刷界的企业文化做了大量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印刷界的企业对文化的需求也很多,他们希望除了参观展览之外,也有自己的展览室或小型博物馆。“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发挥自身优势得到了一些收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博物馆的未来:加强四大功能
  如今,中国印刷博物馆不仅是人们了解中国印刷史和印刷文化的窗口,也是启迪心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那么,今后中国印刷博物馆将如何发展呢?张馆长表示,这些年他们在博物馆的发展方面花了很多精力,未来要继续加强“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这四大功能。
  在收藏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实展品内容,不能天天老面孔,而是持续迎来新面孔。这需要不断加大宣传,一方面吸引更多爱国人士的捐赠,另一方面也要筹集经费买入一些有必要的文物。
  在展示方面,要努力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人气提升了,作用才能发挥地更好。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中国印刷博物馆,了解印刷的历史和文化。
  在研究方面,要对馆藏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清晰其价值和来龙去脉,知道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这样也可以让观众有详细的了解,而不会“看不懂”。
  在教育方面,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对各地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热情接待,深入浅出地讲解。也就是说,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除此之外,继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中国印刷博物馆未来努力的方向。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将博物馆办得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5月15日,由今日印刷杂志社主办的“2013年中国数字印刷联盟高峰年会”将于China Print 2013展会开幕的第二天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届时,您可以与印刷界明星人物同场交流,直面高端思想:您可以听国际大师及成功名企授课,汲取前沿智慧。这一次,最有价值的人脉商圈齐聚峰会,将创造无限商机;最具活力的企业领袖群贤毕至,将联盟共谋发展。  无论是印刷设备制造商,还是印刷服务供应商,作為
期刊
印领未来 再创新高  作为继Drupa 2012国际印刷展之后德国高宝公司参加的第一个中国同时也是国际性的印刷展会,高宝公司高层对此十分重视。“本次展会,高宝公司展区位于W1馆,展出面积达1050m2,创历届之最。单从展出面积来看,虽然这几年面临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这几届的China Print的面积一直在不断增加,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也说明了高宝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不断增长。”高宝公司中国
期刊
第二部分:数字印前技术及其设备——图文数字化处理及其设备  加网类型及其特点  2 调幅加网  调幅加网简称AM,是按照某种排列方向、某种形状、某种空间频率,将多灰度级图像转换为面积不同网点二值图像的过程,如图2-39所示。  调幅加网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网格排布的“阈值数据阵列”,阈值数据阵列也叫“数字式网屏”。加网时,用阈值数据与图像像素的灰度数据或图形/文字的网点面积率数据进行比较的结果,判断
期刊
3月26日,惠普表示HP Indigo数字印刷产品线发展势头强劲,自2012年Drupa国际印刷与纸业展览会以来,其硬件部门取得了显著发展。  惠普同时宣布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在全球范围内上市,目前已有16台设备安装于世界各地。  作为第一台具有胶印品质的B2规格数字印刷机,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帮助印刷服务提供商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数字印刷应用拓展业务。 
期刊
创建自适应版面的四种规则  在lnDesign CS6中,利用“创建替代版面”和“自适应版面”功能,可以显著减少针对跨媒体出版中基于不同页面大小时内容重排所需的工作量。内容重排时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自适应页面规则,软件会自动将文本样式复制到新样式组,从而进行快速的定位排版。在在InDesign CS6中共有4种自适应排版规则,分别是基于缩放、基于中心、基于对象和基于参考线的规则。  ①基于缩放:是将
期刊
青岛恒美纸箱包装有限公司地处青岛即墨,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可为顾客提供从设计打样到生产瓦楞纸板、纸箱、彩面纸箱、纸盒以及托盘等纸制品的一整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  即墨地区的包装市场很大,对于印品质量要求高,包装业务大多以出口为主,对印刷品质量要求比较严格。  上海通辉印刷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CB58大规格四色胶印机,无论是纸张的适应性,套印、實地、网点的扩大率,自动化程度、人性化操作
期刊
4月2日,罗兰中国携手罗迪精密股份有限公司(DBE)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新品发布会,与多家媒体共同分享了DBE公司在数字喷墨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首先,逻兰数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称“罗兰中国”)总经理小林先生致辞。他提到,近些年全球数字化的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歐洲和美洲市场。罗兰公司清楚地意识到在近些年不断向海外市场进军过程当中,如果不能跟上中国市场的
期刊
印刷产品通常由三大工序完成,即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印后指印刷以后的装饰工序,没有印后加工,印品就无法成为读者、使用者所需的阅读品或使用品;印后加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印后书刊本册等的装订加工(即对印品的装饰加工);二是印后包装装潢加工(即对可包装物品进行的印后装潢加工)。  印后是一道非常复杂的工序,工艺上可变性大,如书刊装订的装法就有14种之多(常用的有5种),订联方法常用的也有四五种。包装上除
期刊
方正笔迹版权保护系统是结合笔迹鉴定技术原理研发而成,主要应用于印刷品的版权保护,使得处理后的印刷品携带不同的笔迹,整个实施过程中在不破坏印刷效果和不增加印刷成本的情况下完成。当市场上需要鉴别印刷物的版权真伪时,就可以利用方正笔迹版权保护系统的笔迹鉴定部分判定接受鉴定的印刷品携带的笔迹内容,从而判断出真伪。  法律上笔迹鉴定是根据人的书写技能习惯特征在书写的字迹与绘画中的反映,来鉴别书写人的专门技术
期刊
对于人工成本较大的传统印刷业来说,廉价的劳动力一直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优势之一。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招工难,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低等严峻问题,企业不得不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降低劳动成本问题。本文通过对印刷业印后环节特点和成本上升原因的分析,指出印后装订工序再也不能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印后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是必由之路。劳动成本上升反而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联动线产品研发制造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随着经济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