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自主命题的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的纵向评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2004年起,重庆市的高考英语开始执行自主命题。本文运用英语测试的相关理论,对从2004年至2008年这五年的重庆高考英语写作试题进行纵向比较,以评估这五年来重庆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在命题上取得的进步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者就所提出的几大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纵向评估
  
  一、高考英语写作的现状
  
  近年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将英语作为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的工具。中国的英语教学在这种思想下发生了一些变化,英语教学不再像以往一样过于强调语言本身,即语法、句型、词汇和词组搭配,语言的交流和在交流中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开始成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重点。高考作为全国性的大型人才选拔考试也开始逐渐关注语言的交流作用和考生在一定语境下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而由于诸多实际原因,口语考试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执行,写作作为另外一种语言交流形式便成为考核考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一把标尺。因此,写试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试题的效度和信度。
  笔者对重庆市高考英语自2004年起执行自主命题至2008年的写作试题,从取得的进步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纵向的比较和评估。
  
  二、积极趋势
  
  1.以信息传递为目的。
  与各年写作试题的第一节,即短文改错相比,第二节的书面表达是以信息的传递为写作目的的。第一节的题目还是给予句子层次,以考查学生词汇、语法、句法等语言知识为主,语码为本的客观题。而第二节的书面表达,考查的是学生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即写作产出性能力的三大最根本的标准:流畅性、准确性和恰当性是否体现在考生的书面表达之中。因此,信息的传递而非语码的使用,才是写作考试的目的。
  信息传递这一目的与日常的写作相吻合,没有人会以改错的形式来进行交际。以交际为目的这个趋势在重庆市2004—2008年写作试题的第二节得到了体现。2004年的信息交际尚不明显,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题目的情景设计时有失真实性方面的考虑。2005年的信息传递可理解为信息协商,因为通过题目暗示,考生可猜测班上同学意见不一致,最后主要归结为两条,而要求考生完成的正是选取一条意见,然后与相反意见进行协商(negotiation)。2006—2008年的试题在信息传递上可谓更加明显。2006—2007年都是以即时交际对象为假设读者群(assumed audience):2006年的是假想的加拿大学生David;2007年的是假想的美国癌症患者Amy。这样交际对象就更加明确。2008年的交际对象又要稍微含蓄一些,是一群可能浏览该网站的网民。同时在交际方式的使用上,“信息传递”这个特点更为突出。2006年是发伊妹儿;2007年是写信;2008年是在网站上写英文介绍。这些一目了然,都是为传达信息这个目的服务的媒介和工具。
  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符合日常写作的真实目的,在考查初、中级水平考生的写作能力上是比较理想的写作形式。
  
  2.情景设置具有真实性。
  真实的情景应该与考生现在遇到的或将来要遇到的情景是切当的(李筱菊,1997)。这一趋势也是逐年明显的。
  2004年的考题只有图画作为馈入和简单的上下文说明,提供一个篇章结构以外,可以说是没有设置情景的。情景就是非语言的上下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话题、交际目的和社会文化背景。而2004年的试题,并没有明确“我”为何而写,为谁而写,在何种情况下而写等这些关系到考试真实性的重要因素。2005年的试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到了2006年,情景设置开始有了重大突破,出现了目的读者David,假设写作目的为向David介绍中国文化,用伊妹儿的方式进行沟通。真实性较前两年有了重大突破。2007年和2008年的试题坚持试题真实性这一要求。无论是发伊妹儿还是写网站介绍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此外,两年的写作试题在写作目的和目标交际对象上都有交代,满足了考试情景情景真实性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这五年的试题都要求考生以第一人称来写作,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和测试思想,使考生能更好地移入写作中,加强了写作测试的真实性,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发挥。
  
  3.实现了“交际环境限制语言”这一要求。
  第一节的改错试题是先呈现给学生语言信息,然后要求学生对错误信息进行辨认并加以改正。这显然违反了以考查甲级能力为目的的交际考试的相关要求。后者是先呈现给学生情景,通过感受情景,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想法,最后把想法付诸文字,可见以下模式:
  (李筱菊,1997:407)
  这是符合日常写作思维和顺序的模式。2004年和2005年的题目在情景设置上存在缺陷,两年的试题是基本遵循这个顺序的。而在2006—2008年的试题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这三年的题目,尤其是2007年,在交际情景的设置上可谓花了一番功夫。情景说明的顺序中也可窥见出题人员是遵循这一模式的。以2008年的试题为例,先导入情景:学校开设了“英语写作栏目”,以便学生发表英语作文,要表达的思想紧接其后:进行交流,提高写作能力。最后就是学生根据馈入的提示付诸文字了。这个大趋势也反映出了高考写作逐渐以考查交际能力为目的,并尽力保持考试题目的情景设置的真实性,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坚持高考一贯对新度的强调的基础上,突破这一限制,保证试题的有效性。
  
