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颖嘉先生的几件小事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少年时就爱好武术,那时我和几个同学听说学校的体育老师会武术,就跟他学习潭腿、洪门等拳和器械。后来我一直在公安系统工作,又学了擒拿格斗等。在我刚谈恋爱时,并不知道我未来的岳父田颖嘉老先生是杨氏太极拳嫡系传人,他看起来只是一位温文儒雅、普普通通的老知识分子,平时也没见他练什么拳。
其他文献
  
期刊
(六)    坎水本应居正北,适缘先天移正西;  缠战蹲身枪划圆,崩点圈枪法最奇。    1.缠战三圈  换步拦马:左脚向前进一步,随之向右后转身,右脚往后撤一大步;同时,左右两手前后换把,将枪杆横于胸前;面向东南(图210)。  顺时送枪:右把移至右肋;向前进枪之同时,枪尖按顺时针方向划三圈;左膝微屈(图211)。  弓步送枪:左膝前弓,右腿舒直;同时,左把托枪不动,右把向前送枪似攥虎尾。左右手
期刊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发展至今已近三百年历史,在这漫长岁月里,本门先辈们不断实践、研究,使八极拳日趋完善,由过去几套拳架发展到近八十多套拳路,并以其独特的拳理、劲道、技法而独树一帜,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系统拳法。  本人有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跟随享有“申城八极王”之称的八极七世传人——王长典老先生习练传统八极拳。因对此拳深有所爱,坚持研修不断,并时常拜访、交结同门前辈与同道,汲
期刊
  
期刊
峨嵋十二庄是由南宋末年峨嵋僧人白云禅师所创至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该功法属佛门密宗派,因而保守甚密,后由峨嵋僧人永严法师传于周潜川(既镇健居士),才流传下来。
期刊
八极拳为实战型拳种,技击风格独特,尤以贴身靠打见长。在技法上讲究三盘连击,有技击口诀歌曰:“上打云掳点提,中打挨傍挤靠,下打吃根埋根。”但遗憾的是,笔者所见诸多八极拳爱好者虽将此歌诀熟记于心,却不解其深意。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与浅陋,将自己多年来对三盘连击歌诀之体悟整理成文,献给八极拳爱好者,如能有助于八极拳之中兴,笔者深感为幸。
期刊
问:我极喜欢软器械,因为它携带方便。但了解甚少,不知软兵器除九节鞭、流星锤(也请一并介绍)外,还有什么?  九节鞭 也称九环鞭,是软器械的一种。它是由鞭把、鞭头和中间八个钢节组成,每节用三个圆环连接起来,故称“九环鞭”。鞭的长度一般以人体直立,“把”顶下颏、“镖头”触地或屈肘握鞭以镖头触地为宜。其中每节以本人拳长或略长于拳。
期刊
“诀”字,有两层含意,一是指就某一事物的内容,编成的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词句,使之容易记忆。二是指出某一事物的关键性的、万法,即诀窍。  武术歌诀,由于顺口押韵,可练前吟唱,亦可边练边吟,既增强了记忆,又陶冶了心性,增加了习武者的乐趣。  龙行掌法与拳法歌诀的创编,亦是此意。现将龙行派武术的创始人刘志清先生所作之龙行掌法与拳法歌诀录之如下,以供武林同道参考借鉴。    龙行掌法歌诀    龙行掌法
期刊
六合门拳术属北少林韦陀门,主要流传于长江以北。万籁声老师所传下的六合门在理论、基本功、拳术、器械、对练、打法、暗器等方面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的技击性极强且有锻炼价值的拳种。
期刊
七、炮拳  由预备式(图1)做六合式(图5,见上期)。接左手变拳置腹前,左腿向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同时右手作拳上提至额旁,左拳向前撞出,肘腕须平,作炮拳一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