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赏析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m9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音乐赏析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阵地。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并极具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如何在高职音乐赏析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并得以传承,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音乐赏析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国传统音乐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在高职音乐赏析课中,对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课程体系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上来看。有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培养和提升。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完善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来看,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后,高职音乐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民族歌曲、戏曲、舞蹈、乐器等丰富的内容,将其纳入音乐赏析课程中,极大的开阔了课程的空间,丰富了高职音乐赏析课程体系。
  最后,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来看。大学校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通过音乐赏析课程的学习,学生有机会更多地、更深入地接触到我国经典、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的传播,传统音乐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当下高职音乐赏析课程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的音乐赏析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对于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自身对传统音乐的传承意识薄弱,导致了高职音乐赏析课中较少纳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即使纳入部分内容,其影响力和作用也远远不够。
  1.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普遍特点是重技能、轻文化。音乐赏析作为公共基础课中的艺术选修课,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配备到硬件设施上都有所欠缺。从课程内容设置上,中国传统音乐的相关内容往往没有被放在重要的课程板块上,有的内容不受学生喜爱,甚至直接被删去,鲜有涉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和设置,没能将其中经典的内容用更好的方式呈现在课程上,让学生接受并喜爱。在师资配备上,高职音乐赏析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只是兼职教师在担任音乐赏析课的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在学校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上,也存在传统音乐相关的教研、培训等的缺失,教师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知识上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形成了“学生不爱,教师不教”的恶性循环。
  2.学生对音乐种类的爱好的偏差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华语流行歌曲,欧美流行音乐,日韩偶像文化等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针对我校学生接触传统音乐的调查问卷显示,92%的学生最多接触的歌曲风格为流行歌曲,95%的学生选择的接触最多的舞蹈种类为街舞。而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各地区民族的民歌和民族舞蹈几乎未被学生选择。其中,对于民族乐器的知识,仅有47%的学生能识别出3件及以上民族乐器。在对民族歌曲的调查中,仅有51%的学生能写出自己家乡的民歌和代表性音乐。由此可见,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在选择上,缺乏主动接触的意识,在储备上,缺乏基本的了解。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音乐赏析教学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任重道远。
  三、音乐赏析课堂探索与实践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校园文化氛围,音乐实践活动等方面在音乐赏析课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
  首先,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为了能让更广大的学生接受并喜爱中国传统音乐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尤为重要。根据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风格,我先用流行音乐元素改编的民族歌曲作为导入,或从学生平时聆听较多的流行音乐中出现的民族音乐元素入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歌手王力宏演唱的《在梅边》,这首歌引入了大量京剧与昆曲的元素,将这首歌作为导入,再进行京剧与昆曲的相关知识教学,学生更有兴趣接受相关的知识。再比如,歌手陶喆演唱的流行歌曲《susan说》,這首歌借鉴了中国戏曲《苏三起解》中的一段词,“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此部分演唱内容也可以用作中国戏曲的导入。第二,根据学生家乡的音乐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的传统音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有家乡归属感,认同感。比如湖北的龙船调,陕北的信天游,广东音乐中的步步高等都是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从身边传唱度高的作品出发,这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在接受上的难度,也拉近了学生和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距离感。第三,选择时下电视节目中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曲,将中国优秀的经典诗词等改编成流行歌曲进行演唱,如《春江花月夜》《长歌行》《三字经》等。学生在看到这样的作品时,学习热情是极高的。
  2.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教,学生学,是单一的输出模式。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的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所了解,我们可以选择翻转课堂或小组协作等方式进行课堂的教学。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我将中国传统音乐大致分为民族歌曲、民族舞蹈、地方戏曲、民族舞蹈四类。让学生5-8人为一组,选择其中一类进行课前的小组准备,包括文案、PPT、多媒体、现场表演等内容,并按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在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在他们搜索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知识进行准备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这是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不到的体验。在课堂展示环节中,许多学生挖掘家乡的传统音乐,进行模仿、表演,台上小组组员得到了锻炼,台下其他同学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互动性、直观性更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这也正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扬的过程。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优势,让教室里的音乐走向校园里。比如我们可以运用校园广播站,在其广播内容中增加“中国传统音乐推荐”板块,每周推荐一个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进行介绍、赏析,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4.搭建丰富的表演实践舞台
  对于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表演性极强,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重要的阵地之一。为此,我们可以搭建更多的校园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比如,我们开展了“音乐赏析课程——中国传统音乐专题展示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节目汇报和展演。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同时,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综上所述,高职音乐赏析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在目前还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困难,但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思想认识,从教师自身做起,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营造校园氛围,搭建实践舞台,让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能在当代大学生中得以传承与发扬。
  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ZJGB2019083)。
  李 姝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其他文献
中国民族乐器经过数千年发展,无论是乐器的种类,表现内容,还是乐器的演奏风格以及诸多的表现手段,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在电影《末代皇帝》的配乐中,坂本龙一将东方韵味融
期刊
为了实施新政,富兰克林.D.罗斯福建立了大批的行政机构对美国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为了给新政提供可靠的人员保证,他按照“政治庇护制”原则招募行政官员。为了从不同的观
本文介绍了环流-Ⅰ聚变实验装置励磁调整系统中一种新的引燃管引燃栅控线路。此线路具有调整时间快和失燃率小等优点。 In this paper, a new kind of pilot igniting grid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有一些引人关注、给人启发的亮点.这些亮点亮在何处?其往往是亮在对新课程理念和具体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巧妙的桥梁搭建.这也就是新课标
以200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人音版小学教材),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体系,教材的选材应更加具有综合性。人音版教材选材范围包括了管弦乐曲、艺术歌曲、歌剧选段、影视歌曲、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爱国歌曲等,曲目比较丰富,内容涉及面广,教材内容的传统与现代统一,围绕着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强调音乐与其它艺术的紧密联系,各学科间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一、曲调  (一)音域  人音版
期刊
幼儿音乐游戏是一种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模式.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仅可以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与伙伴交流合作的能力,也能够保证幼儿心理、情感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我国的音乐教育课程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校也要逐步将本土资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逐步演变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本土化教学.这种本土
期刊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高师音乐教学相辅相成,而《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直接影响着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本文将通过对比近年来湖南义务教育音乐教
期刊
中国痴迷于投资这件事已为人所熟知。该国在工厂、熔炉、道路、机场、购物中心以及大型住宅区方面的投资规模,超过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投资规模。
轻水堆公众风险中最有争议的问题是即使出现假设的最坏的事故,其结果会是一场公众的灾难吗?其风险会超过其它为人们所接受的风险吗?一个核电站事故有使上万或几十万人丧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