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蔬菜、花卉、双子叶植物,也为害柑橘、苹果、梨、桃、杏、枣等果树,以同型巴蜗牛、灰蜗牛为主,但常见的是同型巴蜗牛。
1.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卵圆形,直径约2毫米,乳白色、有光泽,渐变浅黄色,近孵化时变为土黄色。初孵幼虫大多数在树干周围活动,沿树干向上爬行,少数沿树干爬至树上在叶片、枝干上取食,长出软而薄的幼小螺体。成螺肉眼能看到5层螺纹。螺壳浅灰白色或浅黄色。肉体多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成虫头部有两对触角,第一对触角长2~5毫米,第二对长1.5厘米左右,顶端有眼。两对触角和肉体能伸能缩,腹部出螺后有扁平的足,成螺雌雄同体。
2. 生活习性与为害特点 一般1年发生1代。在树干四周2厘米土层、花盆、土块、土缝隙、护林房的墙缝中,以及地头树枝堆下等地蛰伏越冬。3月下旬出蛰活动。4月中旬至5月产卵,卵大多产在果树根际主干周围疏松潮湿土中、树皮裂缝中、枝杈裂缝中、植物的枯叶下或土块下。每个成螺可产卵30~235粒。因为同型巴蜗牛雌雄同体,所以每个成螺产卵繁殖都特别快。
蜗牛第一次为害高峰期在4~6月,也是越冬代成螺为害期。7月中旬卵开始孵出幼虫,爬行取食叶片为害,把叶肉吃光只留1层表皮,长出小而薄的小螺壳,手捏易碎。8月至10月上旬是第二个为害高峰期。在傍晚至清晨8时左右爬出螺体取食,把叶片吃成残缺不全或孔洞,雨后潮湿时活动时间延长。取食后肉体缩回螺体用白色黏液封住螺口。10月下旬逐渐在土块、土缝、果树主干周围、温室、畜圈、菜窖等处越冬。
蜗牛除为害叶片、植物枝干,使植物韧皮部运输功能下降外,还是病菌的传播者。多在树体弱的果树上为害,喜欢潮湿、腐殖质多的环境,腐烂病病疤处常聚集许多蜗牛,然后向别处爬行,爬行过后留下1条白色的痕迹,把病菌带到爬行过的地方,条件适宜时腐烂病发病。
3.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一是在果树落叶后清除落叶落果,将枯枝烧毁或深埋。结合秋施基肥普翻果园地面20厘米深,破坏其越冬场所,使部分蜗牛暴露于地面冻死。亩施碳酸氢铵50千克可杀死30%左右的蜗牛。二是人工捕捉或用黏虫带缠裹树干使蜗牛不能上树为害。4月上旬和7月中旬发动群众捕捉,幼螺体用手捏碎,成螺体装入袋内带出地块砸烂喂鸡或沤肥。果园有条件的可放鸡鹅吃掉蜗牛。三是增强树势,减少腐烂病发生,使蜗牛没有生存条件。剪除离地面40厘米以内的下垂枝,割除地面杂草,尤其是快要和果树枝梢交叉的部分,减少蜗牛上树为害的机会。
②化学防治。a.抓住蜗牛在夜间和清晨活动的时机,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在上午10时前、下午6时后喷施,主喷树干、树干基部直径30厘米处及杂草。b.大田可用30%除蜗净1.5千克与切细的青草15千克配成毒饵,每亩用3.5千克撒于地面。c.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撒于树干基部周围,根据果树大小每株用量10~20克,雨后或浇水后施药效果最佳。死亡蜗牛的螺口封闭的白色薄膜变成孔洞。
(作者联系地址:李有法 李广俭 山西省临猗县北辛乡欣丰苹果专业合作社 邮编:044103;李雷雷 山西省永济市农业局 邮编:044500)
1. 形态特征 同型巴蜗牛卵圆形,直径约2毫米,乳白色、有光泽,渐变浅黄色,近孵化时变为土黄色。初孵幼虫大多数在树干周围活动,沿树干向上爬行,少数沿树干爬至树上在叶片、枝干上取食,长出软而薄的幼小螺体。成螺肉眼能看到5层螺纹。螺壳浅灰白色或浅黄色。肉体多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成虫头部有两对触角,第一对触角长2~5毫米,第二对长1.5厘米左右,顶端有眼。两对触角和肉体能伸能缩,腹部出螺后有扁平的足,成螺雌雄同体。
2. 生活习性与为害特点 一般1年发生1代。在树干四周2厘米土层、花盆、土块、土缝隙、护林房的墙缝中,以及地头树枝堆下等地蛰伏越冬。3月下旬出蛰活动。4月中旬至5月产卵,卵大多产在果树根际主干周围疏松潮湿土中、树皮裂缝中、枝杈裂缝中、植物的枯叶下或土块下。每个成螺可产卵30~235粒。因为同型巴蜗牛雌雄同体,所以每个成螺产卵繁殖都特别快。
蜗牛第一次为害高峰期在4~6月,也是越冬代成螺为害期。7月中旬卵开始孵出幼虫,爬行取食叶片为害,把叶肉吃光只留1层表皮,长出小而薄的小螺壳,手捏易碎。8月至10月上旬是第二个为害高峰期。在傍晚至清晨8时左右爬出螺体取食,把叶片吃成残缺不全或孔洞,雨后潮湿时活动时间延长。取食后肉体缩回螺体用白色黏液封住螺口。10月下旬逐渐在土块、土缝、果树主干周围、温室、畜圈、菜窖等处越冬。
蜗牛除为害叶片、植物枝干,使植物韧皮部运输功能下降外,还是病菌的传播者。多在树体弱的果树上为害,喜欢潮湿、腐殖质多的环境,腐烂病病疤处常聚集许多蜗牛,然后向别处爬行,爬行过后留下1条白色的痕迹,把病菌带到爬行过的地方,条件适宜时腐烂病发病。
3.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一是在果树落叶后清除落叶落果,将枯枝烧毁或深埋。结合秋施基肥普翻果园地面20厘米深,破坏其越冬场所,使部分蜗牛暴露于地面冻死。亩施碳酸氢铵50千克可杀死30%左右的蜗牛。二是人工捕捉或用黏虫带缠裹树干使蜗牛不能上树为害。4月上旬和7月中旬发动群众捕捉,幼螺体用手捏碎,成螺体装入袋内带出地块砸烂喂鸡或沤肥。果园有条件的可放鸡鹅吃掉蜗牛。三是增强树势,减少腐烂病发生,使蜗牛没有生存条件。剪除离地面40厘米以内的下垂枝,割除地面杂草,尤其是快要和果树枝梢交叉的部分,减少蜗牛上树为害的机会。
②化学防治。a.抓住蜗牛在夜间和清晨活动的时机,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在上午10时前、下午6时后喷施,主喷树干、树干基部直径30厘米处及杂草。b.大田可用30%除蜗净1.5千克与切细的青草15千克配成毒饵,每亩用3.5千克撒于地面。c.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撒于树干基部周围,根据果树大小每株用量10~20克,雨后或浇水后施药效果最佳。死亡蜗牛的螺口封闭的白色薄膜变成孔洞。
(作者联系地址:李有法 李广俭 山西省临猗县北辛乡欣丰苹果专业合作社 邮编:044103;李雷雷 山西省永济市农业局 邮编:0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