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墙体结露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wai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广大居民的住宅条件和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但是有的住宅工程出现局部墙体表面产生结露潮湿现象,给住户增添了烦恼和痛苦。为了使这种质量通病得到根治,本人从事施工多年,根据个人实践和总结,试论一下结构墙体结露的成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围护结构墙体表面结露的成因分析
  在建筑物除了墙体具有结构承载力的需要和分隔布局的需要外,因生活和生产需要,建筑物外墙具有围护方面的功能。
  在北方地区,由于天气寒冷,室内必须采暖。为了不使室内气温变化波动大,则要求外围护墙体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出现局部保温性薄弱部位结露,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蒸气渗透现象;(2)空气渗透现象;(3)“冷桥”现象;(4)施工操作质量问题;(5)施工监管问题;(6)施工图中设计技术遗漏问题。
  现将上述“三个现象”、“三个问题”分别阐述如下,以上现象和问题都是孤立存在的,治理结露通病如三个问题主观处理得当,三个现象也会不致出现和发生围护结构墙体表面结露的质量通病。
  1.1水蒸气渗透现象是产生结露凝结的主要原因
  因为围护结构表面凝结和内部凝结是由水蒸气在墙体内表面冷凝成水的现象。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水蒸气是随着空气的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大。夏天由于室外气温高,所以室上空气中水蒸气比冬季要多;恰恰相反,在冬季,由于门窗紧闭,室内温度,加之人的呼吸以及厨房烧饭、洗凉衣服等活动,增加了室内空气的水分。当空气中的相对温度达到100%的空气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空气便不在吸收水蒸气,这时的蒸气便开始凝结成水了,成为饱和蒸气,即产生表面凝结蔌内部凝结,也就是我们称结露潮湿现象。当水蒸气通过围护结构时,会在材料的空隙中凝结成水或冻结成冰。致使材料受潮,进一步降低了围护结构墙体的保温性能。
  1.2围护结构的空气 是产生结露的另一原因
  当围护结构两边的空气具有压力时,空气由高压处通过围护结构注射低压处的现象称为空气渗透。
  从墙体保温角度上看空气 增加房间的热损失。
  主要容易产生空气渗透部位有围护外墙、、外门窗框等。特别是具有两面外墙的东北或西北角的房间。
  1.3“冷桥”现象
  建筑物由于结构的需要在外墙往往会出现一些嵌入构件,例如砖墙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垫块等。对这些构件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砖砌体的导热系数要大,热量很容易从这些部位传出去。这些保温性能较低的部位称之为“冷桥”。在“冷桥”部位最容易产生冷凝水。
  1.4施工操作中遗留了质量通病,致使围护墙结露
  现阶段,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仍然是由人工具体操作。特别是现阶段施工单位由于队伍体制关系,采用分部分项工程分包方式,往往忽略了操作工序中技术验收规范的标准。具体表现如下,也是制造结露的原因。
  (1)外围护墙砌体设计要求,验收标准是:A横平竖直;B错缝搭接;C砂浆饱满;D厚薄均匀。
  由于工人操作,砖砌体产生墙体内因砂浆不饱满形成的孔隙互相贯通而造成了水蒸气和空气渗透现象的遗患。
  (2)外围护墙中的嵌入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梁、圈梁、柱。在设计考虑“冷桥”时,都要求做隔热处理,避免结露出现。但是由于操作时没有按工序要求操作,而是无所谓应付了事,致使陷落部位变成隐患而产生的结露现象。
  (3)外围护墙、墙身防潮、屋盖明沟排水、外墙散水、外门窗框、窗台及屋盖等容易出现渗透产生结露部位的施工操作,由于未按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所致。
  1.5施工中监管不得所致,造成隐蔽部位的隐患问题
  以上所列容易产生渗透结露部位都应属于隐蔽工程,按工程竣工验收要求,隐蔽工程应有验收技术处理档案资料。如再监管有力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1.6施工图设计中处理不当遗留的隐患
  任何一个建筑物,都是按照国家颁发的设计标准规范而设计的,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墙体保温是首选指标,因为分部分项工程较多,特别节点、部位嵌接较多。因而每个建筑物立面构造与使用要求,也给设计者增加了工作量。因为北方施工季节短、进度要求快,设计变更、材料质量等综合影响,所以有的因设计措施不当所致也时有发生。
  2.防治措施
  墙体因渗透而产生凝结、结露、潮湿现旬,涉及城市建设质量和千家万户舒适满意度。正因为它属于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从思想上讲,属于惯性粗放管理所致,缺乏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从管理上讲,缺乏重科学、严格的工作作风。
  (1)从设计源头抓起。设计施工图时,力求防渗透措施,满足保温节能需要,而性能良好。
  (2)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必须把有关围护结构渗透分项工程的部位予以认真详细审阅。将此项工作纳入不可忽视位置上来。
  (3)施工前编制施工技术措施时,要认真编制解决和保证防渗透、结露、潮湿技术验收规范现象部位和节点保温、隔热防潮措施。
  (4)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不得偷工减料。不得擅自修改设计,破坏保温防潮的性能要求。
  (5)认真严肃执行有关确保工程质量的施工技术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
  分部分项工程操作前技术交底时,必须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监理、操作人三方面对面,将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图部位、操作要求交代清楚,责任到人。
  (6)建立保证工程质量责任的问责制度。解决和防治渗透、结露、潮湿质量通病,应该纳入隐蔽工程技术管理系列,并且执行一监督、二验收、三建档、四问责。
  (7)确保防结露部位使用的保温、防潮、防水、隔热材料的质量性能。
  (8)凡是属抢工期工程或者低温期间施工时,必须注意材料、半成品的含水率,以及砌体与保温材料含水率,在无影响保温防潮、结露情况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否则要采取措施,确保不留下通病产生隐患。
  以上是笔者多年实践心得,也是我们每一个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付诸于实际,就会为我们的家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质工程,造福于民。 [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混凝土工程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问题;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0.引言  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多年的工程质量监督经验,现就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持续的发展。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而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诞生,由于其施工方便快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又可减少噪音,保护环境等综合优点,更是把混凝土推向了一个顶峰。本文针对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各种
阅读课如何适度又有效地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在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和现有认知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支架策略设置问题作为桥梁,增加思维的阶梯,降低思维的难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成就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  以问题支架的方式承载学生思维发展的任务,符合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理念,也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问题支架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有效策略,也应是思维发
期刊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课堂语言,教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
【摘要】建筑物屋面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材料选择、体系和构造设计、施工工艺、维护管理等各方面。建筑防水一直是建筑工程中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屋面渗漏、卫生间漏、厨房漏、外墙漏、地下室也漏,被视为建筑物“癌症”。因此,如何从选材、设计、施工及管理维护诸多方面加强防水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维修施工管理实践,详细阐述了建筑物屋面防水体系的构成及细部构
2016年的高考,除了京、津、沪、苏、浙继续实行自主命题外,其余的省市均是采用全国统一命制的试题。2016年高考的顺利进行,是迈向全国统一高考的良好开端。2016年高考万人瞩
期刊
在当前的建筑工业中,高强混凝土凭借其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科学的合理应用高强混凝土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及适用的范围进
史书记载与土司家属的口碑传说,都说明广南侬土司是侬智高后裔,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广南侬土司家族不能公开说明这一点。陆诚先生对此进行质疑的那些看法站不住脚。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