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素质能力。而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在这个活动中加深对课本上所学理论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能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物理科目的学习需要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在物理科目的教学和学习中都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运用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初中阶段学生长期发展的必须品质,是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助于学生可以长久的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进行物理实验,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主动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会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开拓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实验步骤不断完善,真正的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
一、学校简化申请实验课程序,保证高质量的实验用具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们纷纷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于物理来说,课本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实验内容,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实验材料的质量高低不仅影响使用年限,还会影响实验的最终结果,因此,学校要保证学生实验所用的材料是高质量的、齐全的,以此来保障学生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自身的自信心以及科學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适宜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初中阶段刚刚接触相关知识,所以决定其中包含许多理解难度比较大的实验知识点或问题.而过难的这些物理实验知识点会使得整体的学习过程表现的比较枯燥,乏味,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动性发挥,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喜欢上物理实验知识点,可以通过采取情境创设法来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激活他们自身参与物理实验操作的主观意识,或者调动和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大大提升了他们本身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对他们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电磁转换”部分物理知识期间,由于这部分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以磁场、电场等摸不着、看不见的场,所以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常常无法形成直观、深刻的感受,理解起来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考虑到后续初中生在学习电磁场部分知识的时候会遇到更大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之前可以引入一个趣味性比较强的小实验来调动和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比如,可以为学生提供直导线、开关、小电池(2节)、小灯泡等一些必要的工具,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器材组成一个可以使用的电路.在将开关闭合之后,小灯泡相应地发亮,这表明电路保持通路状态.此时可以指导学生或者亲自演示在一条导线正下方搁置一个小磁针,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磁针的指针方向和电流方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趁机为他们设计“小磁针在导线下方为什么会出现转动?”、“小磁针转动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不在直导线的正下方位置处放置小磁针的过程中是否依旧会使其发生转动变化?”通过这种趣味实验操作可以有效对他们的物理思维进行启发,对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有很大帮助.
三、巧设延伸性问题,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及物理实验理论素养
物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门科学技术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应用性学科。要想学生们学得更好,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去结合实际生活,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对于一些复杂的设计方案,老师们应该去不断的拓展和延伸,找到更简单的解决思维能力,去让学生们对物理学习有更加深度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理解方式。在物理的一些探究问题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回家之后进行尝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在测量密度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拿一支橡皮,在一个透明水杯里装满水,将橡皮放到透明水杯里,溢出水的面积,就等于质量除以体积,由此,老师可以算出橡皮的密度。如果老师在装水的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装满,就会产生一些误差。对此,老师要对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误差,不管是导致测量的结果偏大还是偏小,都要对其误差进行计算,要选出合理的方式去减少误差的产生,同时多运用核心素养去引导学生们进行物理实验探索。
四、强调对实验的反思
当学生做完实验并得到实验结果时,如果其实验结果与教材的结果不一样时,教师不应过度强调结果的对错,而应鼓励学生去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步骤在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如果学生在反思之后还是不能发现,那么教师就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分析其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或者是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其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为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对物理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掌握得更加透彻。并且,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是独立进行的,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反思这个环节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教学是中学理化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要将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强化情境体验、探索求知和创新,关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雪.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248+250.
[2]林伟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J].新智慧,2019(34):3+5.】
[3]韩伟.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和意义[J].天津教育,2020,(33):173-17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物理科目的学习需要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在物理科目的教学和学习中都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运用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初中阶段学生长期发展的必须品质,是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有助于学生可以长久的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进行物理实验,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主动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会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开拓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实验步骤不断完善,真正的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
一、学校简化申请实验课程序,保证高质量的实验用具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们纷纷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于物理来说,课本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实验内容,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实验材料的质量高低不仅影响使用年限,还会影响实验的最终结果,因此,学校要保证学生实验所用的材料是高质量的、齐全的,以此来保障学生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自身的自信心以及科學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适宜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初中阶段刚刚接触相关知识,所以决定其中包含许多理解难度比较大的实验知识点或问题.而过难的这些物理实验知识点会使得整体的学习过程表现的比较枯燥,乏味,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动性发挥,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喜欢上物理实验知识点,可以通过采取情境创设法来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激活他们自身参与物理实验操作的主观意识,或者调动和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大大提升了他们本身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对他们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电磁转换”部分物理知识期间,由于这部分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以磁场、电场等摸不着、看不见的场,所以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常常无法形成直观、深刻的感受,理解起来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考虑到后续初中生在学习电磁场部分知识的时候会遇到更大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之前可以引入一个趣味性比较强的小实验来调动和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比如,可以为学生提供直导线、开关、小电池(2节)、小灯泡等一些必要的工具,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器材组成一个可以使用的电路.在将开关闭合之后,小灯泡相应地发亮,这表明电路保持通路状态.此时可以指导学生或者亲自演示在一条导线正下方搁置一个小磁针,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磁针的指针方向和电流方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趁机为他们设计“小磁针在导线下方为什么会出现转动?”、“小磁针转动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不在直导线的正下方位置处放置小磁针的过程中是否依旧会使其发生转动变化?”通过这种趣味实验操作可以有效对他们的物理思维进行启发,对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有很大帮助.
三、巧设延伸性问题,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及物理实验理论素养
物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门科学技术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应用性学科。要想学生们学得更好,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去结合实际生活,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对于一些复杂的设计方案,老师们应该去不断的拓展和延伸,找到更简单的解决思维能力,去让学生们对物理学习有更加深度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理解方式。在物理的一些探究问题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回家之后进行尝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在测量密度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拿一支橡皮,在一个透明水杯里装满水,将橡皮放到透明水杯里,溢出水的面积,就等于质量除以体积,由此,老师可以算出橡皮的密度。如果老师在装水的过程中没有对其进行装满,就会产生一些误差。对此,老师要对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误差,不管是导致测量的结果偏大还是偏小,都要对其误差进行计算,要选出合理的方式去减少误差的产生,同时多运用核心素养去引导学生们进行物理实验探索。
四、强调对实验的反思
当学生做完实验并得到实验结果时,如果其实验结果与教材的结果不一样时,教师不应过度强调结果的对错,而应鼓励学生去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步骤在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如果学生在反思之后还是不能发现,那么教师就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分析其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或者是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其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为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对物理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掌握得更加透彻。并且,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是独立进行的,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反思这个环节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教学是中学理化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要将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强化情境体验、探索求知和创新,关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雪.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248+250.
[2]林伟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J].新智慧,2019(34):3+5.】
[3]韩伟.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和意义[J].天津教育,2020,(3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