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全面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发的主要途径,为学校的体育教育与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与健康”课程 全面开发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新课改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今后,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具体的规定。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还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管理和教学实施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课程。而开发课程必须拥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亟需研究的新课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资源不仅仅指自然的资源,还包括各种社会的资源。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有一定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是为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又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素材性资源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体育情感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主要包括实施本课程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体育器材用品资源等五个方面。
素材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的来源,即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方法体系的来源。它可以看作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运行的软件。现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种多样,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光盘和互联网等中间获取。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存在于各地方、社区之中,需要我们去开发、筛选和利用。
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新课改之前,全国一直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由专家们根据体育学科的逻辑编制的统一大纲,把各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安排得十分详细,全国各地都按照统一的大纲实施体育教学。全国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具有权威性强,管理十分方便,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执行起来较省事的特点。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学生的基础等差异很大,以致不少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执行大纲。原大纲包含大量未经修改的竞技体育内容,其中一些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望不可及,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再制定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而是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各地区、学校和体育教师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由于课标没有规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状况,教师可随时对不同内容的教学时数进行调整。课标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各地方、学校和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的。但对于如何实现课标,地方、学校和教师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学校、教师应当根据各自的需要、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并从中筛选出受学生欢迎的、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性地去实现课程的目标,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另外,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也是为了调动地方、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好地完成课改的任务。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意味着对地方、学校和教师放权,更意味着对地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面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被理解为仅仅是按课程表排的,在学校操场上的体育课,是一个限定在学校中和规定的一节课内的封闭系统。对体育课程的这种理解,限制了教师对身边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关注和开发。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课程观,把体育课程看作是存在于校内外广阔空间且不受课堂时间限制的开放系统。因此,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体育课走出学校运动场,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新的体育课程观有利于我们开拓眼界,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3.1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间观
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首先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仅靠每周2—3次体育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程包括课业与进程,其中,进程不仅指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而且应包括学生在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过程,包括学生节假日参加的家庭、社区等体育活动过程。学生的这些体育锻炼时间都应被看作是体育课时间的延伸,属于体育课程的时间范畴。充足的时间资源是实施体育课程的保证,体育教师应以开放的眼光积极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资源。在体育课改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体育课时间的安排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固定不变。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时间资源的调配上应当灵活机动。目前,不少学校的选项课、俱乐部制等改革,不但打破了原来的班级授课制,而且打破了常规固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时还要求我们打破一堂课45分钟的规定,有些内容的教学需要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必要时还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
3.2拓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空间
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较大的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体育教学便难以进行,这是体育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体育空间都十分有限,这对体育课程改革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在努力拓展校内体育空间的同时,还应当以开放的眼光去开发校外的体育课程空间。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校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的体育课程应当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差异很大,各地区都拥有丰富和独特的校外体育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为了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不少学校都在积极地尝试开发校外的体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上课。很多学校除设置篮、排、乒、羽、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课程外,还设置了棒/垒球、橄榄球、曲棍球、网球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项目课程。为解决这些课程的场地问题,学校必然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上课。广大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虽然缺少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但具有发达城市所没有的独特的体育空间,这些地方美丽的山水、沙滩、绿地等,都是良好的体育空间资源,只要留心开发、合理利用,都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体育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在关注校外体育课程空间资源开发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当重视校内空间资源的开发,毕竟体育课主要还是要在学校内上。尽管校内可开发的空间资源比较有限,但潜力总还是有的。不少学校为了给体育课程腾出更多的空间,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建设了一些实用的体育场、馆,一些城市学校甚至还将田径场托起来,下面留出与田径场同样大的面积建成体操房、健身房、乒乓球房等场地,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4.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3.
[3]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143.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与健康”课程 全面开发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新课改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今后,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具体的规定。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还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管理和教学实施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课程。而开发课程必须拥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亟需研究的新课题。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资源不仅仅指自然的资源,还包括各种社会的资源。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有一定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是为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又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素材性资源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体育情感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主要包括实施本课程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体育器材用品资源等五个方面。
素材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的来源,即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方法体系的来源。它可以看作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运行的软件。现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种多样,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光盘和互联网等中间获取。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存在于各地方、社区之中,需要我们去开发、筛选和利用。
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新课改之前,全国一直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由专家们根据体育学科的逻辑编制的统一大纲,把各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安排得十分详细,全国各地都按照统一的大纲实施体育教学。全国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具有权威性强,管理十分方便,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执行起来较省事的特点。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学生的基础等差异很大,以致不少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执行大纲。原大纲包含大量未经修改的竞技体育内容,其中一些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望不可及,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再制定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而是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各地区、学校和体育教师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由于课标没有规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状况,教师可随时对不同内容的教学时数进行调整。课标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各地方、学校和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的。但对于如何实现课标,地方、学校和教师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学校、教师应当根据各自的需要、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并从中筛选出受学生欢迎的、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性地去实现课程的目标,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另外,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也是为了调动地方、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好地完成课改的任务。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意味着对地方、学校和教师放权,更意味着对地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面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被理解为仅仅是按课程表排的,在学校操场上的体育课,是一个限定在学校中和规定的一节课内的封闭系统。对体育课程的这种理解,限制了教师对身边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关注和开发。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课程观,把体育课程看作是存在于校内外广阔空间且不受课堂时间限制的开放系统。因此,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体育课走出学校运动场,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新的体育课程观有利于我们开拓眼界,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3.1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间观
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首先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仅靠每周2—3次体育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程包括课业与进程,其中,进程不仅指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而且应包括学生在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过程,包括学生节假日参加的家庭、社区等体育活动过程。学生的这些体育锻炼时间都应被看作是体育课时间的延伸,属于体育课程的时间范畴。充足的时间资源是实施体育课程的保证,体育教师应以开放的眼光积极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资源。在体育课改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体育课时间的安排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固定不变。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时间资源的调配上应当灵活机动。目前,不少学校的选项课、俱乐部制等改革,不但打破了原来的班级授课制,而且打破了常规固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时还要求我们打破一堂课45分钟的规定,有些内容的教学需要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必要时还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
3.2拓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空间
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较大的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体育教学便难以进行,这是体育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体育空间都十分有限,这对体育课程改革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在努力拓展校内体育空间的同时,还应当以开放的眼光去开发校外的体育课程空间。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校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的体育课程应当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差异很大,各地区都拥有丰富和独特的校外体育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为了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不少学校都在积极地尝试开发校外的体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上课。很多学校除设置篮、排、乒、羽、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课程外,还设置了棒/垒球、橄榄球、曲棍球、网球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项目课程。为解决这些课程的场地问题,学校必然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上课。广大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虽然缺少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但具有发达城市所没有的独特的体育空间,这些地方美丽的山水、沙滩、绿地等,都是良好的体育空间资源,只要留心开发、合理利用,都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体育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在关注校外体育课程空间资源开发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当重视校内空间资源的开发,毕竟体育课主要还是要在学校内上。尽管校内可开发的空间资源比较有限,但潜力总还是有的。不少学校为了给体育课程腾出更多的空间,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建设了一些实用的体育场、馆,一些城市学校甚至还将田径场托起来,下面留出与田径场同样大的面积建成体操房、健身房、乒乓球房等场地,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4.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3.
[3]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