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突破“地球的运动”难点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基础章节,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在学习这一章节时,不少学生反映难度大,效率低。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地理的学生和后续开展地理教学的老师是不小的打击。地球运动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其内容复杂抽象,很多都超出高一学生的感性认知范围,而学生还不具备足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地球运动之所以难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关联性大,且课标和教材对教学过程缺乏具体的指导,可以用来支撑教学的辅助资料也比较有限。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学习、探索,发现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并用于辅助教学,努力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和生活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一支笔演示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转,课本中给出了侧视角度的“地球自转示意图”,要求学生思考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方向如何。曾看过一篇文章介绍利用手势判断自转方向的方法“右手半握,大指朝上代表地轴,四指弯曲方向代表地球自转方向”,该方法把原本简单的问题稍微复杂化了,且学生要首先记住这个方法,无疑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记忆负担。其实有更简单的工具可以借助,课堂上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笔按照课本中侧视图的方向转动,然后从笔的上端(代表北极)和下端(代表南极)分别观察,并将观测结果用箭头记录在极点俯视图中。学生很快得出“从北极上空看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结论。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的知识当然印象更为深刻,且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即使遗忘,随时可以重新自行演示得出结论。
  二、绘制时区图应对区计算时和日期变更
  很多学生对于区时换算和日期变更问题觉得困惑茫然。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课后先在A4纸上绘制世界时区图,标出每个时区的经度范围和中央经线,确保东十二区在纸张的最东边(最早)、西十二区在纸张的最西边(最晚)。通过亲手绘制,首先学生能够明确时区分布情况;其次,在每次遇到区时换算的问题利用这幅图东加西减相应的时区差,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学生就能利用脑海中抽象的时区图进行计算了。关于国际日界线两侧日期加减的问题,课堂上,我们将展开的纸张两端对接圈起,学生发现东十二区位于180°经线的西侧,而西十二区位于180°经线的东侧,所谓自西向东跨越日界线就是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应该减一天,反之就加一天。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比我单纯讲解有趣得多,困扰他们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三、学生模拟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没有偏转”,学生要能够利用这个规律判断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课堂上,我讲完该知识点后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北半球两个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第一名学生(甲)很快画出如图1①所示的正确偏转,而第二名学生(乙)则有些犹豫地画下如图1②所示的右偏方向。此时如果直接给出正误的判断可能会节省时间,但学生就失去一次参与课堂、发现规律的机会了。所以我请甲、乙学生在教室里走动来模拟北半球这两个朝相反方向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右偏。演示的过程中乙学生突然若有所思,走到黑板前对先前所画的运动方向作了如图2②所示的修改,而坐在下面的学生也纷纷恍然大悟,明白了看物体的偏转方向应顺着其本身的运动方向来看,而不是机械地判断左右。这个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对今后学习大气、水的运动大有裨益。
  四、类比+播放动画展示地球公转轨道和速度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速度最慢。课堂上我播放动画,学生一目了然,但是课后记忆公转速度快慢容易出错。所以课上我又补充介绍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但发现有不少学生理解困难。于是我变换思路,给学生做类比:先回顾一个物理知识,“摆绳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则摆绳的摆动速度越慢;摆绳越短,则摆绳的摆动速度越快”,学生学过该知识且在跳绳中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好理解,接着假想太阳用隐形的摆绳栓住地球进行摆动,近日点处相当于较短的摆绳,摆动速度较快(即地球公转的速度快),而远日点处相当于较长的摆绳,摆动的速度较慢(即地球公转的速度慢),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最后我再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
  五、自制教具再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地球运动知识体系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未必全然明白,所以利用教具辅助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浅议自制教具在化解“地球运动”难点时的辅助应用》中学到了一个好方法,学生很感兴趣,课堂参与度很高。课前我先制作好教具,把图3打印出来粘贴在硬纸板上,图4绘制在透明纸上,然后将图4叠加在图3之上,圆心固定。课上演示,只
  (下转第63页)
  (上接第62页)
  需要上下转动绘制图4的透明纸即可,但要保证图4直射光线(正中间红色箭头表示)的摆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晨昏线与经线关系的变化,晨昏线分割纬线的比例变化。演示中可以将图4停止在某一状态,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也可以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让学生观察某一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最后再概括总结,让学生对同一时刻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刻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六、设计板图帮助学生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学生已经掌握这个规律并了解其内涵“同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离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的前提下,进行正午太阳高度极值范围的学习。这历来也是个难点,学生理解困难、表述困难。我反复修改课堂教学方式,最后发现板图讨论法最佳。先在黑板上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并将地球纬度划分成A、B、C、D四个区域(如图5所示),再请学生讨论这些区域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学生很快能得出结论填入图6表格中。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是A(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小值的区域是C+D(即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是D(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小值的区域是A+B(即北半球)。
  一支笔、一张纸、一段动画、一位同学都可以应用到适当的教学情境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将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精心设计、巧妙呈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帮助学生弄懂记牢后更好地应对抽象复杂的情境,努力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规律的一个平台,从而增强学生信心,为学好地理打下坚实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丁煜峰.浅议自制教具在化解“地球运动”难点时的辅助应用.文理导航,2015年第2期:68-69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主要由薪酬、产权、声誉与荣誉组成的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为我国企业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企业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应该是学习型的企业家,针对现阶段企业家素质的现状,如何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来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既具有法律属性也具有道义的性质。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它以"3R"为基本的生产原则,以"减量化"为核心。企业是"3R"原则的实践者,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不仅能够辅助文章的阅读,还能铺垫语言的沟通,新课改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让语言积累更加的丰富、具体,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理解的培养,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积累  引言  初中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一个及其重要的阶段,而语言的学习又
本文论述了农民工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探讨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摘 要】当今教育强调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这一行动主要从高中语文学习抓起。因为高中生的心智接近成熟,具有自我行为控制能力,理应作为提升文学素养的带头人。可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语文学习较为吃力,“阅读”与“写作”是他们的死穴,但不得不说它们也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法宝。其实阅读和写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主内,写作主外,两者不可分离。培养良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利于帮助高中生跨越学习语文的这道难关,提高自我
文章通过分析财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和技术控制这两种方法来解决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历史教材和学生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然而,有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提了不少,但思维价值不高,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可是实际效益低效甚至无效。如何激发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中有效提问便是师生双方进行情感交流、信息反馈、调节教学、落实目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历史
我国产业转型调整正处于关键阶段,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外环境明显变化,更加迫切需要稳就业和稳投资。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消费、投资与就业的关联性,实证研究表明,消费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