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出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困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有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哪一位老师不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我们在从一种困境中走出后,是否又不自觉的走向另一种尴尬?我们在尝试运用现代技术的时候,是否又不自觉的丢失了传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最大化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笔者试图结合自己观察到的一些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作一点浅薄的思考,以期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教。
  一、课堂是否遭遇“满堂问”的尴尬?
  当下的课堂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满堂灌”的现象似乎“退隐”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中,我细心地做了一个统计,有一授课教师在短短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1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18次回答!
  这位老师的提问,过多追求了数量,而忽视了提问的质量和效益。
  当下课堂,我们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但我们是否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我们或许在为提问而提问,甚至有点故弄玄虚,其结果当然是“启”而不“发”。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
  我们常常会费心设计大量提问,我们对问题的设计很大可能没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考虑,我们未必考虑到自己提问的质量如何,学生对提问的反应会怎样等问题。课堂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过多或低效,是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的,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就教学流程而言,如此多的课堂提问也占用了学生许多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
  当下的课堂我们努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老师的问题“抛”出后,很大可能是担心课堂时间不够,学生还没有多少思考,教师就急于要学生回答。我们是否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我们不要介入过早以致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从而使自主探究不经意中变成老师的“注入”。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
  我们课堂提问的问题当应有思考价值,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思索、研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我们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部分地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无需学生思考,学生随口就能回答,这样的课堂提问就显得过于苍白、没有多少价值了。
  二、鼠标是否牵着我们的“鼻子”?
  我们当下的课堂教学比赛、公开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必然,我想,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它理应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其旨归无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不应是摆设。
  在我看来,有很多课是无须运用多媒体的,用了反而把一些简单的东西教复杂了、把一些本真的东西教花哨了。
  一些多媒体的运用,只是课堂流程的预设,一方面束缚了授课者,鼠标似乎牵着授课者的“鼻子”,教师课堂的“自由”受到束缚,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不是近了,而是远了。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陈钟梁先生语)多媒体画面诚然给了学生一些视觉冲击,但往往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自然就少了自然状态下的“碰撞”,少了预料之外的智慧火花。鼠标的过多点击,延宕了时间,课堂少了琅琅的读书声,学生少了自主探究的机会。比如阅读教学,理应是在读中体悟,在读中感知,诚如美国的一位专家所说,大声朗读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
  在全国课堂效率教学大赛上,上《散步》的那位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为了表达亲情,十几幅画面都与“吃”有关。但这似乎给我们一种感觉:亲情就是“吃”。而《背影》的授课者却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强调诵读,还当堂叫学生背诵了一段文字。《背影》一课可以说是返朴归真的,因而获得阵阵喝彩。
  教学的艺术在我看来,应是辨证的艺术,应是创造性的扬弃。
  三、我们的课堂是否在“抛鱼”
  一位学生在与他的数学老师交流时说,有的老师讲课时就像抛鱼,抛来一条,学生接住了;老师又抛来一条,学生也接住了。可老师接着接二连三的抛来,我们学生才两只手啊,我们怎么能接住呢?我非常感谢这位学生,他给我们教师的授课做了生动而形象的诠释,使我深受启发与感动!
  我曾听过不少语文公开课,有的课的容量特别大,就像电影的镜头一个接一个,惟恐丢了这个漏了那个。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了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创新意识。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当课堂的密度和容量为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力量不许可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效甚至无效就必然了的。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太多甚至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势必处于“休眠”状态;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尚未领悟的情况下,教师就拓展延伸,学生听课的思维处于“茫然”状态就在“情理之中”了。
  教师在课堂上的津津乐道,实际上在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改变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和适时的点拨实在是一种必须。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节奏也意味让学生“自然生长”。夸美纽斯的名言是:“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学生只有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才能渐入学习的佳境。
  四、课堂上理应让学生当“厨子”
  “越俎代庖”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在我看来,在课堂上,我们理应让学生当“厨子”。而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是否有“代庖”之嫌?
  作为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作业。但无须调查,由于预习比较隐性,而作业是显性的,学生能做到真正预习的不多。在此中情况下,我们的很多老师上课一站上讲台是否就如决堤之河,滔滔不绝的开讲。
  我常常想,很多知识是不需要老师直接去传授而学生自己借助或不借助某种工具是完全能够消化的。我们知道学习是一种体验。老师的讲授往往剥夺了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往往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我想,对于语文课,如果学生不充分预习,不走进文本,老师开始就讲授,学生很大可能处于茫然和非常被动接受的状态,听课自然是云里雾里。如果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学生先学,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与碰撞。这样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表面看来老师成了“摆设”,学生成了“放羊”,而实则是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再带着问题上课,听课就进入角色,老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教学的关键理应是教与学的“同频共振”。或许我们总以为我们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
  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老师的知识,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是真正有效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益的。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为师者的目光应该如炬,能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动态,我们的心中要真的能装得下所有的学生,及时的适时运用各种策略,最大程度地把学生引领到我们的教学之中。这样的课堂恐怕才能叫做有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农业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一大焦点问题,农业机械化是有效确保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机推广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人士依旧不注重基层农
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且跨度较大,不仅包含了水利方面的施工,同时还包括水电方面的施工,涉及到的施工工种较多,管理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另外,水利水电工程的
1 一般资料rn    收治90例,均经确诊[1]。随之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其中年龄43~50岁34例,50~55岁18例;绝经前期12例,绝经期18例,绝经后期22例。
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发电形式,火电厂发电能否正常供应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正常生活活动.为了确保火电厂电气的正常运行,就不但需要确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要能够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能力较差,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教学条件欠缺等原因,英语教师对词汇的教学不能科学地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农村中学英语就教学法而言存在重语法结构而轻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当前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具有诸多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160例足月分娩产妇,根据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采取腰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而我国银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正处于一个亟待化解和改革的时期。银行不良资产的滋生,不仅不利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2012年4月1日施行,文章解读了新《规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新《规则》的特点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导向,对新《规则》的顺利施行具有现实的意
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中,可以明显改善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