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与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闽南人被称为河洛人,是因其祖先的生活区域处在黄河与洛水的交汇处。西晋末年,战乱纷飞,河洛人为了躲避战乱举家南迁,定居在今河南南部地区,以光州固始为集聚点繁衍生息;唐朝盛世,人口流动频繁,河洛人又分批次向东南迁移,最终定居在如今的闽南地区。
  闽南语是公认的汉民族最具历史价值的语言之一。如今的闽南语颇有汉唐遗风,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瑰宝,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它不仅对研究古代汉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闽南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一、加强闽南语与闽南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闽南语曾经是比较强势的语言,不过近年来讲闽南语的人逐渐减少,闽南语的强势地位已不复存在,反而逐渐走到消亡边缘。语言学者指出,闽南语逐渐被弱化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标准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标准普通话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已基本普及,校园中学习和运用闽南语的现象已属罕见;二是由于经济发展,国内贸易往来逐渐增多,而跨地区贸易往来多采用标准普通话来进行沟通;三是因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闽南地区外来人口逐年增多,为了方便交流,越来越多的闽南原始居民使用普通话,这些都是促使闽南语走向衰弱的原因。然而,闽南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闽南语言没有完整的音标系统,存在有音无字的现象,同时闽南各地区的闽南话也存在差异,这与标准普通话相对完整的音标系统而言,其劣势就很明显了。
  当然,闽南语的发音在音标系统方面并不是毫无章法,只是闽南语的音标大多以韵书字典中汉字标注的反切法来进行,随后又演化成为十五音反切法,这种反切法在古代尚存,现在,由于没有简单又完整的音标体系,人们对其发音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这使闽南语的普及变得困难。此外,闽南语有音无字的现象也很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闽南语沿袭了古代汉语,对字的根源无从查找;另一方面是因为闽南语在变迁的发展过程中吸纳了迁居地区的语言,没有汉字与之相对应。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闽南语学者翻阅各种古籍文献,力求改变闽南语有音无字的现象,但仍有很多闽南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汉字。无奈,部分闽南语只能用汉语的谐音来“凑数”,或者创造新字,乱象丛生,导致台湾、厦门、泉州等地的闽南话在腔调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闽南语流通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由于同属闽南语言根系,尽管部分地区在口音与腔调上存在差异,但也不至于出现无法沟通的局面。不过,如果再任由闽南语毫无拘束地自由发展,很有可能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人们用闽南语沟通出现障碍,这也将成为闽南语消亡的信号。
  二、地方课程的开发模式
  在闽南语地区,最突出的地域文化就是以茶文化、闽南童谣、闽南语歌曲以及传统南音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化,这也是这些地区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就更迫切。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闽南文化,推动闽南文化的持续发展,就有必要从孩子抓起,在学校中开展以认识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的地区文化学习。
  翻阅着厚重的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料,真的很难割舍,笔者从中选取了一些趣味性强、容易读的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元素作为材料,编写成“闽南方言与文化”校本课程。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首先,在中学课堂中引入闽南文化,能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让学生直接在课堂内得到实践经验,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再有,让学生从闽南文化的教学中,产生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正确认识个人的社会价值;最后,闽南文化教学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得以补充,因为对于从小熟悉的闽南生活环境,学生更有亲切感,这样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了切实达到以上三个目的,笔者进行了下列尝试。
  1.选择合适曲目进行闽南歌曲教学
  首先,作为最直观、最容易被接受,也是最容易流传的方言歌曲,在学校音乐素质教育中就最为常见。高校音乐选修课所选择的歌曲课程,也是学生普遍喜爱的课程。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歌曲种类也非常丰富,如年轻人更喜爱艺术歌曲以及通俗歌曲;从语言上划分,又分为中文歌曲、方言歌曲、外文歌曲等。闽南语地区的方言歌曲主要是闽南语歌曲,又因为毗邻港澳,与港澳的文化交流最早最广,粤语歌曲也在闽南地区流行。无论是什么方言,都代表了一方的文化,是一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因而方言歌曲也就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学习方言歌曲相对来说比直接学习方言更容易、更灵活,即使是不会讲方言,同样可以通过学习方言歌曲来体会地方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方言歌曲来加深对地方方言的理解,毋庸置疑,可以引起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因此,学唱闽南语歌曲,不需要会讲闽南语,有兴趣就完全可以学会。
  在曲目的选择上,应注意下面问题:作为语言活化石,闽南语歌曲在歌词表达以及曲调编排上,都丰富多彩。闽南语歌曲通常侧重描述人们的生活与心情等,有表达励志的,有表达悲情的,与此同时,还有的表达对家人、朋友的爱,对爱人的深情等,因此在选择教学用的歌曲时,重点应当选择歌词积极健康向上的。闽南语歌曲中大部分歌曲表达的都是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的内容,这为校本课程教学的选材带来很大的方便。
