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并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一、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三、用吟咏诵读来引导文言文教学。 四、疏通文意时让学生参与文言文教学。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中感到乐趣无穷。
  【关键词】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确实是个难啃的骨头。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也简直是“天书”,对学生来说,一提到学古文,从心里就有一种害怕的情绪,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其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变“讨厌”为“喜欢”。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中感到乐趣无穷。通过我们近年的研究,终于总结出了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点方法。
  1.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开放性教学,先让学生熟悉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在教学新课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探索的地位。 更何况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在学习现代文时,只要在课上通读一遍文章后,学生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主题、行文思路。对于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同学,还会感悟出更多、更深的东西。但文言文就不同了,由于这种文体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而它本身所蕴涵的文化积淀,又那么博大精深,再加之行文时有许多的特殊句式,如:使动句式、意动句式、省略句式,及多种词类活用。所以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诸多困难,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不动员和指导学生课前感知新知,学生才是名副其实的"零"起点。课堂上只是读这一关就很难过。尤其初中课本里收录的长篇文章如〈〈核舟记〉〉、〈〈陈涉世家〉〉、《出师表》,就更难让我们教得得心应手。我教〈〈核舟记〉〉的第一课时,学生预习不好,整堂课只读了三遍课文,可最后还有一些学生不会读,这是老师无可奈何的。下课后只抱怨学生。其实如果我们痛定思痛,就会发现:这是我们教师指导不够、方法不当,才出现了这种局面。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预习文言文的习惯呢?首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明确预习文言文的任务: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课文和疏通文意。对于前两项任务来讲,只要了解即可,可对于后两项任务必须让学生落到实处。其次,刚开始老师要在上新课之前,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集体预习,指导学生朗读:先要读准字音,更重要的是正确断句。如《观潮》一课“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一句,句子很长,如果不教给学生将“每岁”、“京尹”断开,将“出浙江亭”放在一起读,那么这个句子就无法读懂。当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之后,就放手让学生独自预习,这样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后,在上新课的第一课时时,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检查,这样预习的习惯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2.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文言文与现代文一脉相承,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用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已有的学习方法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重视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小。
  2.1 以故事导入法。如《出师表》,三国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让这些经验自然地注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明快了,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2 以成语、名句导入法。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的兴趣。《伤仲永》一课,可以用“天才来自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资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名句,气氛浓时,教师在黑板上板写课文题目,这样导入新课,一点不显得突兀,谚语出现时,学生就被吸引住了。引导学生掌握文言中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等,这些有生命的词语能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如果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效果就会有提高。
  2.3 设疑导入法。实践证明,疑问,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因而利用设疑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疑问中,启发自己的积极性,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伤仲永》教学中,不要先急于学习课文,而是提几个简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这两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在阅读中提疑:伤仲永是天才吗?他为什么不成为天才呢?我认为这样做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学习新课文,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就会使学生在疑惑中刺激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3.用吟咏诵读来引导文言文教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之精妙,可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涵咏感悟。短文章整体读,长文章逐段读。可以范读、领读、齐读、散读、默读;也可以读句,读感情,读意境。这样读了之后,学生心里就产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欲望,也就有了能意会课文的喜悦,也就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文中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读句时明确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当然,准确诵读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要求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课文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的观点、作者的情感。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学起来本身就有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深入到文章内部,困难就会更大。如果学生连一篇文章都不会读,更谈不上理解、分析,这样学起来就有畏难情绪。他们会对文言文产生了排斥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学好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失去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就永远打不开学好古文这扇大门。那么,如何抓好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呢?
