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治教育多维载体之探究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当前小学阶段的法治课程对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整个课程缺乏系统性。从教材文本、在场因素、班级文化、实践活动四个载体来探索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体系化路径的实践表明,这些载体的有效创建,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法治教育;载体;路径
  作者简介:余爱娟,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指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在众多的人文学科中,法学是比较深奥、专业与复杂的。法治教育进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绝非易事,它极大地挑战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而且,法治教育的课程缺乏系统性,教学中,很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驾驭。因此,笔者从教材文本、在场因素、班级文化、实践活动四个载体来探索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体系化路径。
  一、教材文本:文以载法,渗透法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课题内容既是道德教育的范畴,也是法治教育的范畴,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治要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渗透。
  (一)统观整体,厘清法治知识脉络
  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主题设置以及每一课的架构看,法治意识的六个要素(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契约意识、民主意识)贯穿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相应单元和课题中,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以三年级教材为例,笔者梳理出了以下相关的法治要素。见表1。
  在充分厘清整体法治知识脉络的基础上,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把相关的法治意识渗透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各种活动得以落实。
  (二)纵向衔接,精准法治目标设置
  统观整体,相同的法治要素渗透在不同年级的不同领域,在主线上呈现了螺旋上升的趋势,而且同一个生活领域在不同的年级也会重复出现。因此,同一领域内容的教学目标随着教学落脚点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下面仅以规则意识为例,分析它在教材中的内容分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一年级的“校园生活”到二年级的“社会公共生活”,再到四年级的“虚拟網络生活”,规则教育渗透的领域不断扩大。随着儿童生活领域的不同,法治目标的设置需要更加精准化。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时,由于一、二年级教材上有大量的有关规则的内容,儿童对规则并不陌生。因此可以将其中一个目标定位为:培养法律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是最高的规则。在了解了学校里、社区里、社会生活中不同面孔的规则之后,将规则存在方式迁移到国家规则认知上,让学生了解国家层面的规则——法律,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中小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名称。如此纵向衔接,设置精准目标,从而找准法治教育元素。
  (三)横向勾连,挖掘隐性法治元素
  在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材,以教材呈现的法律知识为经络,结合课堂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对相应的法治知识进行适当横向勾连拓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这一课时,出示三个不同情景:情景1—网友索求你的家庭住址和姓名;情景2—不健康的内容;情景3—网友约见面。经过学生的讨论、汇报和总结,及时引出网络安全的主题,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让学生学习第一章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法律条例。同时告诉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做到不伤害别人,知法守法。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行第三章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等条例的学习。基于教材的“网络安全法”,横向拓展出“未成年人犯罪法”,挖掘出了隐性的法治内容。
  二、在场因素:生活引航,找准德法融合点
  道德与法律都与儿童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道德与法律是儿童生活中帮助他们更好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儿童的整体生活来融合两种教育,让它们对儿童生活产生整体的影响。
  (一)从在场事件出发,将道德精神渗透于法中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或者方式,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民自由的作用。我们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中的道德精神。
  比如,一位六年级学生小张因为压岁钱的事和父母闹起了矛盾。小张把每年过年的压岁钱存在妈妈账户里,由妈妈代为保管。可是,近期这笔压岁钱被妈妈用来装修房子了,小张原本想用压岁钱来买新手机的计划泡汤了,于是和妈妈闹起了矛盾。
  基于这样的生活事件,笔者对小张及其父母开展了“德”与“法”的融合教育。一方面,让家长和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例,让他们明白: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不能剥夺或挪作他用。另一方面,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个人财产,不攀比、不浪费,如需购买贵重物品,应该征得监护人同意。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同时,也将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等道德精神渗透在法律中。
  (二)从生活需求出发,以法促进德性生长
  法律对于道德具有改良的作用。如果说道德教育从价值层面向儿童指明了行动的方向,那么,法律教育则确定并细化了这种行为的底线和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实现以法来促进德的生长。