  2.将闽南文化作品作为课程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本土文化气息浓厚的文章,会特别感兴趣,比如《沁园春·长沙》有湖湘文化的影子,《胡同文化》有中原文化的展示,《云南的歌会》有古滇文化的呈现,而中学语文教材中与闽南文化相关的只有《致橡树》。这让大量闽籍学生对教材感到陌生。如在读到杜甫《登高》一诗时,由于缺少北方生活的体验,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凉意境。但是,当他们学习舒婷《致橡树》一诗时,他们对“鼓浪屿上的女诗人”则很有兴趣,因为舒婷所描写的木棉是他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树种,他们早已熟知木棉树所包含的坚强、英勇与独立等文化价值观。加上舒婷从小在厦门读书,厦门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是舒婷的校友,这也让学生对《致橡树》感到格外亲近,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名人作品可以有效拓宽学生阅读面,丰富校本课程。针对闽南文化的学习,笔者选取了一些贴近闽南本土文化并符合学生学习标准的名家作品收入语文校本教材,作为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具体作品有本土文化名人龚洁的《到鼓浪屿看老别墅》,许地山的《落花生》、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曾藜的《泥土》等闽籍作家名作等;另有杂志报刊:《鼓浪》、《海峡旅游》、《厦门日报》等。这些作品及刊物不仅贴近闽南文化,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本土文化,可以作为学生学习闽南文化的有效补充材料。
  著名文化名人林语堂出生在漳州平和,后来又在鼓浪屿生活过,不管是在生活习惯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充满了闽南文化的气息。针对其作品《京华烟云》,笔者设定了通读、精选、点评的课程目标,着重介绍最具闽南文化的部分,帮助他们领会闽南文化的语言风格。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朴实、生动并且韵味十足,都充分地反映了闽南文化的风格,如红玉说“鸭子死了嘴还硬”、木兰说“坏竹子也能生出好笋”,经亚说“家就是个枷”等。这些贴近闽南生活并风趣十足的方言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曾藜的《泥土》表达的“海纳百川,不自卑、不怯懦”,许地山《落花生》传达的“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求名利”,都是可以为学生带来正能量的。这些文学作品蕴含的人生态度可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它就好比灯塔,指引着学生的人生方向。这种正能量会根植于学生心灵,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以这种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态度,用这种平和而内敛的姿态坦然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状况。
  3.选取闽南文化资源作为“小作文”素材
  调查显示,厦门生源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闽南地区城乡结合部或农村。他们因缺乏生活体验而出现的知识储备贫乏、知识结构不全、学习兴趣低等情况,往往会让他们在写作时产生畏难心理。想要完成基本写作任务尚且不能,更别谈写出思想性和审美性兼顾的优秀作文了。但是在闽南城乡结合部或是农村地带,一些本土的文化建筑却保留得很好,如厦门的钟宅、马巷、薛岭等便有许多原生态并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学生了解闽南文化的一个平台。将闽南文化作为作文的一个写作点,可以有效地将生活色彩融入写作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阳春白雪”的畏惧。
  “短”“趣”为两个合理的切入点,通过这两个切入点对学生做出有效引导,能让学生写出更形象、生动的“小作文”。其中较为成功的尝试便是将“对联写作”融合进“闽南红砖古厝楹联———赏联、拟联、评联、贴联”综合实践课程,这个尝试在当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探讨,我们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闽南红砖古厝楹联资料展示、红砖古厝楹联中的生活艺术、红砖古厝楹联内容分类、红砖古厝楹联保护与传承。然后按照四种分类,结合学生的素质及兴趣将学生分进不同小组开展学习。教师给学生留下两周左右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本组的内容自由分配任务,通过实地参观调查、互联网资源和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来搜集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最终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再分配两个课时的时间供学生进行班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分配赏析任务,引导学生对楹联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和归纳,教师对一些典型的写作手法:比喻、押韵、借代、对仗等技巧做相应评析。只要学生有兴趣,教师就可以再鼓励学生进行对联的创作尝试。最后,是教学评估和总结的阶段,选择公平的方式评出各分类前三名学生,并进行适当的奖励。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书法教师进行对联书写的教学,并将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内,供大家观摩学习。
  令人师惊喜的是,这些看起来缺乏生活经验、文化水平还不高的中学生在有效的兴趣调动后,竟然可以写出颇为优美的对联来。为了更加贴近生活,把对联写作的经验跟手机短信、广告词的写作相结合,并要求学生适当融入闽南文化特色。这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是中学语文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是语文的生活化,更是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成功实践。
  4.开设“闽南文化进课堂”活动
  闽南文化历史悠久,我们通过对相关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选出相对普及的、极富闽南地方特色的作品,开展以“闽南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如进行《陈三五娘的传说》《豆仔鸟》《蜈蚣搁》等经典民间故事的搜集、复述、改编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沏茶去——走近闽南茶文化”:以闽南茶文化与书法、闽南茶文化与谚语、闽南茶文化与诗歌等为教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兴趣自行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成PPT在班级进行茶艺、方言、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展示,最后可以通过组织模拟茶博会的方式将学习氛围推向高潮。“状元插金花——闽南民俗超级体验”:通过组织学生体验猜灯谜等民俗活动,让学生实现“玩中学”。“爱拼才会赢———闽南歌曲童谣大赛”则是考虑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通过举办诵唱、比赛等方法让学生投入到《爱拼才会赢》等闽南经典歌曲童谣的学习中,不仅能欣赏歌曲童谣的音乐韵律,还能感受到歌曲童谣中朴实乐观向上的闽南精神。
  三、渗透闽南文化要注意的问题
  目前,闽南文化进课堂迈出的步伐还很小。展望未来,我们还需努力。
  首先,要加强教师对闽南文化知识的了解,以学习促进教学。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为教师做相关讲座,请做闽南文化研究的学者进行乡土文化的教学探讨,甚至请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好的我国台湾地区的教师来传经送宝。
