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逐步提高。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自2003年被正式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招生数量节节攀升,至今已达到万人规模。而在这些学生中,除了少量的中职学生和自考学生,绝大多数属于高职学生。学生规模增加的同时,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学院工作计划的实施,管理活动的开展,教育方针的贯彻,几乎都要依靠班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班级管理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至20岁期间,录取分数也不是很高,赋予辅导员工作更多内容,更高要求,成为学院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只有了解高职德育工作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完善,才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成效。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从了解高职学生开始,因为只有掌握了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才能供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对学生要以真诚的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能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也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从2005年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我总结出以下几个班级管理的方法。
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也是同样。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要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背景、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及其他方面的特点。了解学生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份详细具体的可行性班级管理方案。使这份班级管理方案适合同学们的个人特点,做到人性化的管理。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挖掘学生的潜力,尽量使每个同学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得自己是对班级有用的人,对班级和辅导员老师都会形成一种亲近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辅导员必须信任学生。普劳图斯说过:对诚实的人来说,牢记自己的义务是一种荣耀。当学生发现辅导员对自己是信任的、认可的同时,他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责任感。他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刻告知自己应该怎么做人做事,不能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换句话说,辅导员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情感投资,付出情感定能收获学生的情感回报。这种良性循环的情感会很好的促进班级管理的效度,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爱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进行班级管理必然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这份班级行为制度制定的同时,辅导员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告诉每个同学这份管理制度对同学们意味着什么。就如同高压线一般,是不可以触碰的。让学生明白事情的可为与不可为。制度建立之后,关键看执行。这时候辅导员一定要率先垂范,起领导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严师出高徒”,但不是一味的严,而是严中有爱。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成功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对犯错误的同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在爱心的召唤中找到回归正途的道路,并明白自己烦的错误是不应该的,日后是不可再犯的,并为其他同学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相信综合了严格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辅导员爱心呼唤的班级工作一定能达到“春雨润心田、爱在严师出”的境界,使辅导员在学生心中,既是一名老师,一个指航者,也是一个可以诉说烦恼,真心关爱自己的亲人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多一份笑容,多一份关怀远比严肃的苛刻效果好得多。更何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严中有爱的管理必然使班级管理充满艺术性。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激励力量。为了使高职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尽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中。在校期间,班主任就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群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一个没有集体荣誉感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每个人心中只有自己,渐渐变得自私与冷漠。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在学生入校初期就树立起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例如以公平竞争与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让每个同学都有竞争和投票的机会。多开展系列班级活动,让每个同学融入其中,表扬获得好成绩的同学,肯定有进步的同学,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为班争光。并在教室里制作红榜公布获得荣誉的同学,让大家向他们学习。注意寝室团结,开展寝室之间的联谊活动。通过表扬和批评,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从而使全班形成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通过各项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的活动,没有自己的参加,不是一个完整的集体。因此,集体的荣誉是每个成员共同创造得来的。班主任有意识的引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合力为班级体争光。为此,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遵规守纪,为集体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的。由此,便创设了一个具有凝聚力、进取、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刘华山提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自我概念,敬业与责任感,关爱与合作精神,智慧与创造力,实践与生存力,耐挫与坚持力。高职院校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不稳定,讲究个性,容易冲动。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对思想品德的评定,做到与时俱进。因此,要注重在学生学习、研究、生活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对人生、对社会、对团体、对困难与压力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疏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行为上的指导。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联系。因此,需要辅导员有耐心、恒心,讲究方式方法,抓住学生心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仅发生在成绩后劲的学生身上,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问题甚至更加严重。有些同学成绩很好,表现也很优秀,但是这些行为的背后却掩藏着一颗好胜自卑的心。特别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心里往往有很深的自卑,焦躁不安。于是希望通过学习和工作来获得人生成就感。一旦在学习和工作中遭遇挫折,被别人赶超就会形成很强的挫败感。在此时,辅导员要做好思想开导工作,让学生明白万物无完美,第二名也是赢家的道理。并肯定他们的成绩有能力,鼓励他们以后再努力争取。
有些学生做事不踏实,纪律散漫,无心学习。这类学生在外表上貌似强大,其实内心很孤独,很少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这里就需要辅导员去接纳他们,用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要让他们感到教师的真诚。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时,首先在心理上接受这些学生,承认人的差异性。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技巧,以疏为主。同时,对此类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不断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能适应具体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要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在校必须形成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可以帮助到学生在日后迅速适应工作,适应岗位。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抓住时机为学生介绍当前职业发展趋势,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灌输就业知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工作,敢于创新的工作风格。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认识自身的就业素质与发展潜力,在择业过程中有一双慧眼,能找到适应自己的工作。使学生既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意识,又具有不同个性,具有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又显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是一项充满艺术的工作。