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疏通策略举隅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t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具有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力推进功能,它不仅是一种调动课堂智力的有效行为,而且还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有力手段。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有时候提问功能的发挥却不足以实现其行为的价值。学生答非所问或者启而不发的现象往往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极大地影响了后续教学进程。产生此类情况的诸多原因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在事前的问题预设中对答问者的已知判断未能做好充分的估计。一个问题的回答必须借助答问者的已有认知水平。个体是在已知判断的基础上作判断的,答问者的已知判断多,受到的启发也相应多——“启”的对象(已知判断)有了,“发”就会有物(推知决断);反之,肚里无物,也就难怪学生会启而不发了。曾有人将问答比作“摘果子”,即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可是,如果忽略了学生的“身高”条件,或是“挂果子”的高度超过了学生跳跃能力的限度,那学生很容易就会失去“采摘”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应通过调整问答的方式和内容,使问题的指涉更接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尽快帮助他们找到答疑的最佳切入口。
  策略一:化整为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提问,有时因为“问点”过宽,或题中的关键词语、概念包含信息过多,就会造成“问域”过宽或边缘模糊,学生找不到答问的切入口,往往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教师则需花大力气排除众多歧义,给出正确的意义,教学时间的无谓耗散由此而产生。例如,《药》的教学设问:“作者是如何塑造华老栓这一形象的?”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华老栓的性格特征及精神状态是怎样的”,然后以此为基础承启下面对小说所揭示的愚弱国民的特征分析,进而切入主旨“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问题中“怎样”一词指涉模糊,学生的回答往往仅能从“通过语言描写”或“通过细节描写”层面得出概念化的结论,不能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实质。对于此例的偏失,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将原题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小问题来纠正。比如,可提出以下问题:①作品中华老栓都说了哪些话?②这些话涉及的内容有哪些?③他与小说中众茶客们有哪些异同?④从中可以看出华老栓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与前例相似,《阿Q正传》的教学设问:“当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作为贫苦农民的阿Q最突出的反应是什么?”此问中“反应”一词指涉过宽,因此也可将原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①课文从哪几个角度写阿Q的反应?②这些反应中哪些是比较重要的?③为什么是重要的(或它们说明了什么)?化整为零不等于零敲碎打,分解出的小问题应采取以确认事实为主,以注重思路层递,用“台阶衬垫”策略设置坡度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答疑的正确方向。
  策略二:设置参照。设置参照、进行比较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示解题的多种角度和选择。例如,《鸿门宴》的教学设问:“关于宴会座次的一段描写有怎样的作用?”此例题旨要求学生从项羽占据宴会上坐的情况中明确项羽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性格特点,但如果学生不了解古代礼仪中关于座次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下手了。因此,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特别是介绍关于座次方位对应的尊卑情况的知识作为参照,以便于学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明白作者安排这段描写的良苦用心。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题旨要求学生概括出“作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社会,但是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存在着逃避现实的思想局限性”等内容,对于整体归纳能力稍弱的初中生而言,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设置参照,提出相关的问题:①如果作者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很幸福,还会不会这样赞美桃花源的生活?②结合《买炭翁》《蚕妇》想一想,在封建社会中能不能实现桃花源式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参照的提供必须紧扣问题的内容,适可而止,任何与问题无关的材料或过滥的参照都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导致偏离主题。
  策略三:逆向思维。当正常的思路阻滞的时候,尝试着从反向思考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问:“蒋干劝降周瑜的关键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课文里并无明显的信息点,但却介绍了不少周瑜不降的原因。与其让学生思考隐性的信息,从“难处”着手,不如颠倒角度,引导他们关注显性的信息,从“周瑜不降的原因有哪些”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等显性信息,为进一步探讨作好铺垫。
  又如,《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问:“人们为什么被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深深打动了?”题旨在于让学生感受托翁的人格魅力。如果将问题改为“人们为什么认为托翁墓地不应该如此朴素”,则可以提示学生从普通人认为的托翁生前著作等身的荣耀应与他墓葬的宏伟成正比,正如莎士比亚之于西敏司寺、歌德之于魏玛公侯墓这一角度下手,感受伟人英名与墓葬如此平凡之间的巨大反差,从而感受到逝者生前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总之,为了帮助学生打开阻滞的思路,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把握和理解,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能及时、迅速地纠正教学中的偏差,重新组织起合理的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和遏制创造性思维的双重功效”,而新课程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由于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具有包罗万象这一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具有更大的空间和优势。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遇到一个问题,只简单地从某一方面去分析它的是与非、对与错便迅速作答,从不愿意从多角度,以辩证的方
情境课堂需要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开展教学。情境课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需要来创设情境    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本文通过对“读者第一”还是“图书馆员第一”这一图书馆界讨论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图书馆在内部管理上应实行“图书馆员第一”,在外部服务上应采取“读者第一”的全新观点
企业的库存货物资金管理是企业对库存货物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项工作的总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库存资金管理包括货物固定资金管理、流动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呼唤创新教育,那么怎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化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化学教师要发挥化学实验魅力和本身独特的功能,创设演示实验,唤起创新意识;努力挖掘实验潜能, 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设计实验的优势,强化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索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谈一
9月9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突破了千亿大关,同时,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在落实“专项安排”方面进展顺利。这标志着中国信保的发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有了质的飞跃。2010年,中国信保在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ECA)中的业务排名,有望上升到第一位。    新的重大突破    2010年以来,中国信保积极响应国家“落实和完善出口信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