  4.交互性高。
  写东西要有写的目的、写的对象、写的需要,这样作者和读者之间才是互动的。除2004和2005年的写作试题由于在情景设置上的缺陷外,2006—2008年的题在写作目的、对象和需要的设计上都下了功夫。这样,考生在完成一篇具有情景真实性的作文时就能带着目的和明确的“观念对象”来写作。因此,考生在进行写作时,与他们,或者题目中假设的读者群产生了共鸣和互动。这是考生与目的读群之间的互动。
  交互性除了指作者与读者之间,即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外,还包括考生的各项能力之间,使用的各项策略之间,考生的背景文化和强干因素之间的各维度的互动(Bachman & Palmer,1996)。可喜的是,这种多维度的互动性在题目设计上也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以2008年的试题为例,考生对网站介绍的背景知识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一个资源;同时考生运用这一背景知识,即过往经历与自己的篇章组织能力、掌握的语法知识,以及写网站介绍时应用何种语体的御用知识等结合,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评估策略筛选自己合适的经历,并运用计划策略帮助篇章的组织。虽然在策略运用和篇章能力的发挥上受到馈入的限制,但交互性很强。
  高考高交互性的趋势同样体现了考试向交际能力测试又迈出了一步。
  
  5.构念效度高。
  试题在真实性和交互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体现了高考试题在保证信度这一现实限制时,突破了它的不必要的藩篱,向效度靠近了一步。这正是交际能力测试的中心之一。除第一节还是遵循以语码为纲的考试外,第二节便以直接写作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真实性和交互性方面迈出的重要的一步考试保证了构念效度能有一个高水平的体现。这样,学生的分数便能够更有效、更直接地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是高考在改革后所一直强调的。
  
  6.馈入的限制作用。
  对于高考写作来说,它的受试群还是英语水平处在初、中级阶段的高三学生,因此,根据考生的实际能力,考题在开放程度方面就要有所限制。我们可以通过馈入来达到对输出内容的控制。从对2004—2008年考题的纵向分析来看,馈入的限制有逐年强化的趋势。2004年的馈入融入到了图画对上下文的说明之中,这种做法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不同考生对图画有不同的理解,这样以图画的方式呈现馈入的内容也就容易使本应统一的馈入变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既加重评分的负担,不利于保证高考这种全国性、高风险考试必须具备的高信度,又使得对考生答卷进行的比较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因此,从2005年起,馈入都改用明确的文字说明,这样既方便评分员用这些馈入条项作为评估切题程度的评分依据,又为考生节约了很多思考时间。虽然详尽的多条项馈入不利于考生创造性的发挥,但出于现实的考虑和为保证考试信度的思想,馈入是必需的。不过在馈入使用的详尽程度和量上,自2006年开始到2008年有明显提高的趋势,就值得商榷了。
  
  7.体裁有所丰富。
  重庆市高考作文在2008年改变前三年写来往书信的题型,采用写英文的网站介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因为对考核知识面,特别是英语写作能力极为有限的高三学生来说,体裁本来就不能涉及很宽的范围,只能是学生熟悉,而且易于上手的试题。而在2009年的试题中,则改变了原来的留言/便条、便签的篇章类型,采取了写网站英文介绍的广告/小册子/标签的篇章类型,不仅丰富了试题的体裁,而且不同的体裁都能收集到丰富多样的样本,更使英
  语高考试题在试题的有效性上提高了一步。
  
  三、总结
  
  综上所述,重庆市高考写作试题的第二节书面表达经过这五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的进步:
  
  1.在坚持高信度的同时兼顾了效度。
  像高考这种高风险、全国性的选拔考试,信度从始至终都是一再强调的,而由于这一牵制使得信度处于一个基本被忽视的境地。而从2004年到2008年这五年试题的纵向分析中可以看出,实体所要测试的构念,即交际语言能力,可谓清楚明晰,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要求。而过去的测试,要么构念不明确,要么根本缺乏一个科学的构念。
  
