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的船舵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考察船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能够在大洋中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固定地方进行综合考察。无论风吹浪打、洋流冲击,它们始终不偏离作业点。过去科学考察船在定点工作时要抛锚,但是在水深达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大洋里,再长的锚链也无济于事。此时就必须依靠机器设备来帮助定位了。有的船在船头装了小型螺旋桨作为辅助舵,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使船保持原地不动是很难的。
  芬兰和俄罗斯两国的科技人员,合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科学考察船。这艘被称为“姆斯季斯拉夫·克尔德什院士”号的工程地质与科学考察船上装有一套新型定点装置——螺旋桨舵柱,它兼有螺旋桨和舵的双重作用,专家称之为“海上定位能手”。
  一般的轮船在转弯的时候,船长需要一面向舵手发出具体命令,一面向轮机手发出相应速度的指令。装置了螺旋桨舵以后,船长不需要借他人之手,只要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行了:把操纵台上的操纵杆向前上方一推,装在船底环形框架中的螺旋桨转速便加快;如果同时把操纵杆水平向左(右)推,螺旋桨舵组便转动一定的角度,使船体转向相应的方向。船长可以通过驾驶室操纵台上的显示器来监视螺旋桨舵组的方向是否满足需要。
  第一代螺旋桨舵曾在铁路和公路跨海渡轮上进行过试验。实验要求渡轮能迅速、准确地靠向码头,使甲板上的铁轨与码头上的轨道正好对接,同时把停靠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渡轮要在拥挤不堪的港域内克服水流和风浪的干扰,并在低速行驶、转弯不灵活的情况下做到准确对接,着实不易。
  而芬兰霍尔明格公司的专家为英国人设计的短而宽的渡轮,在四个“角”分別装上一部螺旋桨舵,船头和船尾设有相同的驾驶台。这艘船进退自如,转弯灵活,靠岸的动作很快,用不着转来转去浪费时间。
  该公司为赫尔辛基港制造了一艘渡轮。当港内结冰时,渡轮冲向冰层,船头的两部螺旋桨舵交替运转,船身轻轻地左右摇晃,即可把冰挤碎并压在船下。
  人们又把螺旋桨舵装在拖轮上。近几十年来,油轮的体积越来越大,排水量20~30万吨,长25O米的大油轮已经不足为奇。但是港口却没能相应地扩大。被装在老式拖轮船尾的螺旋桨很难在拥挤不堪的港城内移动那些海洋巨怪。后来港口配备了装有可调节螺旋浆、船头辅助舵和双舵的调度拖轮,但仍然无济于事。新的装备只能使调度船的结构更复杂,造价更贵,它们的机动性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后来,人们在拖轮的后半部分两侧各装2部螺旋桨舵,结果不但牵引力大大提高,而且操纵性和机动性也有很大改善。它既能把索缆系在船头或船尾上,拖着船只前进,又能把船舷直接靠在别的船上,把它推到码头边。
  把螺旋桨舵装在浮吊上,效果也不差。这样的浮吊可以进行360度转弯,不但能够前进、后退,而且能够左右侧移。整个操作过程不用船长指挥,直接由起重机手独自来完成。坐在操纵室里的他可以看清整个工作面,便于更准确地完成作业。
  几乎每种工程船都要具备一些特殊性能。如挖泥船工作时要停在原处不动,海底电缆敷缆船和测量船要在低速行驶的情况下准确地保持航线。而这些对螺旋桨舵装置来说都不在话下。
  螺旋桨舵还可以用到内河柴油机船上。在弯弯曲曲的河流或狭窄的运河上行驶,尤其是在通过闸门时,传统的柴油机船会遇到不少麻烦。一般柴油机船的螺旋推进器都装在船尾,由船中央的发动机通过一套长长的传动轴来驱动。这套系统占用空间庞大,势必挤占船舱的容积,如果要加大船身的尺寸,船只的适用水域就会受到限制。而螺旋桨舵却可以灵活转向,船的有效载重量增加,体积缩小,更能使船在狭窄的水道或闸门处顺利通过,必要时可以侧身“蹭”过去。
  木材运输船上的螺旋桨舵的环形框架要用格栅罩起来,以免流送木材时被半沉半浮的“沉底材”碰坏。
  螺旋桨舵的试验阶段即将完成。专家们设计了四种基本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选出了各种不同功率、不同用途的螺旋桨舵。YC型装在船底,其环形框架可作360度旋转;YD型在浅水还可以收缩在船身的舵舱中;AT型的圆筒框架可以倾斜,变成普通的螺旋推进器;AL型最复杂,既能挺起,又能倾斜,具有其他几种螺旋桨舵的所有特性。这些新型装置并非要取代现有的螺旋桨或者喷水推进器,而是要用在后者力不能及的地方。
  最早的装在驳船上的螺旋桨舵功率不超过50马力。2008年设计出1000马力的大型螺旋桨舵,而现在制造6000马力的重型螺旋桨舵已经不成问题。
其他文献
過去几十年,研究人员已尝试使用多种观测技术为银河系“估重”,认为银河系的质量应该在5000亿到3万亿个太阳质量之间。日前,一个国际团队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对银河系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称重”,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这一最新测试结果果然处于上述范围的中间。宇宙中最轻的星系质量仅相当于10亿个太阳质量,最重的星系质量达到30万亿个太阳质量,因此银