不仅要做到人性化、合理化,更要做到艺术化。力求培养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人”。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班主任必须充满耐心,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及能力的养成。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与此同时,辅导员也要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增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感化学生。用爱心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达到“无为而治,不言而教”的高境界。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也是同样。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要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背景、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及其他方面的特点。了解学生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份详细具体的可行性班级管理方案。使这份班级管理方案适合同学们的个人特点,做到人性化的管理。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挖掘学生的潜力,尽量使每个同学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得自己是对班级有用的人,对班级和辅导员老师都会形成一种亲近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辅导员必须信任学生。普劳图斯说过:对诚实的人来说,牢记自己的义务是一种荣耀。当学生发现辅导员对自己是信任的、认可的同时,他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责任感。他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刻告知自己应该怎么做人做事,不能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换句话说,辅导员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情感投资,付出情感定能收获学生的情感回报。这种良性循环的情感会很好的促进班级管理的效度,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爱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进行班级管理必然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这份班级行为制度制定的同时,辅导员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告诉每个同学这份管理制度对同学们意味着什么。就如同高压线一般,是不可以触碰的。让学生明白事情的可为与不可为。制度建立之后,关键看执行。这时候辅导员一定要率先垂范,起领导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严师出高徒”,但不是一味的严,而是严中有爱。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成功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对犯错误的同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在爱心的召唤中找到回归正途的道路,并明白自己烦的错误是不应该的,日后是不可再犯的,并为其他同学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相信综合了严格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辅导员爱心呼唤的班级工作一定能达到“春雨润心田、爱在严师出”的境界,使辅导员在学生心中,既是一名老师,一个指航者,也是一个可以诉说烦恼,真心关爱自己的亲人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多一份笑容,多一份关怀远比严肃的苛刻效果好得多。更何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严中有爱的管理必然使班级管理充满艺术性。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激励力量。为了使高职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尽快的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中。在校期间,班主任就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群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一个没有集体荣誉感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每个人心中只有自己,渐渐变得自私与冷漠。班主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在学生入校初期就树立起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例如以公平竞争与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让每个同学都有竞争和投票的机会。多开展系列班级活动,让每个同学融入其中,表扬获得好成绩的同学,肯定有进步的同学,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为班争光。并在教室里制作红榜公布获得荣誉的同学,让大家向他们学习。注意寝室团结,开展寝室之间的联谊活动。通过表扬和批评,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从而使全班形成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通过各项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的活动,没有自己的参加,不是一个完整的集体。因此,集体的荣誉是每个成员共同创造得来的。班主任有意识的引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合力为班级体争光。为此,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遵规守纪,为集体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的。由此,便创设了一个具有凝聚力、进取、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刘华山提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自我概念,敬业与责任感,关爱与合作精神,智慧与创造力,实践与生存力,耐挫与坚持力。高职院校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不稳定,讲究个性,容易冲动。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对思想品德的评定,做到与时俱进。因此,要注重在学生学习、研究、生活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对人生、对社会、对团体、对困难与压力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疏导、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行为上的指导。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联系。因此,需要辅导员有耐心、恒心,讲究方式方法,抓住学生心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仅发生在成绩后劲的学生身上,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问题甚至更加严重。有些同学成绩很好,表现也很优秀,但是这些行为的背后却掩藏着一颗好胜自卑的心。特别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心里往往有很深的自卑,焦躁不安。于是希望通过学习和工作来获得人生成就感。一旦在学习和工作中遭遇挫折,被别人赶超就会形成很强的挫败感。在此时,辅导员要做好思想开导工作,让学生明白万物无完美,第二名也是赢家的道理。并肯定他们的成绩有能力,鼓励他们以后再努力争取。
有些学生做事不踏实,纪律散漫,无心学习。这类学生在外表上貌似强大,其实内心很孤独,很少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表达出来。这里就需要辅导员去接纳他们,用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要让他们感到教师的真诚。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时,首先在心理上接受这些学生,承认人的差异性。其次要讲究教育的技巧,以疏为主。同时,对此类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不断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能适应具体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要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在校必须形成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样可以帮助到学生在日后迅速适应工作,适应岗位。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抓住时机为学生介绍当前职业发展趋势,社会人才的需求情况,灌输就业知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工作,敢于创新的工作风格。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认识自身的就业素质与发展潜力,在择业过程中有一双慧眼,能找到适应自己的工作。使学生既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意识,又具有不同个性,具有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又显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是一项充满艺术的工作。不仅要做到人性化、合理化,更要做到艺术化。力求培养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又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人”。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班主任必须充满耐心,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及能力的养成。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与此同时,辅导员也要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增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感化学生。用爱心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达到“无为而治,不言而教”的高境界。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