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人口变迁与生态环境-以滇池区域为中心

来源 :昆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中国西南若干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其对大地景观和自然生态的影响也较前更为明显。西南人口中心之一的滇池区域,其移民人口的机械增长非常明显,而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因素的成长,也成为推动其人口变迁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较快增长,导致了包括生活资料、工业原料等需求的持续增加,成为滇池区域农业拓垦不断扩大的重要动力。此时期对滇池区域生态环境最为直接的影响乃是山地拓垦和水利兴修。
其他文献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这样一个场景: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18位农民挤在低矮残破的茅屋内签下了一份特殊的“保证书”,大致内容,一是分田到户,不准向任何人透露;二是保证交足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正是这份不足百字的“保证书”,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并由此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22%人口的奇迹。这个场景给我
摘 要 利用1971-2000年贵州省长顺县的气象资料,通过对生姜栽培的气象条件以及长顺县生姜种植的气候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长顺县发展生姜种植产业的有利气候条件,为生姜产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生姜种植;气候条件;贵州省长顺县  中图分类号:S6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03  长顺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经纬度:
《昭陵六骏》是刘德海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琵琶作品中极为经典的一部。以《昭陵六骏》的结构为例,从引言、主题以及尾声等内容对刘德海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