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自然人群中40岁以上高度近视眼患者后极部眼底形态学参数的长期变化规律。
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纵向研究。纳入“北京眼病研究”中完成了2001年和2011年2次调查、彩色眼底像可供判读的71例(110只眼)高度近视眼(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 D)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7例,女性44例。2011年时患者的年龄为(56.2±9.5)岁。根据病理性近视眼研究小组荟萃分析中对病理性近视眼的定义对2001年眼底像进行判读,110只眼被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眼组(79只眼)和病理性近视眼组(31只眼)。分别对2001年和2011年的彩色眼底像中的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包括视盘倾斜度、视盘旋转度、β萎缩弧面积、视盘中心凹距离、视盘萎缩弧颞侧缘距离、中心凹萎缩弧颞侧缘距离、血管弓垂直距离,并分别对所有受试者、单纯性高度近视眼组、病理性近视眼组2次随访参数采用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参数10年变化值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受试者中视盘倾斜和视盘旋转的发生率分别为41.1%(44/107)和63.3%(68/107),2001年和2011年的视盘倾斜度分别为1.34±0.31和1.34±0.33,视盘旋转度分别为30.4°±26.3°和30.0°±25.3°,2001年和2011年视盘倾斜度差异(Z=-0.317)和视盘旋转度差异(t=0.159)均无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