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及其话语建构模式——基于职校学生对Vlog视频评论的分析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Vlog视频下职校学生的评论,发现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高频积极看法为\"升学/转本机会高\",中性看法为\"靠自己\",消极看法为\"学风差\"。通过对学生评论中程度副词、对话语境、称谓语和特殊句型的分析,发现职校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具有矛盾性,表现为:对外尽量维护职业教育的声誉,对内努力升学或专升本。同时,职校学生能够意识到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偏见,并且有意识地运用不同话语策略试图重塑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最后,研究讨论了职校学生话语建构中的\"职教吸引力悖论\"和\"防御性话语模式\"两个现象,
其他文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引入到中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年的准备阶段,\"左翼十年\"的引入和研究,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和\"根据地\"的分别发展,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的\"美学热\",以及21世纪以来的\"美学的复兴\"。百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既有学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吸收各种理论资源而丰富自身,同时与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并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他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传统儒商仁道观是古代儒商秉承儒家仁道观形成的,是传统儒商文化的核心.儒学即仁学,以仁爱和人本为主要内容的仁道观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仁作为本体和通德,既对儒家伦理和价值有统摄性,又包含多元发展维度.儒家仁学对儒商发挥影响的主要是道德心性论和品格修养论.古代儒商秉承儒家仁道观,根据社会要求和商业需要作出新阐发,形成了传统儒商仁道观.它彰显了儒商文化以德为本的价值理性取向,与以工具理性为本的资本主义文化不同,可以补救资本主义唯工具理性带来的弊病.传统儒商仁道观被中国近代儒商所传承,也被日本儒商传承并使日本
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以某地方高校数名师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学校层面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适切现象;教师层面存在教学知识不足、教学能力有限、与专业优势融合性差问题;学生层面存在自主选择能力差、不能均衡发展障碍;家长层面存在态度漠视且与学校配合不积极等症结。通过明确目标,完善课程;革新内容,方法科学;教师增能,学生重视,家长配合等措施改变通识教育现状,切实推进我国通识教育深入发展。
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给我国科技创新爬坡过坎提供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布局和整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不断增强创新主体动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探索组织创建新路径,结合重庆实践不断创新,关键时刻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在推进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建设等方面,党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我的外公萧华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重庆早期中共党组织诞生地、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中法学校,是外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这里,他与我的外婆陈觉人喜结良缘,成为革命伉俪;在这里,他度过了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面对“怨慕”这一孝道实践个案中包含的情理张力,孟子与后儒偏重于不同取向的实践进路来克服。孟子承认包括舜在内的人心中既“怨”又“慕”的情感,主张通过涵养“慕”的道德情感来转化“怨”;而后世尤其是宋明儒者则偏向于“不怨”,并由此转向“责己”,通过道德理性的自觉与主体的反身性实践来统一理性要求与道德心理的分裂。两种进路本质上并不完全冲突,而当代孝道实践也同样要求二者的融合,从而提供一条合理而适情的现实路径。
物我内外贯通是北宋理学的核心命题。在该命题中如何打破物、我,内、外之间阻碍从而实现它们的“一”乃是关键,而“贯通”只是结果和表现。这个“如何”的问题关涉到周敦颐、张载对天人关系的处理。分析发现,感通者自身的观念和情感结构共同参与了物我之间的感通交互,因此,如若不呈现感通者的这双重结构则无法推进对物我感通交互活动之内涵的深层性理解。分析的结果认为,感通具有认识论功能,指称一种认识活动,但因这种认识活动并非是原始性的,而是通过一定的观念和情感发生作用。因此,感通的认识论功能取决于感通者内在的观念和情感结构。
1946年1月10日,根据重庆谈判协定,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旧政协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开幕。会议期间,中共代表团团结多数中间党派和社会政治团体,与国民党的错误主张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促成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在全国各阶层的关心推动下,政治协商会议于31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