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打开语文课改的一扇窗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它从问世以来,就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本剧为语文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引来了一缕缕清新的空气,使长期沉闷的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文科学的无穷魅力,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下面笔者试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该活动方式的编写要求及意义。
  
  一、课本剧的编写要求
  
  1、研究课文,明确主题。课本剧的编写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忠实于原文的主题,还是推陈出新,将原文进行改编,从而提出一个新的主题?如《新编武松打虎》,有同学把武松这个打虎英雄改编成一个破坏环境、残杀国家保护动物而受到法律惩罚的罪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作出选择。
  2、分解场面,设计背景。课本剧可以是独幕剧,也可以是多幕剧;可以是一个场面,也可以是多个场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所选择的课文来安排或分解。确定了场面后,还需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舞台背景,增加表演的效果。如编演《群鸟学艺》就要设计一幅符合剧情的山水画作背景,编演《东郭先生和狼》就要设计一幅荒凉的山野图。
  3、安排人物,构思情节。编演课本剧,既可以忠实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这一环节的编写工作,需要师生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构思,不要拘泥于教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只白鹤》后,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找到大鱼的白鹤会对其他两只白鹤说些什么?那两只白鹤又会怎么想?这些情节都是教材里没有的,添上后,使教材发挥了更大的教育教学作用。
  4、提炼台词,设计动作。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写剧本时,教师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动作。
  5、配置音乐,设计道具。恰当的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加表演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根据情节的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设计演员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道具。如编演《群鸟学艺》这课的课本剧时,配置符合剧情的轻快优美的音乐和雷声、雨声,制作各种鸟儿的头饰和服装,这样能使课本剧有声有色,吸引观众。
  6、评论。(1)评编演。在汇演后,可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2)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素质水平新的飞跃。
  
  二、课本剧的功效
  
  1、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照本宣科,全面繁复,点滴不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来演什么角色才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地读了下来。有了戏剧的知识基础,接下来就要回过头进一步学习所要改编的课文。
  2、内容新,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有兴趣。编演课本剧,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如编演《皇帝的新装》,老大臣看新装时的语言就很有个性,词句都很讲究,若没有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是不能编演好的。
  3、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改编课文成剧本,还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因为课本剧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是如此。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一幕:孔乙己摆着高人一等的读书人架子,排出九文大钱(来一碗洒,一碟茴香豆)炫耀自己,动作、语言都很夸张,其迂腐的性格展现无遗。学生在表演时,须把孔乙己有意炫耀的声调、动作表现得细致生动。如能做到这些,也就说明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对人物的性格也作了准确的把握,我们也可以肯定,学生已具备了把语文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的能力,已具备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
  4、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可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痕迹,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
期刊
“目明心开日,妙趣频生时”是“感悟”时的身心体验。联想到教学过程,我想“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非凡的意义。  第一,感悟是人生智慧的“发生器”,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我们形容一个人聪明时,常常说这个人有悟性;形容一个人思想上有了重大进步时,常常说这个人开悟了。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已然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毕生精力所学的知识亦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而已。知识的力量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渗
期刊
历史课堂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陈挺老师用讨论法上的《丝绸之路古今谈》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切地认识到,讨论法对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讨论法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一言堂”的讲
期刊
意象,在汉语词典里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绘画语言中的“意”主要指意识、激情、观念等抽象概念的抒写;而“象”则主要指园、方、长、宽、以及色彩、明暗等客观原形特征的再现。《美术词典》里认为,意象“是情意与现实物象、景观的结合,是主客观形神兼备的结果,并在审美欣赏与创造中形成统一体”。    一、东西方绘画中的意象表现    公元前七世纪至五世纪,印度就出现了释迦,产生并形
期刊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物理,从而学好物理。为此,笔者就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一些简单明了的小实验一方面可以起到演示实验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真正理解和掌握
期刊
迎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诞生了。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几年来,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
期刊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
期刊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的机制或内在历程。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一个只有对学习产生内在驱动力、有旺盛求知欲的人才具备赶超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有密切关系。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它,学习会有明显的效果。身为教师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教学更有
期刊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个性化解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2、以优化问题设计为中心,提升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以感悟赏析文章为途径,塑造健全人格 
期刊
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要多听多读,而那些学困生根本不在英语上花时间,再加上我国英语教学班额大、人数多、课时少,又缺乏语言环境,所以有许多初中生成了英语“学困生” ,这样下去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两极分化”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数年的学生成绩,我发现英语学科的两极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