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一路花烂漫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ahu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右眼失明,左眼戴着度数高达1600度的近视镜,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坚持上路作业几十年,成为当代养路工人的时代楷模;他获得的荣誉称号已经很多很多:“抚顺市优秀养路工”“抚顺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最美辽宁工人”“全国百名模范养路工”……他至今仍然工作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这位共产党员的名字叫孙本学,是清原满族自治县公路管理段土口子养护公司的一名普通养路工。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这是孙本学的人生信条。他负责养护的公路标段从来都是路面整洁如新,全抚顺市公路养护的公认标准段:路基和路肩平坦平顺,见不到一点垃圾杂物,两旁的灌木修剪得整齐划一,中间错落生长着一簇簇茂盛的野花,再加上两侧杨柳成荫,随风摇曳,让行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一处美丽的园林。
   2005年,孙本学接下了开草线油路2公里的养护标段。开草线油路是刚刚竣工交付使用的新建工程,当时留下了包括路基弃方、边沟不通、路肩不够宽和路上塌方等大量的尾留工程。孙本学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找公司领导谈条件,提要求,而是自己默默地制订了养护目标,用铁锹、镐头等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勤劳的双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清运塌方土石和路基废料。家境清贫的他还自费购买了手推车,推土加宽路肩,填补缺口。那年的夏天特别热,炎炎烈日下,孙本学一个人在路边劳作,一锹一镐地清理边沟残土,汗水流过他那黑瘦的脸庞,浸透了前胸后背的衣服。劳作中,沙石常常被带进鞋里,脚掌磨出了血泡,疼得他走路一瘸一拐……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干,孙本学当年共清除塌方土石1200立方米,开通了800多延长米的标准边沟,垫平了2000多平方米的路肩和边坡。同事给他算了一笔账:全年他竟然比一般人多干了98天。
   孙本学性格执著,有着一股愚公移山般的工作劲头儿。他视力一直不好,2002年又患上角膜炎和结膜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彻底医治。2005年5月10日,正在公路上进行养护作业的他,突然眼前发黑,一下子昏倒在地。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他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也严重受损,需要戴度数高达1600度的眼镜。刚戴上高度近视眼镜那会儿,孙本学很不习惯,走起路来总是摔跤,眼镜摔坏了好几副。公司决定安排他在家休养,不再包标段养护,但孙本学再三坚持,继续从事养护工作,依然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工作上。
   孙本学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热衷于美化公路。他采来万寿菊、高粱菊等适合公路美化的花籽,隔四五米就栽上一堆。为了花卉及边坡防护栽植的紫穗槐正常生长,视力不好的他经常趴在边坡上拔杂草。拔草时,孙本学要将头部伸到花卉灌木间,离地面的距离还不到20厘米,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整个路段的杂草拔完一次,孙本学常常是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要躺在地上歇一会儿才能起身。
   汗水滋润百花开。如今,每到春夏之季,孙本学养护的这段路两旁布满了绿篱和山花,五彩斑斓,路人无不感到心旷神怡。
   在孙本学负责养护的路段中,有一处山体经常发生塌方,山石泥土常阻塞边沟,甚至滚落到路中间影响交通。为了彻底根治这个问题,孙本学开始垒筑挡土墙。自己忙不过来,他就拉上妻子来帮忙。最终,“愚公”孙本学砌起了高1.5米、宽0.5米、长230多米的石砌挡土墙,动用石方200多立方米,将易塌方路段全部保护起来,为公司节省了上万元的资金。这道手工石砌挡土墙,如今已成为开草线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平凡而朴实的孙本学,用执著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一曲令人钦佩的爱岗敬业之歌。为了表彰他的事迹、弘扬他的精神,抚顺市公路处将他的养护路段命名为“孙本学标兵示范段”,并号召全系统职工向孙本学学习。
其他文献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看“领头雁”   老人们记忆中的祝家村,差不多是“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被外人称作“山沟里的小山村”。今年55岁的姚吉利是土生土长的祝家村人,从2005年8月担任祝家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当好那只“领头雁”:“既然全村1500口人都信任我,我就必须倾尽全力,一定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都过上好日子。不达目的誓不休!”   姚吉利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天,就带着全
期刊
