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江汉公学的办学实践及作风传承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changmao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培养工作。在解放战争时期,湖北随州洪山镇创建的江汉公学被称为革命干部的摇篮,党育人才、桃李芬芳,在湖北干部教育史具有重要地位。深挖历史资源,从江汉公学办学实践中汲取经验智慧,传承优良作风,对新时代干部的培养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江汉公学;学习;作风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3-038-04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应时局之需,坚持聚天下之才而用之,培养大批优秀干部,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其中陕北公学、辽南公学、西藏公学、江汉公学等都是带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当前学界关于随州洪山镇江汉公学(1948.3—1949.7)的研究甚少,事实上,江汉公学为巩固、扩大解放区,支援大軍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结合地方红色历史资源,深挖江汉公学故事,建好红色基地、传承好红色基因,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战火纷飞中的江汉公学及其重要价值
  (一)应形势之变和干部培养之需
  1947年12月6日,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东进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队和中原独立旅在黄安县(现红安县)华家河胜利会师,奉命组建了新的江汉军区。从1947年12月至1949年上半年,江汉区党委、江汉行署、江汉军区部队以大洪山为核心根据地和前进基地,向“蒋管区”迅速扩展。为了争取被国民党野蛮镇压的爱国青年,粉碎敌人的“扫荡”,解放全江汉和全中国,1948年2月,江汉区党委请示中原局创办了江汉解放区江汉公学。江汉公学是江汉区党委、江汉行署、江汉军区领导的带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干部学校。校长由行署主任、江汉军区副政委郑绍文兼任。
  江汉公子从1948年2月创建至1949年7月与鄂豫公学合并为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经历了一年半的斗争历程,共举办四期(艰苦建校的第一期、反扫荡中的第二期、胜利发展中的第三期、向武汉进军的第四期),学员为有志的革命青年、进步青年。每一期学习时间的长短,都根据当时当地军事政治斗争的客观需要来确定。例如,第二期因反“扫荡”行军时间长达72天,学员在校时间最长,有157天;第三期因支援前线的需要,学员提前结业,在校时间最短,仅92天。
  (二)在学习战斗中淬炼忠诚意志
  江汉公学的学员学习和生活的条件十分艰苦,以民房为校舍,祠堂、庙宇和小学校舍就是课堂,有时就在山坡上、树林里,农民的房舍就是学员的寝室和自学、开讨论会的地方;学校没有专职教师,讲课人都是江汉党政军首长、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同志。但是,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事求是。学校开设革命形势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理论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政策教育等课程,针对性、实效性强。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明确了革命形势,坚定革命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学员经常急行军、参与社会劳动,他们战胜了肉体上的折磨,经受住了严峻的生死考验,为毕业后迅速投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江汉公学校内设队,队部下设班。学校设有少年孩子队,开设文艺课程,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设有《江汉日报》通讯小组,干部和学员向《江汉日报》投稿,在第1、2期是自发进行的,3、4期是各队组成《江汉日报》通讯小组。1949年4月成立了江汉公学文联筹备组后,投稿活动更有组织、更经常化,采用稿件达百篇,真实记录了那段交织着血与火的历史。学员在学习战斗中淬炼忠诚意志。毕业的学员一离校即投入解放区的建设和或向华南进军的队列之中。他们不辞劳苦,深入群众,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有的被派往敌后作策反工作,策动了国民党正规军的整师起义,有的在剿匪反霸中献出了生命。
  (三)培育英才、桃李芬芳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创办学校和培养干部,提升干部素养,壮队伍聚力量。江汉公学的学员来自全国,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在内的20多个省市的1 500多名知识青年,在湖北干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江汉公学学员犹如种子,分配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在原江汉地区工作的有480多人,在原江汉地区以外工作的近700人,其中中、高级人才占半数以上,20世纪90年代左右在随州境内工作的江汉公学校友尚有32人。1 500余名学员,有的参军,有的在党群战线,有的在文教战线,有的在财经战线,大多数已成为学有所长、精明干练的专业队伍。虽是革命时期诞生的学校,但教育的力量影响无穷,江汉公学精神指导着学员在不同时期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如四期学员卢祖法1949年4月于湖北入江汉公学第四期学习尚未结业就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49军征粮队,由书生变成人民战士,踏上革命队伍。他英勇善战,参与过天门练兵、荆沙之战、湘潭整纪、衡宝战役、柳州军管等等。后转业到广州市委,又参加深圳特区拓荒建设,被称为开国将士。还有战略学教授陈明群,影视编导许伯然,当代作家陈立德,原湖北省委党校校长黄先等都曾在江汉公学学习、工作、战斗过。真正践行了“为了祖国的民族独立,人民的自由幸福,走上解放战争的前线……”的办学宗旨。
  二、传承江汉公学精神砥砺奋进新时代
  在江汉公学校史馆,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永追先人革命摇篮劲、常启后人江汉公学雄。这里如今是学生爱国教育、党员教育重要基地。新时代,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更应当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做到学史崇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力行。
  (一)要舍小我顾大局
  江汉公学学员在学习和战斗中,一手拿笔,一手拿枪,舍弃小我,投入到革命、战争、建设的伟大洪流之中。发扬舍小我顾大局的精神,把个人挂牵、个人的前途、幸福、家庭等放在次要、服从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规模巨大、情况复杂、任务之繁重,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不为名利所困,不为利诱所惑,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心系党和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要敢斗争强定力
  江汉公学学员要历经学习关、思想关、铁脚板关、文娱活动关、劳动关等,练就敢于斗争的定力。在行军中,学员总结出“三天肩膀、两天脚”的说法,鼓励战友们磨炼意志、克服疼痛。江汉公学的学员来源是多样的,有出身地主阶级的、有中原突围后归队的、有国民党内起义的,学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思想复杂。江公学员能够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之下,主动斩断旧社会的牵连,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同一切不良的习气作斗争,自觉站稳劳动人民的立场。正如学员回忆:江公学习几个月,胜读诗书十年整,跃马横枪跟党走,扫除世上害人精。在宋河战役中,江汉军区士兵英勇善战,集中优势兵力,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第一次成建制地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个旅。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各种风险挑战、重大斗争考验面前,要敢于向一切削弱党的领导、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和事作坚决斗争。要敢于刀刃向内,强化日常监督,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要提升斗争本领。在大事、难事、急事中发挥狠劲与巧劲,经受多重实践锻造,做到骨头再难啃也不逃避,斗争再难打也不退缩。
  (三)要重学习葆先进
