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音乐作品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在纪念《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文章里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足见音乐尤其是优秀音乐作品之魅力与价值。
  《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雄壮,高亢;《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与时俱进;《你是这样的人》发自肺腑,催人泪下;《常回家看看》谈不上妇孺皆知,但家喻户晓……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优秀音乐作品,可以感染一代人、几代人,甚至一个人的一生。《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耳熟能详。上世纪八十年代,谷建芬作曲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广为传唱,如今《二十年后再相会》这一续篇又在神州大地响起,唱出了年轻人的心声。“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那时祖国一定更美。”“跨世纪的新一代”任重道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优秀音乐作品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挖掘其教育功能,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1.把优秀音乐作品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可行性: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电的普及,VCD、DVD、电脑、随身听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学生接触、感受、欣赏音乐的机会大大增多。“卡拉永远OK”。
  1.2 现代教学媒体更广泛地运用于教学。磁带、碟片、光盘、网络及相关设备日益增多,多媒体的运用,把优秀音乐作品引进思想政治课课堂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如何选择音乐作品及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什么是优秀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标准。有作品创作之优秀,有作品演绎之优秀。创作与演绎珠联璧合,那是最优秀的。而本文所言之“优秀”还应是:
  2.1 体现政治性。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的劳动与创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爱我中华》。
  2.2 体现时代性,歌颂时代之主旋律。作为艺术形式之一之音乐,也源于实践,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如:《西部放歌》(王宏伟一曲而成名)。
  2.3 体现大众化,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如:《二十年后再相会》。
  2.4 体现人性化,颂扬真善美。歌颂人间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如:《友谊天长地久》、《常回家看看》、《你是这样的人》、《人间第一情》。
  对音乐作品的选择,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应是一位音乐爱好者(相信不少教师都是这样的),具一定的音乐知识与素养,对音乐作品要有所了解。古今中外,音乐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精品。而我们要选择的仅是音乐海洋中之一滴。就中国的而言,诸如民歌、长征组歌、抗战歌曲、亚运歌曲、奥运歌曲;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歌曲,轻音乐;高雅的,通俗的;现代的,古典的。等等。不胜枚举。
  选择音乐作品,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等,而且还要避免只迎合学生的“口味”,诸如只看重现代“流行歌曲”的做法。要以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为主线,流行与经典并驾,现代与古典兼顾,做到雅俗共赏。所选之音乐作品应是奋发向上的,能拼发激情,昂扬斗志,鼓舞人心的;而不应是灰色的或俗不可耐的,诸如歌曲“……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之类的(当然,有时要说明有些音乐作品之消极影响或留给学生自己去评说的,也可作此类的选择,但尽量少些)。
  所以,选择音乐作品应该尽量去选择不同形式、体裁与风格的演唱或演奏。可以选择歌手、歌星、歌唱家或演奏家的作品(尽量选择代表作);还可以是教师自己或学生当堂演唱或演奏。假如教师自己能一展歌喉,会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效果更佳。
  选择应具针对性与典型性。应是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关的,并努力寻求其与政治课教学的最佳之结合点,展开设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能游离于政治课教学之外,也不能为音乐而音乐,或者赶时髦。
  选择的作品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主题或主题联唱(奏)。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可以设置为背景音乐。
  还应注意时间(播放音乐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也不是每节课都要有的。
  通过比较不同乐器之音色与演奏,可以说明“个性”与“共性”。不同的乐器表现的都是音乐之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
  正如毛泽东所说:“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作曲、唱歌、舞蹈都应该是这样。”
  本文仅仅涉及了优秀音乐作品的一些教育功能,更深刻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如:运用的可行性研究;如何选择优秀音乐作品的研究;如何将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科整合,展开设问,以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等等。
  收稿日期:2013-05-10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目标管理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目标管理中确立了“人本”思想,就能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那么一定能取得班级目标管理的成功,一定能使每位同学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获得全面发展。本文就在班级目标管理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班级目标管理;学生自主性;发挥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手段受到冲击,初中语文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必然为作文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尝试性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  【关键词】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有效检阅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初中
期刊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来,我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实践。  1.多媒体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如今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问题之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于本地儿童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家长们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职业的制约又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要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他们健康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扎实做好家校联系方面,
期刊
在普通高中教学的老师们可能都深有体会,学生厌学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的问题。学生厌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从学生厌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厌学的内在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找到帮助学生走出厌学情绪的途径。  1.学生厌学的表现  在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只是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1.1 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
期刊
力学综合题是九年级物理中考常见的压轴题,笔者就此内容例谈两道题。  例1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悬挂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这就是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的开始,文章论述了体育教学设计所包括的诸要素的设计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转变  体育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它应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体育教学为基础对课堂进行预设。那么,如何设计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设计些什么呢?  1.教学方法的编写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需要,体育教学策略的设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1.存在问题分析及实施意义  当前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及分析:  1.1
期刊
【摘 要】社团是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素质的有效手段,学生社团是学校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活跃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是广大同学开拓兴趣爱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沃土:亦是学校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的优良载体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校不断完善的社团组织及参加的社团活动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学生正处人生的学习和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形成良
期刊
【摘 要】高三考生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能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渲泄不良情绪,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旺盛精力。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成绩;体育运动;舒缓压力;健体益智  进入了高三,全体师生均全力以赴进行备考。如何才能科学备考,以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学科的紧张有序的复习安排是必要的,同时还必需重视一切影响高考考生身心的因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考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