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rk1b蛋白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及子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_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 (Dyrk1b)蛋白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及子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组织标本检测: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颈鳞癌75例(其中Ⅰ期60例,Ⅱ期1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1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40例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另取同期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8例慢性子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与其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2)细胞实验:采用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SiHa细胞,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中加入Dyrk1b抑制剂——AZ191,对照组细胞中不加AZ191。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5、10 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中Dyrk1b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2.5、5、10、25、50、100 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5、10 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1)免疫组化SP法检测显示,慢性子宫颈炎、LSIL、HSIL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 (3/28)、1/12、42%(17/40 )、71%(53/75),子宫颈鳞癌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LSIL、HSIL(P<0.01);HSIL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LSIL (P<0.05);而LSIL与慢性子宫颈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2)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5、10 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中Dyrk1b蛋白的表达强度均随着AZ191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且均明显弱于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2.5、5、10、25、50、100 μmol/L )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着AZ191浓度的增加均逐渐增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1);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中同一浓度A2191作用后HeLa细胞与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 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8±0.7)%、(3.8±1.8)%]分别与对照组[分别为(9.1±0.9)%、(2.2±1.1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 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5±1.1)%、(8.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实验组中同一浓度AZ191作用后HeLa细胞与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进展,Dyrk1b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Dyrk1b蛋白均呈高表达;Dyrk1b抑制剂AZ191下调Dyrk1b蛋白表达后,可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评价羊膜制品应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对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粘连评分≥10分)57例,随机分为羊膜组29例和球囊组28例;羊膜组:术后将羊膜制品包裹于Foley球囊表面置入宫腔;球囊组:术后仅放置Foley球囊;两组患者均留置球囊7 d后取出。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