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方法 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和成人版对7~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20例及0~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家长38例进行个性测定,并选同年龄组的正常儿童及其家长作为对照.结果 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神经质程度[(55.26±12.63)分]高于对照组[(46.57±10.6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具有较高的掩饰倾向.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家长的神经质程度[(53.57±10.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18±10.4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个性因素在学龄儿童的非癫痫性发作中起主要作用,家长的个性特征与对子女的某些非癫痫性事件的误认,特别是对婴幼儿正常生理现象及行为现象表现的误认有重要关系.了解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及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对照料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辅以系统家庭治疗,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及亲属的心身健康状况.结果 在随访1年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年复发率分别为19.0%和35.4%(P<0.05),随访2年末分别为15.9%和33.8%(P<0.05).
高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和大气氧分压随之降低,极大的影响着高原移居者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供氧方法和供氧途径就成为高原低氧领域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应激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其致病机制的研究更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一方面,适度的精神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警觉水平,激发机体的活力,有利于生存与创造;另一方面,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精神应激则可以作为直接的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影响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目的 探讨女性首发分裂症患者中糖调节异常(IGR)的发生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筛选IGR的可行性.方法首发、未经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180例),及正常对照组(180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值(2HPG),病例组尚测定HbA1C,按WHO标准诊断.结果病例组FPG、2H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患者组诊断IGR38例(21.1%),高
目的探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用“三一二”经络锻炼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检测患者在干预前后血糖
生命早期应激(ELS)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诱发重性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注意缺陷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发生机制的"三因素"理论[1],即遗传因素、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和成年后环境因素,强调了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关于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再生、可塑性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改变等.本文就ELS对
临床发现海洛因依赖者易患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显示他们有细胞免疫异常及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对河南省戒毒中心22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
住院医师是目前职业压力较高的人群,近年来离职倾向明显上升,而目前国内没有针对这一人群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年轻住院医师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与职业压力、离职倾向等的相关作用,为降低年轻医师的离职率提供参考。
根据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包括个体对外界及自己的知觉)中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1].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