  学员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明确了革命形势,坚定了革命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锻造了革命的本领。江汉公学的校风包括:实事求是的革命学风,民主平等的政治空气,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自觉遵守的严明纪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这些时刻影响着江公学子的成长与发展。学员黄英明回忆:短短的两年军旅生涯,是人民解放军这座熔炉铸就了我的人生政治信念——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到地方后,我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挺起自己的脊梁;不管工作多么忙碌,都能挤出时间看点书,写点文字换换脑筋;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执着地工作,宽厚待人。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和国家兴盛之要。新时代,要传承江汉公学的优良校风,珍惜学习机会,注重自我提升。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自身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永葆先进。
  (四)要近群众守初心
  在参加反“围剿”斗争中,各县农村和集镇贫苦百姓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劳苦大众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场景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学员,他们坚定了“非革命不可”的决心。学员与群众同吃、同住,背米、买菜、打草鞋、割麦子,培养了与群众的情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广泛地与老百姓“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接触,真正吃透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为群众发声、为群众代言、为群众解难。
  参考文献:
  [1]  邢永民,姬梅.西藏公学的内地办学实践及其意义[J].高教学刊,2020(35).
  [2]  中共海城市委党史办.辽南公学[J].党史纵横,1990(02).
  [3]  袁丽.战火中的江汉公学[J].档案记忆,2019(07).
  [4]  王雯雯.解放前后的湖北军区[J].档案记忆,2019(11).
  [5]  恒清.武汉沦陷时的报刊[J].武汉文史资料,1997(01).
  [6]  郜虹.战地记者讲述郑绍文[J].红岩春秋,2018(05).
  [7]  包东流.江汉公学:枪林弹雨书声琅[J].随州日报,2021(03).
  [8]  汤群.72年前 湖北这所“特殊”大学的毕业季[J].湖北日报,2020(06).
  [9]  包東流.战地办学育栋梁——追忆解放战争时期江汉公学校长郑绍文[J].随州日报,2021(03).
  [10]  周英东 敬海新.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与理论品质初探[J].理论探讨,2020(05).
  [11]  丁留宝.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逻辑、体系及特征[J].理论导刊,2020(11).
  [12]  刘建平 王昕伟 周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7).
  [13]  李晓荣.毛泽东学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观察,2019(06).
  [14]  李春林.毛泽东延安时期改造干部学风的思想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0).
  [15]  田子渝.试论湖北解放战争的历史地位[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03).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四五”规划。如何让我省1000多万老年人老有所养、未来可期?5月8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协商议政。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要求。高等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何为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服务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研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高等院校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并提出了有效路径,为高等院校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冰与火在天寒地冻的北欧国度里相依相伴了千万年,在这些冰冷的外表下,其实有颗炙热的内心.旅行次数越多,越发着迷于那些犹如外星球般的荒芜感.生性安静、内心丰富的人,一定能
期刊
摘 要: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和创始人之一,是杰出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他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一直践行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鲜明体现,主要体现在:共产党人具有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气魄和勇气、共产党人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执着、共产党人具有岂因祸福避趋之的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的全面领导,由党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思政课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是思政课建设的突出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系统梳理、思考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思政课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教好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思政课建设;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造成的影响,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着力解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快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生态危
摘 要: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挂职干部应通过锻炼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踏踏实实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当中,在奋斗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挂职干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3-086-03  在干部培养工作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高等院校、科
摘 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实现经济循环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作出的主动构想,具有深刻的现实依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外双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坚持扩大内需、立足科技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妇联副主席(兼)、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提交了一件《加强生育社会支持促进男女平等》的提案。有媒体在微博上设置“建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的话题,阅读数达2亿多人次。当前,我国托幼服务现状如何?未来托幼服务如何发展?记者采访了谢文敏委员。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于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总要求不仅论述了党的建設的根本方针,而且还论述了党的建设的工作思路、总体布局和总目标。深刻领会与把握这一总要求的丰富蕴涵,是新形势下不断开辟管党治党新境界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