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助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1093815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开展,为残障人群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转变了特殊教育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其教育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了改进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途径,从提升信息素养、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完善特殊教育方式,推动特殊教育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6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各类行业之中。其中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教育模式。随后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特殊教育中。特殊教育是指针对残障人士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对其进行指导学习,让其能够正常生活。而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促使特殊教育逐步向信息化方向转变。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特殊教育知识的理解,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1.教学方式传统,忽视信息技术。
  特殊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特殊教育的开展。首先,由于特殊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慢,这也造成各个地区内,特殊教育的发展程度并不相同。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无法为特殊教育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导致其缺少相应的教育资金与教学设施。其次,信息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到教育中,但在特殊教育中却存在着忽视特殊教育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性,部分教师在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导致信息技术难以在特殊教育中得到应用。并且教师对信息技术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忽视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帮助,致使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难以普及。
  2.缺乏信息素养,相关软件不健全。
  特殊教育的开展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让其可以同普通人一样生活工作。因此,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情况是,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缺乏,导致信息技术难以在特殊教育中使用。与此同时,在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时,还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持,但实际情况是关于特殊教育方面的信息软件开发较少,而一般教学软件又不适合使用到特殊教育中,影响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使用。
  3.基础设施不健全,学生基础薄弱。
  基础设施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基础设施具有较高要求。但特殊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教育资金的有限性,导致其对建设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有限。进而造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教师无法利用信息资源库,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形成学生课程内容单一的教学情景。而且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致使学生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中全部的学习资源辅助自身开展学习。同时,在特殊教育中,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导致学生的水平不一,认知能力不一,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
  二、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使用形成,为特殊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特殊教育与信息技术的互相结合,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与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直观的认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还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主要是在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极易引起周围人的特殊眼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损害,而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的改变了这种情况,其中的远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改进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途径
  1.转变教学方式,结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并形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而特殊教育与信息技术的互相结合,极大的了改变了特殊教育现状,拓展了特殊教育思路,提高了特殊教育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对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信息技术,掌握特殊教育中的先进教学理念,从而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其次,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时,应结合实际教育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逐步在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其对学习的帮助。最后,应加强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特殊教育资金的投入,促使特殊教育也形成教育信息化模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资源库,收集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信息,为特殊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2.加強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使用的基础,基于此,特殊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进而形成教育信息化。教师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并且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自身开展学习,加深学习印象。与此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理解抽象的知识理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使用,加快了特殊教育中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特殊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且转变了特殊教育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式,让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秋华.大数据时代视角下特殊教育网络资源建设[J].科技广场,2017,(05):148.
  [2]王丹.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信息化新生态发展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01):31-33.
  [3]郭炯,何亚会,钟文婷.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个案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3):53-59.
其他文献
期刊
文章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指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本文讨论了C语言无纸化考试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自动评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笔者近参与一起违规采浆案的调查,在对该案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条款和适用法律相关规定,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摘 要】创造性教育是现阶段性兴起的一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新学科,创造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提出相关个人看法。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小学语文;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89-01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
从几年前的厦门海关远华案到近期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筱萸案,都说明加强对行政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迫在眉睫。通过推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为小学德育提供了大量优质教材。小学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环节。融入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卓越文化中茁壮成长。本文先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整合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整合和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65
【摘 要】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方式所普遍采用的填鸭式教学不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而随着当前教育事业的进步,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其进行思维方式的教学,处理应该对数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比较、猜想以及提问等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对学生今后的发挥在那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
农业产业化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健全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模式是推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首先对江西省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农业产业化融
【摘 要】在中小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是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培养什么人”之问的重要举措。“以生为本”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形成一个密切合作的共同体。  【关键词】以生为本;转变观念;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64-01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重审教育培养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