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镜头下的四野征程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父亲毛奇从山东胶东参加八路军。后来,这支部队鏖战东北,挥师京津,饮马长江,挺进华南,先后解放了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大片国土,从祖国北方的白山黑水一直挺进到南疆的天涯海角,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大陆。经过多年血与火的考验,这支部队从最初的11万人发展到1950年的153万人,歼敌188万人,剿灭土匪135万人,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实力最强大、战功最卓著的战略集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辉煌的战功威震中外,骄人的战绩和宏伟的气势史无前例。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在艰苦卓绝的战斗间隙,时任四野41军154师460团政委的父亲用相机拍下了许多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照片。
  1948:奔袭营口
   辽沈战役进入尾声时,国民党军乘机占领了营口,企图从营口海上总撤退。父亲所在部队接到总部命令,东渡辽河,直扑营口,堵住敌人的退路。辽河一带河流纵横,船只桥梁大多被破坏,从首长到士兵,大河架浮桥,小河趟水,人人一身水一身泥,昼夜急行军。各纵队奔袭神速,相继抵达营口郊外。我军向营口市区发起总攻,敌守军迅速崩溃。我军乘胜长驱直入,一直攻到港口码头。一艘刚刚驶离码头的国民党军大型运输船,在我军炮火射击下中弹起火,其余的帆船也大部被击沉。国民党军一个整师只有五六百人乘帆船逃往葫芦岛,余下全部被歼。这一天是1948年11月2日,沈阳、营口同日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父亲随部队奔袭三天三夜,在歼灭敌军的同时,拍下了敌军军舰起火被丢弃的照片。
  1948:秘密入关
   辽沈战役结束后,党中央、毛主席又在“导演”一场大决战——平津战役。华北的3个兵团不足以对付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中央下令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
   东野的动向是蒋介石最为关切的头等大事,每天派出飞机侦察。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陆续秘密入关,纵队、火炮、装甲车、坦克、卡车、大车汇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的洪流。如此庞大的行军队伍在中国历史上是尚无先例的。而最难做到的是,天大的动静必须做得悄无声息,使敌人毫无知觉。为了不惊动敌军,党中央、毛主席令东野主力部队昼伏夜行,隐蔽行军,并做了迷惑敌人的周密安排。百万雄师行踪隐秘,直扑平津,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四野大军源源入关后,国民党军队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西逃无路,南下无门,实在无力再战了。12月6日,东北野战军留在沈阳地区的最后三个纵队改为白天行动,并直扑山海关。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在中国共产党和平纲领的感召下,国民党军傅作义部终于接受了和平改编方案,北平和平解放。
   父亲在这时拍下了战士们进入山海关的照片。
  1949:饮马长江
   1949年3月31日,毛泽东亲自接见了参加高干会议的四野全体干部。面对几百名战将,毛泽东亲自作南下的总动员:“同志们,将革命进行到底,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四野主力80万人和数十万支前民工自平津地区南下,拉开了由北向南声势浩大的解放中南六省的序幕。连续获得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第四野战军,驰骋万里奔向祖国的南方。一路上,他们的脚下由东北的黑土变成华北的黄土,再变成南方的红土。父亲拍下了四野部队召开南下动员大会时的照片。
   四野解放了鄂、湘两省17个县市后,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两广。1949年12月12日,历时39天的广西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17万多人,广西全境获得解放。随后,父亲所在部队进入广西十万大山,转入剿匪作战。1951年2月,父亲在460团胜利完成六万山剿匪任务后,拍下了庆功照片。
   全国解放后,父亲调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因长年南征北战,积劳成疾,病魔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1978年,母亲将父亲拍下的历史照片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其他文献
体重是不是轻了?很多人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要是体重无缘无故地轻了,那可能是疾病的征兆。一旦发现父母的体重明显减轻,就应该带他们去做个检查。  行为正常吗?不妨在家里转转,看灯泡是不是都亮,水池里有没有碗没洗,要是发觉一向勤快的父母突然不愿做家务了,应该小心他们是否有老年抑郁症的倾向。  生活可以自理吗?观察父母的外表,看他们是不是还在坚持一贯的卫生习惯,还要注意观察像刷牙、洗澡这样的生活细节
