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育问题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日益成为职业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新时期的职校德育教育,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基于新德育观的视角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探讨,并就此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德育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s of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s
  ZHAN Junhong[1], ZHANG Longjun[2]
  ([1] Guangdong Farm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1;
  [2]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key par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vocational schools, will be faced with many new problem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for deep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poses specific suggestions.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1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
  职业中学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新型的教育机构,它承担着为新世纪和社会主义社会输送新型人才的任务,它融学历与技术、知识与道德、基础与发展于一身。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加快改革步伐的人才资源。可是备受关注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观的更新,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凸现。笔者对广东境内的一些职业中学教育调查发现,现青少年犯罪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另外属“两低”(文化低、年龄低)的学生犯罪所占比例大;犯罪目的明显,侵财为主;作案手段残忍,向成人化、暴力化发展;团伙作案。这些中学生的思想过于单纯,加上年少气盛,作案时依赖人多势众壮胆,对一切危害行为和后果往往无所顾忌,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选择,正背离原来的道德轨道,淡漠信仰。自我中心主义膨胀导致了行为失范、犯罪率增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迷失与行为失范,不仅折射出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且折射出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缺失”。任何领域的职业,都有自己的德行操守,如医生必须树立高尚的医德,只是将看病看作自己的职业。孔子说:“德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对道德的关注应该是当今职业教育界的焦点问题。
  2 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2.1 学业不良造成的挫折感过强
  绝大部分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前奏就是成绩差、厌学。高中分层分流是学生的第一次人生“自主选择”,但是,不如意的初中生涯使之暂时成为学业路上的失意者。一方面学校的成绩往往是一种荣耀,学业成绩好就被同学所尊敬与羡慕,学生往往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而不想与学业不良学生“同流合污”,因为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被教师认为是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中处于不良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学业不良学生意识到他们在学校中地位较低,也不愿与好学生交往。两者的相互排斥造成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感觉更为不良,自卑感也更加强烈,结果导致自暴自弃,问题行为频频发生。另外,一些学业不良学生在交往与社会能力上有困难,如理解与口头语言表达困难、行为不成熟、行为冲动、交往技能不良等。这些困难也妨碍了他们与同伴之间正常的交往。
  2.2 认知上对规范行为意义认识存在偏差
  行为规范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能够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和保障。心理学中的某些研究表明,当青少年头脑中已形成的某些心理因素阻碍他对一些规范的理解,从而导致不能把要求转化为需要的现象叫作意义障碍。出现意义障碍的表现为:今天检查的行为明天又出现,或是明知故犯。
  2.3 意志薄弱,责任心弱,自制力差
  意志是人在面临矛盾冲突的情况下,能够为达到更有意义,但此时并不吸引他的目标而克服那些直接的、从情绪上吸引他的动机或需要的一种能力。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是职高生的通病。常常表现为明知故犯。如知道作弊是错误的,但与认真复习相比,他控制不了通过作弊可以轻松获得好成绩的诱惑;他知道打架是不对的,但遇到具体情况便不能控制自己,造成错误行为。
  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责任心较弱。对于老师交给的任务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做事缺乏信任度。如学生作值日生是常规,但是个别学生一个学期难得作一次。他们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例如,他们不认为上课迟到会对他人有影响,认为作业做不做问题不大。
  2.4 不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
  自信和自卑都是人的主观体验,它总是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所有人都有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多由于成绩差、缺点多,受老师批评也最多,他们的自尊心受伤害最严重。于是本能地用其它手段弥补被伤害的自尊心,其中之一是表现其他同学所没有的能力,比如明目张胆的违反课堂秩序。他們这种做法,是畸形的自尊心理。要征服他们,就要扳倒他们这根不健康的心理支柱。不解决这一要害,任何教育措施都是无效劳动。他们这种畸形自尊心理的最大弱点就是妨碍大多数同学听课的利益,最容易引起同学反感。教育这把刀就应该插到这里。 明确了教育主攻方向,具体教育措施也就容易选择了。
  2.5 是非辨别能力低下
  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价值观混乱,不能客观辨证地看待事物。价值观是判断好坏的标准,也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型,社会转型带来了文化与价值的振荡与冲突。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价值根基的毁灭、对有些人来说是新价值的重构,而对部分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困惑、迷茫与焦虑,这是导致他们产生各种问题的最深刻的精神根源,为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职高生尚未建立完善的价值观、人生观,其认知受外界影响很大,不良的思潮很容易扎根。免疫力较弱的学生接受之后,会导致不良影响,产生问题行为,甚至引发犯罪。青少年学生往往自其思想认识和辨识选择能力的局限性,而找不到正确的价值标准和原则,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思想的依归。不可避免会出现认知的茫然和混乱状态。
  3 改进职业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的对策
  3.1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判别能力,使每个学生具有正确的主体精神
  在学生时代,如果学生对正确的东西接触多了,自然会对非理性、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因此,学校应给青少年多读《弟子规》、《三字经》、《民族魂》。引导学生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现舆论监督,从而使广大中技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和筛选,学校德育往往是意识形态的宣教,或者强制性灌输,这种形式,忽略了心理内化作用。德育应有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而不是表层的冷眼的理解,也不是强硬直接的灌注,而是经历撞击、感悟,上升为辨证的灵活的解读。如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瑞安提出教师在德育中应做到五个“E”即:榜样、解释、劝诫、环境、体验。其中,学生的体验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给学生独立感知、体验和思考,尊重其个性在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中,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体现德育的具体性、针对性和主题内涵及人生意义。
  3.2 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塑造“自律、自尊、自强”的行为范式
  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德育过程是用统一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很多品学兼优、博学多才的学生竟然也会无法抑制冲动行为,做出很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克己自制的品质至关重要。磨练学生道德意志,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才能使学生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随时警示自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克制自己。
  建立“以人为本”机制,融法治与德治为一体。免监考考试作为考试改革的一项内容,旨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考试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诚信守纪的品质。可见,如果一个学校能建立“以人为本”机制,倡导自律诚信,尊重学生人格,营造互相信任人性化的环境,更有利于学校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德育不同于智育,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充分激励学生自律、自尊、自信、自强,让他们在德育实践中锻炼自己,自我完善。
  3.3 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操,使学生人格得到提升
  江泽民同志曾说:“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80年代末,日本、新加坡等国把中国古代圣贤的话编成语录或德育课本,对其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其现代思想融合得很好,在教育的广度、研究的深度上也比我们下的功夫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生活庸俗,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现状。而庸俗的生活情趣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眼界狭隘,丧失远大志向,使人道德水平低下。职业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风华正茂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施振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与虑[J].文教资料,2006(20).
  [3]石莉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沧桑,2008(6).
  [4]戴克明.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0(6).
其他文献
激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让人在有既定目标的状态下,诱发出其潜在的强大动力,使之为心中的目标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身体发育和精神成
【正】朱天曙,男,江苏兴化人。1996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研究生,200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终身音乐学习重点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制定针对性音乐学习计划。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教学尝试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立足当今世界现实,洞悉全球化时代巨变,把握人类世界发展大势,探究当今社会
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时,搭建临时墩是一种辅助于桥梁转体前的做法,当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性梁转体前施工大多采用此法。其施工方法通常是:首先在墩前后约2.5m处采用临时支架施
商务楼宇党建是城市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界围绕"整体性"对商务楼宇党建中的"问题导向""模式创新""实践路径""效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为实践探索提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突出的理论方位和鲜明的现实指向。遵循政治建党的历史、立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是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
摘要“两化融合”给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人才的结合和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多学科融合的能力。本文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鼎”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法,并总结了多年培养方案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业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    Res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