  3.1 好学生先读,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这一环节,我们让好学生先读,这一步其实就是预习检查。通过好学生的读,既能促进学生预习,有能掌握预习的效果。教师能准确了解学生在朗读时的难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下面指导朗读时就有的放矢。同时,对学生来讲,经过初次听同学朗读,肯定会发现自己在字、词、断句等方面与同学不同,这样他们就会警醒起来,重视这些问题,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
  3.2 让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或mp3)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听读前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如注意字词的发音和断句。当范读课文时由于先前学生已经注意到了自己与同学产生的不同问题,而他们又渴望得到证实,所以他们听得更为认真、细致。等到读完后,那些疑惑也随之解决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精神不大集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老师再选择学生认为难读的重点句子、段落,加之前一步在学生读的环节中掌握的信息,教师再重读一遍,同时运用语言提示和加重朗读语气等方式,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如在引导学习《核舟记》一课时,在范读完课文后,再把学生认为难读的第三段单独朗读,而且在朗读时把“峨冠”的“冠”字重读,同时要强调:在读“左手抚鲁直背”这一句时,在“抚”后停顿,把“鲁直”两字连在一起读。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应该如何去朗读,进而达到让学生注意和改正的目的。
  3.3 以全班齐读或分小组读来引领朗读能力差的同学。 通过不同类型的朗读,绝大多数学生已能熟练朗读,但是个别学生还不能流利地诵读课文,在部分同学的引领下,通过自己放声朗读,及时发现自己朗读的薄弱段落。在这次朗读之后,再加以指导,就更能促进个别学生熟练朗读课文,也能巩固朗读的效果。
  3.4 以平时朗读能力差,而且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朗读来鉴别朗读教学的效果,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视了学习好的学生的培养,忽视了学习差的学生。以前我在文言文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只要看到绝大多数学生会读课文了,就认为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其不知,经过了预习、好学生的朗读、教师范读、重点段落的范读、全班齐读这几个朗读环节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已能熟练的朗读课文。而朗读教学的真正问题,却存在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身上,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学生的切身问题,长此以往,他们不仅学不懂文言文,同时也失去了信心,那么就真正变成了差的越来越差,最终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所以,真正衡量教师的朗读教学是否有效果,最终应该对那些平时学习差的学生进行检查。如果连这类学生都已会读课文,那其他学生更不在话下。
  4.疏通文意时让学生参与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文言文翻译总是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而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他们与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写作的习惯,也就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了。根据实践经验积累,初中生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要做到“忠于原文”、“表意明确”、“简明”。“忠于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例:“蒋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应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终于胜利回来了。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除了把握 “忠于原文”、“表意明确”、“简明”的翻译原则,掌握“增”、“留”、“补”、“换”、“删”、“调”等六种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六个关注点。
  4.1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中“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用鞭子打,驱使”。
  4.2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例:“何陋之有?”(《陋室铭》)中“之”帮助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
  4.3 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例:“众妙必备 ”(《口技》)中“妙”译为“妙处”,“以为妙绝” (《口技》)中“妙”译为“妙”。
  4.4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4.5 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4.6 通假字。例如《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坐” 通“座 ” 座位。
  因此,教师教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给学生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疏通文意时让学生参与文言文教学。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喜欢学,让学生主动学,并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也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教科书》
  [2] 《语文课程标准》
  [3] 《中学语文教学》
  收稿日期:2013-05-23
其他文献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来,我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实践。  1.多媒体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如今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问题之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于本地儿童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家长们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职业的制约又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要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他们健康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扎实做好家校联系方面,
期刊
在普通高中教学的老师们可能都深有体会,学生厌学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的问题。学生厌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从学生厌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厌学的内在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找到帮助学生走出厌学情绪的途径。  1.学生厌学的表现  在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只是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1.1 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
期刊
力学综合题是九年级物理中考常见的压轴题,笔者就此内容例谈两道题。  例1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悬挂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这就是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的开始,文章论述了体育教学设计所包括的诸要素的设计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转变  体育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它应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体育教学为基础对课堂进行预设。那么,如何设计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些什么呢?  1.教学方法的编写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需要,体育教学策略的设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1.存在问题分析及实施意义  当前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及分析:  1.1
期刊
【摘 要】社团是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素质的有效手段,学生社团是学校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活跃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是广大同学开拓兴趣爱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沃土:亦是学校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的优良载体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校不断完善的社团组织及参加的社团活动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学生正处人生的学习和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形成良
期刊
【摘 要】高三考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能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渲泄不良情绪,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旺盛精力。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成绩;体育运动;舒缓压力;健体益智  进入了高三,全体师生均全力以赴进行备考。如何才能科学备考,以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学科的紧张有序的复习安排是必要的,同时还必需重视一切影响高考考生身心的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考生
期刊
列宁在纪念《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文章里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足见音乐尤其是优秀音乐作品之魅力与价值。  《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雄壮,高亢;《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与时俱进;《你是这样的人》发自肺腑,催
期刊
1.研究背景: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  幼儿通过歌唱活动可以得到很多方面发展。例如: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表演时的自信心等等。但在传统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流程简单,教学方法的固守,导致幼儿学习歌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在反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表现出不耐烦的抵触情绪。那么怎样的教学形式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