  2.情景设置越来越讲究。
  情景设置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恰当的社会生活现象,而且增加了考试的真实性和考生与考题任务之间的交互性。试题的真实性又增强了试题的效度,使高考的写作更能测试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保证了对学生是否能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这一决定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试题虽在质量上有较大飞跃,但仍然存在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1.书面表达分值不高。
  从2004年到2008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写作部分第二节,即书面表达的分值只有25分。作为高考试题中唯一的主观综合性试题,这个权重明显不够。虽然试题在整体上开始关注效度,但坚持信度第一,必要时可抛弃效度的出题信念还是居于统治地位。
  像书面表达这种最能集中体现学生能力,对学生水平最具发言权的试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点首先应在权重上得到体现。因此,该部分试题的赋分应有所增加,而客观题中重复考查同一能力或多余的试题应该予以删除或修改。
  书面表达分值过低还会产生消极的回波效应,影响并阻碍英语写作的教授和学习。因为分值不高,教师可能不会花较多时间教授写作技巧,学生也会因此而忽视写作的练习,更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客观题上。这样不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更严重的是选拔出来的人才只会选A、B、C、D,而不懂得该门语言的综合运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回波效应。
  
  2.不合理地将改错纳入到写作部分。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改错和写作根本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以语码为纲,而后者则以意义为纲。为对基础阶段的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做铺垫,改错可以当作这种准备练习,但一旦学生开始真正的英文写作,即写作超出句的层次跨入到篇章层次,这种练习就应“寿终正寝”。如前所述,写作这种主观综合性试题是高考英语中唯一能全面考查学生能力(除口语能力外)的试题,其赋分已经较低了,再加上改错题还要霸占一部分分值,真正的书面写作的价值,至少在权重上,可以说是遭到限制。
  除此之外,将改错题纳入到写作部分对学生及教师发出了一种不真实的信号,使他们将改错误以为是写作,或事先高质量写作的前提。不仅如此,由于改错试题在试题安排上先于书面表达,学生在完成了前面许多A、B、C、D的客观试题后,还要带着极其焦虑的情绪来做改错题,更糟糕的是,改错题是许多学生害怕的难题,也是难度较高的试题,这样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
  既然第二卷是写作,就不应该挂羊头卖狗肉,非要塞一道被视为经典题型的改错题在写作部分当中,否则不仅会造成上述不应该发生、可以避免的非能力因素,而且会使学生真正的书面创作时间大打折扣,限制学生本应该发挥的创造思维和写作能力。因此,改错的加入,至少在第二节的出现是不合理的。
  
  3.地方特色不明显。
  既然高考出题的权利下放到了各省手中,题目自然应增加地方色彩,这样既合乎政策,又向考试真实性靠近了一步。但是,无论是2004年的看图写作,还是2006—2007年的发伊妹儿和写信,抑或是2008年的写网站介绍,试题都没有体现重庆市的特色或特点。试题可以加入关于重庆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或有待改进的地方作为情景设置的背景,如此既可使重庆市高考体现重庆本色,增添高考试题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又能符合交际语言能力的考核要求。
  
  4.交际方式单一。
  除了2004—2005年试题在交际方式的设计上不明显或没有交际设置外,2006—2008年的试题都将信息的传递视为考查因素之一,都在情景的设置中说明了进行书面交际的方式。2006年是发伊妹儿,2007年是写信,可以说都是以信件的方式来表现写作的交际性的。只有2008年在试题上有创新:为网站写英文简介,将写作的交际性隐入到目标读者群中。但总体而言,试题基本上是以纪实交际的形式为主。不过还是可说明,出题人对“交际能力”的理解还和狭隘,认为只有如信件传递这类即时交际活动才能考查到学生的交际能力,才符合交际能力教学和测试的要求。他们不理解交际能力实际是指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考试任务中,通过使用各种能力和策略,结合情感和背景知识,并使这些因彼此互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构念。
  书信往来只是体现这种交际能力的一种考试方式,还有很多考试形式也能考查这种能力。今后的高考写作的出题工作应多关注这个问题,使题目尽可能多样化,这样才能避免试题的僵化,防止学生和教师猜题押宝,也能更好地保证试题的效度。
  