《国际歌》歌词写于1871年,它是由巴黎公社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的。1888年,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它谱成了曲,从此迅速传遍欧洲,后来成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会歌。今天,《国际歌》已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国际歌》1920年便有中文翻译,曾在《华工旬刊》等中文刊物上发表,但都有词无曲,无法传唱。配曲的《国际歌》是由瞿秋白首先翻译的,刊于1923年6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复刊第1期上。
期刊
对于现年64岁的于泽文来说,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歇歇,似乎成了一种奢望。在去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平时言语不多的他一再向村民重申,自己到了退休年龄,再担任村支书已经有些力不能支了,可最终选举结果一公布,他又一次以满票当选。村民们对他的信赖,似乎要比对他的体谅多。“退下来歇歇”的愿望落空了,却没有让于泽文感到遗憾,乡亲们的信赖和支持反而让他心里分外热乎,村“两委”班子开会时,他语气铿锵地表态:
期刊
在范杖子村,说起侯鉴,听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这位村书记,我们打心眼儿里服气,他是大家伙儿公认的好村官。”这是对侯鉴最为公正的评价,让我们沿着范杖子村的发展轨迹对这一评价去探根溯源。  领办合作社 走上致富路   范杖子村是一个有788户、3018口人,而耕地面积仅为5100亩的山村。这里曾与许多贫穷落后的山村别无二致,2004年以前村里一度负债20多万元,百姓收入也不高。侯鉴是土生土长的范杖子村人
期刊
王士兰村位于沈阳市浑南区东南山区,村域面积12057亩,耕地5600亩,人口1560人。2008年4月,通过公选,于宏海成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有这么多的土地资源,咋能让老百姓受穷呢?”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于宏海决定要在自己热爱的这片乡土上一展身手,“要想让土地里长出‘金子’,王士兰村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于大胆”卖紫薯   刚过而立之年的于宏海显现出同龄人少有的成熟稳重。凭
期刊
体重是不是轻了?很多人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要是体重无缘无故地轻了,那可能是疾病的征兆。一旦发现父母的体重明显减轻,就应该带他们去做个检查。  行为正常吗?不妨在家里转转,看灯泡是不是都亮,水池里有没有碗没洗,要是发觉一向勤快的父母突然不愿做家务了,应该小心他们是否有老年抑郁症的倾向。  生活可以自理吗?观察父母的外表,看他们是不是还在坚持一贯的卫生习惯,还要注意观察像刷牙、洗澡这样的生活细节
期刊
古城子村可称得上是盘山县众多行政村中的“老资格”。由于村子形成较早、地理位置相对偏僻,10年前,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成了令村民最难堪的“简介”。眼看着别的村子富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古城子村的百姓更加渴望早日富裕起来。为了帮助古城子村摘掉贫困帽子,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开展了系统的帮扶活动。正当镇领导斟酌村党总支书记人选的时候,十几名村民代表找上门来,诚恳地推荐了一个人——杨松柏。  一个
期刊
这是一段激荡心灵的思想洗礼——丹东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弘扬焦裕禄精神,使自身的党性修养显著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根植于灵魂深处。   这是一场抓铁有痕的作风锤炼——“四风”问题得到整治,党风建设的新常态进一步形成。   这是一次惠民帮民的集中行动——县、乡、村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大力推进党员活动阵
期刊
“渔民的血汗钱决不能打水漂”   黄海边出生,喝着咸水长大,听惯了海涛拍岸,祖辈三代掌船,疾风中穿行,海浪里搏击……富饶的大海塑造了于长福性格中的坚忍。而这种坚忍,就是他矢志不渝领航渔村十四载的信念和力量。   2001年春季,时年53岁的于长福走马上任,挑起了锦江渔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担。顶着“一把手”的荣光,于长福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成为“当家人”的喜悦,相反,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
期刊
如果现在问法库县的农民一个问题:“你幸福吗?”那么绝大多数受访者的回答就是“幸福!”如果你继续问:“老乡,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他们会告诉你:“因为我们的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难事有人办。”为推动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县直机关包村工作,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转变机关作风,着力解决服务群众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法库县在县直各部门及驻法库中省市直单位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