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乳腺肿瘤的基因和分子构成中能够找到有效线索来判断乳腺癌的疾病走势,包括未来复发的可能性和复发时间。  研究人员对近2000名患乳腺癌女性的腫瘤基因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她们的病情进行了超过20年的跟踪调查,深入分析了乳腺肿瘤的分子亚型,从而更精确地分辨出这些患者中哪些人乳腺癌复发风险更高,并利用这些信息制作了一个统计工具来预测这些女性的乳腺癌是否及何时会复发。  尽管这项新研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日前面向全球发布了郭守敬望远镜7年光谱巡天的成果。郭守敬望远镜简称LAMOST,是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第一臺大规模光谱巡天望远镜,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7年巡天,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相当于对上千万个星体进行了“人口普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项目。其中高质量光谱数达到937万条,约是国际上其他巡天
近日,中國、美国、澳大利亚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中让原子伴着光子“跳舞”,并揭示了这种“舞蹈”的“音乐节奏”。  这个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涡旋光和原子相互作用,将超冷原子缓慢地旋转起来,实现了旋转的原子和涡旋光之间相干耦合,即超冷原子的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效应。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的稳定状态。
经過多年的挖掘和骨骼重建,加拿大研究人员日前确认,1991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发现的霸王龙骨骼化石,源自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霸王龙。  研究人员花了10多年时间,才移除覆盖其骨骼的沙石。直到最近,他们才完成骨骼重建并展开研究。估计这只霸王龙身长13米,体重超过8800千克,生活在距今约6600万年前。对斯科蒂骨骼的分析显示,它还是世界上已知最“长寿”的霸王龙。
嵌合体,英文为Chimera,直译也可以称为“奇美拉”。它原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怪物,这寄托着人们改造自然的愿望。在生物学上,它主要指动物的2个受精卵融合在一起,长成一个个体的现象。对于“嵌合体”这个专业名词,也许很多人还不太了解,但如果聊起“妈妈生下与自己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宝宝”或“孩子与亲生父亲的DNA完全不同”的故事,不少人都会表示有所耳闻。近年来,较为出名的“嵌合体事
1978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29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我国击剑运动员栾菊杰的左臂在比赛中被对手刺穿,但她依然坚持到比赛结束。最后,栾菊杰荣获了亚军,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剑坛上冉冉升起。历史悠久的击剑  击剑起源于欧洲,最初也只是作为一种军事器械。到15世纪,随着火药和枪支的诞生,它逐渐失去兵器的价值,开始往健身和表演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欧洲的传统竞技项目。  在中世纪的欧洲,武士们都是以击剑的
“10月4日,大概是很特别的一天,这一天里你把林二汶的《little girl in the world》听了35次......”2018年底,某网友在朋友圈里发出了一张网易云音乐的听歌年终报告,上面纪录了他一整年收听次数最多的几首歌,并为他生成了一份年度歌单。“年终报告”火了不止网易云音乐,只要你在使用微信、支付宝、知乎、饿了么、新浪微博、B站、抖音、虾米音乐、腾讯视频等各大app,年底就一定
“當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温情的歌曲道出了人们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青春无限的追忆。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人类都无法逃避最终死亡的命运。但是,人们总是不愿意面对这一现实,他们更愿意相信神话故事中长生不老的说法。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能找寻到一种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甚至专门派人寻遍天下。而普通人似乎更倾向于对所谓“青春之泉”的追求,在科学和医学领域都有
宇宙中,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依靠太阳给予的能量,繁衍出无数生命。与此同时,地球的自转,也造就了昼夜更替、日出日落的精彩景象。地球上,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他动植物,甚至包括最古老的古细菌,也都需要适应和遵循这种自然规律。在年年岁岁的循环往复中,聪明的人类窥探到了这种宇宙奥秘,创造出各种计时的钟表,来记录分分秒秒,使得人类可以“驾驭”时间,挣脱昼夜更替带来的自然束缚。但是这种“驾驭”也带来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