  笔者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好”时,通过创设“山区儿童失学”的真实情境,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有关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的法律条文,并让学生知道:为了保证每一个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在学校读书的权利,国家每年为教育投入大量经费。通过对接儿童的真实生活需求,激发他们的法律意识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以及帮助困难人群等道德意识,促进了德性生长。   (三)从情感因素出发,促进德与法的平衡
  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自觉拥护。我们必须为法治教育注入情感教育元素,才能真正让法走进儿童的内心,进而内化为观念与信仰,外化为行动。
  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教材呈现了规则之外的几种情形:“妈妈让老大爷先上车”“叔叔让小朋友先接水”“要不要让迟到的叔叔先上车”和“要不要让尿急的小朋友先上厕所”。遵循先来后到原则,这是法治意识中的规则意识;当遇到特殊场合,需要特殊处理,这是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在非人为主观破坏规则和影响他人权利的前提下,人和人之间需要体现良善、富有人情的相互理解与道德关怀。如此才能引领儿童感受法的温暖和德的关怀,促进德与法的平衡。
  三、班级文化:依法治班,实现法治浸润
  环境能陶冶情操、塑造心灵,环境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宣传法治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应常抓不懈。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管理模式三方面入手,力求实现法治的浸润。
  (一)开辟“法治专栏”文化墙,构建物质文化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板报、宣传栏,开辟“法治专栏”文化墙,宣传相应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知识,让学生在浓浓的法制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启迪心灵。
  我们还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墙把最近发生的、能警醒孩子的法治故事打印出来,让孩子讨论该怎么做。笔者将本地一个真实案例打印出来张贴在文化墙上:
  奶奶开电瓶车带着四年级同学吴××,奶奶因为着急赶路,遇到红灯时,看四周没有汽车,就闯了过去,结果吴××不幸被一辆转弯的货车碾压身亡。
  在班会课上,笔者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请大家思考,奶奶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吴××,你会怎么做?经过讨论,孩子们发现,不仅自己要懂法,还要说服家人遵守交通安全法。同时,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家人也有偶尔闯红灯的现象,于是下决心要回家给家人做思想工作。通过这样的讨论,法律知识深入了学生的内心。
  (二)全员制定班级规约,打造制度文化
  全体同学参与建章立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体会立法的过程。制定班规要充分发扬民主,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班规条文要健全、细化,才能有章可循。以下为本班级班规的加分项目细则:在校级活动中获奖加5分;做有利于班集体和学校的好事加2分;进步比较明显加2分;连续一周该组值日卫生达标,本组值日生每人加1分;拾金不昧者每人次加1分;爱劳动者每人次加1分;作业特别优秀,被老师特別提出表扬者,每人次加1分。
  此外,班规也要有约束教师行为的内容,体现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师生行为共同被班规约束,体现了公平性,孩子更有兴趣去执行。
  (三)人人遵守班级规约,实现管理模式法制化
  师生在共同制定班规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环境,脱离了师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同时,在执行班规时,要遵循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从而实现管理模式的法制化。
  在执行班规时,应当注意,如果个别学生加到的分数少于扣掉的分数,那就要多正面引导,多鼓励表扬,少用惩罚,即使是适当惩罚,也应当是采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活动来执行。比如,写篇如何克制自己避免违反班规的教育文章,做一件对全班同学都有益的好事,等等。通过班级管理模式的法制化,同学们明白了在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在班级里就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逐步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
  四、实践活动:多元体验,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治的观念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自觉将法律付诸实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多元的体验中促进法治思维的形成。
  (一)典型案例体验
  选取各种典型案例,是法治教育的养料。教师可以通过微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典型案例,让学生直接面对法律事实,然后带着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去学习法律知识。如笔者结合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如下案例体验。
  某地一男子于2020年1月22日自驾返回外省老家过春节。2月2日,该男子返回后,未按照有关规定,主动向社区报告出行史。2月2日,其亲属被当地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其仍未将此情况主动向疾控部门、社区组织和医疗机构报告。2月4日,该男子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被隔离。2月6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
  问题思考:你认为该男子为什么要隐瞒出行史?他是从什么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学习了这个案例,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他很自私,不想被隔离,所以抱着侥幸心理,想蒙混过关;他只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已经给别人带来了严重后果;考慮问题要基于整个社会,不能只从自身考虑,给社会带来危害,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学生的思维从案例事件中逐渐被激活,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阶段,逐渐形成法治意识。
  (二)模拟法庭体验