  其次,闽南文化教学活动必须以学情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的学生对闽南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进一步打开学生的兴趣大门。在闽南文化教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文化渗透策略,比如初期可渗透一些闽南风的童谣与歌曲,慢慢再引进闽南文化浓厚的皮影戏,更进一步,便可以对相关的闽南文化著作进行阅读与研究。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当前的“闽南方言与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实行选修课以及走班制,将闽南文化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开,实行分别教学的方法。对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闽南文化教学,比如关于闽南文学的一些交流与探讨;而对稍逊色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性较强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与鉴赏性的教学模式,比如楹联写作等;对于零基础的学生,猜灯谜等初级的教学模式更为适合。
  最后,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来推动闽南文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对闽南文化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中,社会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定要善加利用,比如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与考察极富闽南文化特色的展馆。在厦门有诸多这样的地方,如筼筜书院、儒士馆以及厦门博物馆和厦门石雕园等地。这些“闽味”十足的地方,能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闽南文化的艺术氛围,更深入地理解闽南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总之,将闽南文化和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并非一朝一夕可达完美,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过程。所幸,厦门教育界极其重视闽南文化研究,经过前辈们多年的努力,现在厦门市中小学的闽南文化教育体系已日趋完善。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尽可能利用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从日常教学到专业闽南文化校本课程教学,都能持之以恒地渗透闽南文化,最终实现“闽南方言与文化”专业课程的全面启动与开展。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两岸交流视角的中学校本课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DHA14033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361003)
其他文献
分析了双极晶体管电流增益随温度下降而下降的机理,提出了低温下H_(FE)与发射区杂质浓度N_E的新关系,由此阐述了77K双极晶体管H_(FF)参数的设计原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一
以苯胺双塔精馏系统为实际对象,进行了稳态优化技术的开发。采用机理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适合于该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根据连续生产过程工况优化的要求,采用大
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课前五分钟非常重要。倘若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五分钟的时间,不仅能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使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情感积累由量变转为质变,促进高中学生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因此,笔者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五分钟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这样的课前“开场白”,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调动自身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还能以最饱满的状态投身到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下面笔者便以亲身实践
随着石油码头水下运输管线逐渐增加,管线的特殊性制约着围海造陆工程的实施。文章以天津临港工业区三期围海造陆管线段保护工程为依托,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分析新型围堤结构在管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易“出彩”的“亮点”。如何在现代文阅读这一板块获得高分?教师要下足功夫,认准一个“精”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精备精选试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教师要根据考纲、试题类型、学情,精心做好每一套题,为选题做好准备。精选试题时要有针对性,如江苏省各地质量较好的模拟试题、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除了“句读”,习
本文提出的以吸收式致冷机替代传统的冷却系统,利用电子管的热耗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的动力源来驱动制冷机,将热能转为冷量,该系统既保证电子管在允许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又可获得冷
华罗庚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我国古
任务驱动模块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内容需要、学生基础等设计教学主题,分解任务,并创设典型教学情境,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通过语文教学模块的设计、分解、探究、反馈,在任务引领、目标分层、小组合作、有效反馈中,落实高效课堂,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
在短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段,圆型槽波导可望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传输线。本文结出了二级近似条件下圆型槽波导的特征方程及其解。解的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