  5.题材较为单一。
  伴随着交际方式单一的,就是试题在题材方面的千篇一律。在七大题材领域中,只有属于社会科学类的信件往来被使用到了,其余的六类均没有被用在高考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他几类的题材形式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是难度较大的,对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老师,甚至是评分员的综合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世界与国家”这个题材领域,不仅要求考生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对于他们的知识文化背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出题人员可以考虑,在不违背考试规则的前提下,是否能发挥想象力,结合课文中有关某个题材领域涉及的内容,开发出一道在常规领域之外的“新题”。
  
  6.偏颇性考虑不足。
  偏颇性(bias)问题除了在2004—2005年的写作常规话题的考试中不明显以外,在2006—2008年中都存在。2008年的写作试题是要求考生为一家网站写英文介绍。偏颇性问题表现在,并非所有高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网络,或留心过网站介绍。很多学生对网站介绍根本不熟悉,即使在本质上与一般事物的介绍并无二致,也会影响到考生的发挥,使他们的情感焦虑因素增加,而且对身处边远地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学生,这种试题的偏颇性就更明显。2007年的试题要求学生给一位叫Amy的肺癌患者写信。可以说大多数考生并没有与癌症病人接触的经历,那些有此经历的考生可能有话可说,而没有此经历的考生要么很难将作文进行下去,要么都向通常的劝慰方式靠拢,缺乏新意。即使有馈入的提示,也很难将提示具体化到文字中。同时,2007年的考题在情感上太过负面,主题太过伤感,使有与癌症病人接触经历的考生容易产生消极情感。2006年的试题要求考生写一封电子邮件。与2008年的试题一样,不是所有考生都会发邮件。既然是写电子邮件,那么基本的格式、语气、语体就要考虑,从不上网,或不会发邮件的考生自然就很难驾驭。
  
  7.馈入太过详细,限制过多。
  从2004年到2008年,馈入的限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有利因素已在上文中提及,馈入条项的增多和详尽程度的强化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也会因为给予学生过多暗示,而未能考查到学生的写作策略和构思技巧能力。因此,在馈入的设计上,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且馈入的编排还有意无意地剥夺了考生篇章组织能力的发挥和结构安排能力的展现。所以,在馈入的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2004年—2008年高考书面表达试题的纵向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重庆市高考试题在效度上给予了关注,并且出题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如偏颇性、馈入安排、地方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上,试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Alderson,J.C.,Caroline,C.and Dianne,W.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Bachman,L.F.and Adrain,S.P.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Heaton,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Weigle,S.C.Assessing Writ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5]Weir,C.J.Language Testing and Validation——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PALGRAVE MACMILLAN,2005.
  [6]李筱菊.语言测试的科学和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 公司的社会责任历来是争议较多的问题。本文根据其历史演变及中国具体的情况,探寻中国可能的具体标准,以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和确保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历史演变争议应承担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正在全国各地展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总体看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迟早会在世界上提出一个标准和要求。我国作为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不能不对此给予关注。笔者试图探寻当代中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现代化企业里,许多工作流程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它在德国高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科学大学(FHWS)的媒体管理本科专业,6个面授学期中有5个学期都安排
长期以来,研究的概念被人为地分为两个泾渭分明的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极化的理解对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体现于德国高等教
工业4.0迫使企业重新审视并完善发展其商业模式与产品.无论在技术还是人才方面,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学习工厂4.0可以为企业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提供必要的支持.亚琛
现代职业世界4.0的特征是数字化和全球化,因此其发展也呈现出极高的动态性.与之相伴的是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直接受工业4.0影响的工程师职业来说,掌握新技术和
新课改使得探索新高考命题变化趋势成为教育研究者共同研究的热点。2008年高考地理试题反映了高中新课改后学生学习的特点,反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考查考生基本思维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作出了探索。  笔者就2008年高考试题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新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下面是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Ⅱ)中的一组选择题: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6—8题。  6.若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纤维因其独特而丰富的特性而备受关注。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到食品中,既能发挥其保健功能,又能提高食品的品质。本文对膳食纤维的分类、生理功能和在食品中应用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食品工业    1.引言    膳食纤维是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亲水胶体物质,如树胶、海藻多糖等组分,还包括植
期刊
随着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进入自动化和生产过程,由之而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所谓的工业4.0(I40)迫使高校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满足行业将来的需求
本文以青春期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灌饲和日粮添加两种试验方法分别研究异黄酮染料木素(Genistein, Gen)和亚麻籽木脂素(Flaxseed Lignans,SDG)对大鼠乳腺发育及相关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