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在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组成。营造具有职业特色、企业元素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为迈入职业学校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当前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经过走访,可以发现当前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重视不够。部分职业学校并未将班级文化建设提到相应的高度或流于形式、口号,班级文化建设的校级层面责任者是德育处,直接责任人是班主任,由于忙于管理和教学工作,对班级文化建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不够,认为学生不严重违反纪律,表现好、过得去就行,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没有做出系统规划。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和培养正当时。
  二是缺乏目标。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乃至升学方面的压力小得多,德育培养目标较为弱化,班级管理中没有明确或更高的目标,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失去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班级文化建设要么空白,要么就是一些文化元素的简单组合,很难体现一定的内
  涵价值取向。
  三是缺乏特色。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核是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结合。很多职业学校大力倡导校企合作,但班级文化明显缺乏职业特色,学生对职业很难产生
  认同感。
  二、基于企业文化的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二者的共通性使融合成为可能
  不论是班级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它们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崇尚以人为本,追求文化建设的规范作用、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只有认同,才能融入。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在感知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后,其精髓融入班级管理,为班级文化注入新元素。
  2.零距离就业工作的需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办学的指导方针。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为企业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从专业课程设置到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会密切关注企业要求,从而为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成功就业,职业学校势必关注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起点,创设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文化氛围。
  3.学生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职业性、社会性,其一切活动包括机构、人员管理、课程安排、教学实践等,都必须围绕培养受教育者的个体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操作及作为职业人的基础职业精神。无论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还是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学校都需要到企业“取经”,将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职业素养内容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1.学校高度重视
  学校要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规划、引导、推进,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做得好的班主任和班级给予相应奖励、表彰和推广,引起全校师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
  2.增加显性因素
  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来增加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班级文化细胞建设和活动组织,如班旗、班徽、班训、班名、班级图腾、班级三年发展规划、主题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职业素养。鼓励学生邀请教师、企业人员参加班级建设和活动,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有利于教师以正面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影响、教育学生。
  3.明确建设目标
  目标明确,纲举目张。结合专业特点、班级实际和学生学情等因素,因地、因时制定动态、科学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例如建筑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将沟通、协作等职业素养融入班级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忌空洞无物,否则无法实施,成效不大。目标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每一阶段来确定,入学之初以适应新生活为目标,入学一个学期后以奋斗、进取为主题,最后一个学期可考虑将升学、毕业、就业作为重点。
  4.注重职业特色
  当前,职业教育的大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很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时怀着无奈、自卑的情绪,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感情。这时就需要班级文化富有职业特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未来职业的强烈期望。
  第一,可以师生共同制定班训。针对专业特色和班级发展目标,师生一起探讨、制定属于自己班级职业特色的班训。第二,大家动手布置环境。教室内部的环境布置,应融入专业特色,让学生每天看到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室环境,就会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激发对本专业的热情。第三,精心设计专题栏目。师生一起布置专业文化宣传栏,可宣传本专业的文化、知名企业的情况、本专业优秀人才情况、本专业人才所需素质等信息,由学生自己组织、选择、布置,亲力亲为,极大地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第四,深入宣传职业特色。利用班会、活动大力宣传职业特色。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增加对职业与专业书本以外知识的了解,利用班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工作要求、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也可以通过一些宣传片来展现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邀请企业相关人士和优秀毕业生做报告和介绍。第五,科学引导生涯规划。多渠道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邀请学校相关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指导培训,指导学生分析自身特点,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发展阶段、实现措施。
  四、职业学校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后续思考
  第一,在班级精神中融入企业文化。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制定班级特有的班训、班级精神、班级口号和目标、班级特色和特色班名,让班级披上带有“企业”色彩的嫁衣。
  第二,在班级环境中融入企业文化。充分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把班级文化通过环境载体进行呈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班级的每个人。精心打造物质的、具有企业文化气息的班级文化,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凸显班级文化的引导功能。
  第三,在班级制度中融入企业文化。与企业规章制度相比较,班级管理制度相对松散,强调个体自律,也没有严格的奖惩机制。为了让学生进入企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的节奏与文化氛围,班级可以有意识地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引入班级管理,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体验企业文化。
  第四,在班級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对职业发展路径进行科学规划,了解自身职业能力,合理进行职业定位,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设计与企业相关的环节和项目,鼓励学生到企业中进行社会调查,丰富企业文化知识,增加对企业的直观了解……
  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整合企业、学校、班级元素,强调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参与。因此,应结合学校、专业、班级实际,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和方法,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专业、和谐、奋进、关爱、互助的浓厚氛围,为学生职业素养着色,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基。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责任编辑:孙建辉
  zgjssjh@126.com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指的是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让自己达到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所谓“育人者育心,育心者必自育”。从古至今,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如何让广大教师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并让“尊师重教”真正写在社会每个人的心中,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
<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习任务群,不仅是对当前语文教育中出现的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的解决,也是对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实
时光匆匆,光阴荏苒,驻足回眸,李平老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度过了35个寒暑与春秋,今年正式退休.回首往昔岁月,李老师发出这样的感言:“三十五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与季节轮转的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一颗鲜红的心.rn有的人,心在为金钱名利、一己私欲而跳动,跳得那么心惊胆战;rn有的人,心在为自己、为一家老小而跳动,跳得那么急切,那么疲惫;rn而他的心,却时刻在
期刊
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一中学是一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市级示范中学,校园占地面积74449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基础配套设施省内一流,学校现有教职工247人、52个班级,在
期刊
<正>略读课文是块"难啃的骨头",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精读的樊笼。如何彰显略读课文的编排价值?如何发展孩子的略读能力?虞老师在"略读课文"这片菜园里深耕细作,呈现给我们的是"
教师职业是平凡的,又是神圣的,每洒下一颗汗珠,就为学生竖起了一个闪光的坐标.在他们普通的生命里,谱写了许多不普通的乐章.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漠河沟中心小学的孙振港就是这
期刊
虞大明  2017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特约研究生导师,现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浙江省首届教学技能竞赛、首届教师才艺大赛金奖。拍摄《中国名师》专辑数套。出版《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虞大明与快乐教育》。近年来,在略读课文教学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略读课文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公民素养的基础性课程,不仅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更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我们能不能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
期刊
【摘 要】将《史记》中二十篇人物传记和教材中的《报任安书》组成专题教学的阅读材料,按一定的标准将史传人物归类,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发展和提升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个性到共性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以文解文的形式,思考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用意与为人物立传的标准,发展和提升学生由结果反溯原因、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史记》专题教学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人物归类 以文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