期刊
古城子村可称得上是盘山县众多行政村中的“老资格”。由于村子形成较早、地理位置相对偏僻,10年前,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成了令村民最难堪的“简介”。眼看着别的村子富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古城子村的百姓更加渴望早日富裕起来。为了帮助古城子村摘掉贫困帽子,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开展了系统的帮扶活动。正当镇领导斟酌村党总支书记人选的时候,十几名村民代表找上门来,诚恳地推荐了一个人——杨松柏。  一个
期刊
这是一段激荡心灵的思想洗礼——丹东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弘扬焦裕禄精神,使自身的党性修养显著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根植于灵魂深处。   这是一场抓铁有痕的作风锤炼——“四风”问题得到整治,党风建设的新常态进一步形成。   这是一次惠民帮民的集中行动——县、乡、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大力推进党员活动阵
期刊
“渔民的血汗钱决不能打水漂”   黄海边出生,喝着咸水长大,听惯了海涛拍岸,祖辈三代掌船,疾风中穿行,海浪里搏击……富饶的大海塑造了于长福性格中的坚忍。而这种坚忍,就是他矢志不渝领航渔村十四载的信念和力量。   2001年春季,时年53岁的于长福走马上任,挑起了锦江渔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担。顶着“一把手”的荣光,于长福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成为“当家人”的喜悦,相反,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
期刊
如果现在问法库县的农民一个问题:“你幸福吗?”那么绝大多数受访者的回答就是“幸福!”如果你继续问:“老乡,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他们会告诉你:“因为我们的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难事有人办。”为推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县直机关包村工作,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转变机关作风,着力解决服务群众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法库县在县直各部门及驻法库中省市直单位中
期刊
虽然右眼失明,左眼戴着度数高达1600度的近视镜,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坚持上路作业几十年,成为当代养路工人的时代楷模;他获得的荣誉称号已经很多很多:“抚顺市优秀养路工”“抚顺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最美辽宁工人”“全国百名模范养路工”……他至今仍然工作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这位共产党员的名字叫孙本学,是清原满族自治县公路管理段土口子养护公司的一名普通养路工。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期刊
入党之初,介绍人的一番寄语让他终生难忘,希望他真正成为“新中国的先锋、社会主义的栋梁”。他始终牢记这句话,将其作为座右铭和奋斗目标,在炼钢厂一干就是20年,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展现了当代工人的劳动之美、创造之美和奉献之美。他就是孙新社,本钢集团北营炼钢厂吊车作业区的一名电工。2014年,他被授予“最美辽宁工人”荣誉称号。  把自己锻造成“
期刊
有人说,有宋连君的地方,苍白的病房不再冰冷恐惧;有人说,有宋连君的地方,死神的淫威不再狰狞战栗。她暖暖的微笑总是爱意浓浓,柔声的问询总是浸润心灵;她的名字被无数患者感念,呕心沥血凝练的经验被无数学生牢记。这一切只缘于她对党无限的忠诚,只缘于她对家乡人和新民这片土地无比深沉的爱恋。新民人对她的评价是——天使在人间。  一颗真诚心永远系着患者的冷暖   宋连君作为新民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有着20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一、充分认识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意义   1.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持续整改、长期整改的思想,切实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推进
期刊
“我家燃气灶的胶管多年没换,一直担心着。多亏了国旭记者的帮忙,替我们解决老大问题了!”沈阳市和平区格林社区60岁的刘冶平老人这样称赞《辽沈晚报》民生部的主任记者李国旭。连续6年来,李国旭充分发挥新闻战线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走进沈城500多个社区,共服务10万余位群众和读者,参加进社区服务基层群众的党员活动达到1500多次。而沈阳人熟知的“国旭帮到底”先锋岗,就是以李国旭的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