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传统教学都是以教师主讲,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模式展开的。新型的教学理论要求转变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地占据了我们的课堂。特别是在科技如此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更应该帮助学生懂得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教师转变角色,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继而激发出学生最大的潜能。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要求课堂不是满堂灌,要求教师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时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利用计算机中的应用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市面上的应用软件也是层出不穷,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掌握每一个软件的操作方法。因此,在平时课堂上,教师讲解新软件操作时,应该联系已学软件与在学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地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小学四年级时学生学习了Microsoft word的用法,在五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再次接触microsoft的另一个软件——powerpoint,教师在讲解powerpiont软件时,应该联系word软件,对于相似的操作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已学技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再次重操话题,浪费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过Microsoft word的大部分知识,Microsoft powerpiont中与Microsoft word相似的操作,我会将相同的操作要点进行整理,然后再以任务包的形式将任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
二、课堂上反复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
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表示很感兴趣,其实这个兴趣只是一种假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只限于他们想在信息技术课上自由地玩电脑。但是学生的自由意识又与我们课堂设置的目标产生矛盾,这就成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关。简单地说,学生对“玩”电脑更感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这一个兴趣出发,利用这个浓厚兴趣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刚接触电脑打字时,如果单纯地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教学,多节课下来会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缺少了原来的兴趣。因此在教授打字课程时,每台学生机安装金山打字通,利用软件里的吃苹果、打地鼠、警察捉小偷等教学性键位练习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每个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从而提高打字速度。又如,在教授鼠标用法时,如果单纯地练习鼠标用法,学生会很无聊,因此利用电脑自带的纸牌游戏,让学生在玩纸牌的过程中同时掌握鼠标的用法。
利用游戏的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将自主权还给学生。同时,在游戏的过程,同学间遇到问题也会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将自由与合作更好地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
三、全面实施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求助,学会合作
1.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同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在实际课堂上,如果单靠一个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成立专门的“小老师”组,让小老师来指导学生。在实际课堂上,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在一个组别中,层次高的学生和层次的低的学生分成一组,每组5人左右。每一个组别中,成立一个小老师,让这个小老师帮助自己组里的成员。
比如,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过word软件中的表格操作,在五年级下学期学习frontpage软件中的表格布局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基础好的小老师带动整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以旧带新,推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2.利用小组竞争
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后,小组间进行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的互相竞争。每个学生每节课后都有一张评价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组长进行总评。最后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评一评“课堂之星组”、“团结友爱之组”等等。
在小组竞争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小组的动态,在最后小组间竞评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表现好的组别进行加分。
比如,在五年级上学期学习powerpoint软件接近尾声时,我会选出一个不同的主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设计制作一份相关主题的幻灯片,小组内学生会自行分工,可以很好地发挥小组间的合作精神。各个小组完成相关主题幻灯片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评,每个小组为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教师也进行评分,从而推动小组间的竞争。
四、任务驱动,带动自主合作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教师利用演示讲解法,学生带着老师的任务完成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会解决困难,会帮助同伴完成,从而在操作过程中养成自主的习惯,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比如,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利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板报时,由于电子板报里的知识都是学习过的,只是将这些知识进行重组合并。因此,教师交给学生整体排版的方法,就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份电子板报。在学生刚接受制作电子板报这一任务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很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遇到问题会自行地查阅书本,会主动询问老师同学,更好地发挥了自主意识,同时可以在操作中发挥师生、生生间的合作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其实学生并不喜欢被我们老师束缚,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上。
一、教师转变角色,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继而激发出学生最大的潜能。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要求课堂不是满堂灌,要求教师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时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利用计算机中的应用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市面上的应用软件也是层出不穷,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掌握每一个软件的操作方法。因此,在平时课堂上,教师讲解新软件操作时,应该联系已学软件与在学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地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小学四年级时学生学习了Microsoft word的用法,在五年级上学期中学生再次接触microsoft的另一个软件——powerpoint,教师在讲解powerpiont软件时,应该联系word软件,对于相似的操作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已学技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再次重操话题,浪费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过Microsoft word的大部分知识,Microsoft powerpiont中与Microsoft word相似的操作,我会将相同的操作要点进行整理,然后再以任务包的形式将任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
二、课堂上反复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
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表示很感兴趣,其实这个兴趣只是一种假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只限于他们想在信息技术课上自由地玩电脑。但是学生的自由意识又与我们课堂设置的目标产生矛盾,这就成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关。简单地说,学生对“玩”电脑更感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这一个兴趣出发,利用这个浓厚兴趣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刚接触电脑打字时,如果单纯地按照书本内容进行教学,多节课下来会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缺少了原来的兴趣。因此在教授打字课程时,每台学生机安装金山打字通,利用软件里的吃苹果、打地鼠、警察捉小偷等教学性键位练习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每个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从而提高打字速度。又如,在教授鼠标用法时,如果单纯地练习鼠标用法,学生会很无聊,因此利用电脑自带的纸牌游戏,让学生在玩纸牌的过程中同时掌握鼠标的用法。
利用游戏的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将自主权还给学生。同时,在游戏的过程,同学间遇到问题也会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将自由与合作更好地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
三、全面实施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求助,学会合作
1.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同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在实际课堂上,如果单靠一个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成立专门的“小老师”组,让小老师来指导学生。在实际课堂上,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在一个组别中,层次高的学生和层次的低的学生分成一组,每组5人左右。每一个组别中,成立一个小老师,让这个小老师帮助自己组里的成员。
比如,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过word软件中的表格操作,在五年级下学期学习frontpage软件中的表格布局时,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基础好的小老师带动整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以旧带新,推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2.利用小组竞争
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后,小组间进行小组内合作与小组间的互相竞争。每个学生每节课后都有一张评价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组长进行总评。最后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评一评“课堂之星组”、“团结友爱之组”等等。
在小组竞争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小组的动态,在最后小组间竞评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表现好的组别进行加分。
比如,在五年级上学期学习powerpoint软件接近尾声时,我会选出一个不同的主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设计制作一份相关主题的幻灯片,小组内学生会自行分工,可以很好地发挥小组间的合作精神。各个小组完成相关主题幻灯片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评,每个小组为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教师也进行评分,从而推动小组间的竞争。
四、任务驱动,带动自主合作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教师利用演示讲解法,学生带着老师的任务完成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会解决困难,会帮助同伴完成,从而在操作过程中养成自主的习惯,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比如,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利用word软件制作电子板报时,由于电子板报里的知识都是学习过的,只是将这些知识进行重组合并。因此,教师交给学生整体排版的方法,就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份电子板报。在学生刚接受制作电子板报这一任务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很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遇到问题会自行地查阅书本,会主动询问老师同学,更好地发挥了自主意识,同时可以在操作中发挥师生、生生间的合作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其实学生并不喜欢被我们老师束缚,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