  教师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到法院观看审判程序,感受法庭的威严,这样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法庭”中参与角色体验,扮演被告、原告、律师、检察官等角色,通过典型案例的还原,开展法庭辩论、申述、法庭调解等环节。在这些实践环节中,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得到强化,促进学生法律思维的提升。
  (三)法治研学体验
  法治教育中,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加强法律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走向公共生活,进行社会参与,使得法治素养的形成不止于认知层面,从而内化、实化。
  在进行交通安全法治教育时,笔者协同交警组织学生参加了以下研学体验:首先在学校里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接着组织大家走出课堂,在路面观看警察设卡查驾驶证、查酒驾等工作,观察、感受交警是如何规范执法,守护市民的出行安全;然后来到广场,学生分组进行“微城市”模拟交通体验游戏,他们分别扮演了小交警、红绿灯、小司机和行人,在城市地图上模拟日常的道路交通运作,在交通警察的带领下,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寓教于乐,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孙格格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时文选读  /适用话题/  节约粮食;厉行节约;浪费可耻;供需平衡;绿色消费;政策;改革;创新;生存  /考点
11月11日,7点30分,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庄镇窦庄子村村委会办公室里,57岁的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窦连敬已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一摞文件。  用日理万机来形容窦连敬的工作也许有些夸张,但对窦庄子村这样一个户籍人口8000人、算上流动人口超万人的“超级”大村来说,作为村两委的带头人,要怎么才能管理好?如何在村子平安稳定有序的基础上,让百姓安居乐业?窦连敬要想的事情很多很多。  劳碌的老书记  “现
行动将重点对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名义骗钱敛财和冠以中国、中华、国际等字样开展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予以打击整治。  3月28日上午,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召开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部署工作视频会,对集中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作出部署。公安部副部长李伟、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分别作了动员讲话,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宣读了专项行动方案。  根据部署,2018
虽然哈弗H8和H9在车身尺寸、性能以及配置上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资本,但有了哈弗H6打下的超强群众基础,哈弗品牌想要往高档豪华上去靠还真有些困难。所以,魏建军干脆另起炉灶,双品牌战略让WEY品牌闪亮登场。“WEY”的发音与“魏”相同,顾名思义,带有魏建军强烈的个人色彩。当然,鉴于魏建军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影响力,以及在长城汽车中拥有的图腾般的地位,他完全够格。  虽然WEY品牌在之前的车展上亮相时都被冠
两年前,参加朋友组织的一个心灵成长工作坊。坊间,有个环节是要每个人说出对爱的理解。也许经过了两天的心灵激荡,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只记得前面的每个人都说得极动情。但轮到最后一个人——一位中年男性摄影师,他简单的一句话让大家都沉默了:“我觉得爱是给对方他需要的,不多也不少。”说完,他身边的妻子会意地点着头,微笑地看着他。  关于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无数专家、书籍,会给你指点不同的秘籍。而这位先生的
摘 要:要彻底改变学生作业磨蹭的不良习惯,教师要认真分析其原因,采取个别化的对策。对作业磨蹭的学生赋予爱心、耐心、信心,保护其自尊心和上进心,满足其好胜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家长的关爱,从而树立信心,早日走出数学作业磨蹭的困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单;作业磨蹭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的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3月5日表示,交通运输部在“十三五”期间,将交通扶贫的范围扩大近一倍,由过去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680个县扩大到现在的1157个县,占全国县总数的41%。  杨传堂说,交通运输部对扶贫范围进行重大调整,目的是为了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包括国家级贫困县、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的贫困县能够尽快脱贫。交通运输部门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康庄大道
“高考改革是基础教育末端,上面衔接高等教育,要两头一起努力,还有家长、整个社会观念的改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又到一年高考季,上海、浙江的“新高考”将迎来第二届学生。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浙江两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两地试点完成一个周期。  在过去几年中,上海、浙江两地的高考改革动态受到各方密切关注。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
三面环山,南高北低,形似叶子……这就是河北省承德围场县银窝沟乡银里村。因自然条件恶劣、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缺少产业支撑,银里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燕山大学精准扶贫工作小组从2016年3月1日起就进驻到村。燕山大学艺術学院教授姚远是工作小组成员之一,按照规定扶贫时间为一年,但他已经在银里村“驻扎”了两年。如今,银里村已经大变样。  2018年1月24日,承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宇到银里村走访慰问。
身为商纣王帝辛的叔叔,当朝太师的箕子,在王宫遇到工匠向纣主进贡一双磨制精美的象牙筷子的时候,深觉震惊,脱口而出“此乃亡国之兆”。在场的诸大臣不解,箕子痛心地讲出他的忧虑:用此筷子不会再使用单一的陶土器皿、食以粗糙米粮,而必备相配的金玉食具,美酒佳肴,进而必备贵重的服装首饰,居住宽大的厅堂、极为考究的铺就陈设,伴以歌舞音乐,带之声色犬马,沉溺于享乐,民不堪负其重,必亡国矣。商朝之运被子箕子不幸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