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特刊遭“抢”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第一期《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刚一出炉就遭到了联合传媒集团媒介顾问的分抢,因为很多客户期待已久……
  不仅因为该期特刊里,有让人回味的美好瞬间,更有专家和行业精英对2014年市场的深度分析。这对于全面开工后整体产业来说,将大有借鉴意义。
  “它可以说是我们对行业了解信息的一个窗口,是我们行业的参考、指导书,我常用笔划下那些有用的信息,以备日后参考,尤其是开年的第一期,我更不能放过。”山东昌盛园红木的店长蒋燕看到第一期杂志后,在感叹年会活动规模和人气极旺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杂志的热爱。
  类似的信息,越来越多反馈到编辑部,他们有的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了买家、店家,有的甚至开办起了自己的工厂。唐山大坤元的薄松,就是其中之一,是本刊十年的忠实读者,在看到2014年第一期杂志后,特意打来电话,咨询凭祥年会的相关资料,希望部分内容能够留作参考和收藏。
  杂志被“抢”是对本刊编辑团队的极大鼓励,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产业同仁们求知欲望的增强,以及市场竞争形势下反应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我年轻的时候,学木工是要住到师傅家里去的,给师傅磕了头,拜了师,才能学手艺,而且通常要学七年。虽然非常想学,但由于年纪小,师傅连锯子都不让动,怕弄断了锯条。到师傅家里不能白吃白喝啊,所以米要从家里拿去,柴要带去,还要五六点钟起来给师傅磨豆腐。学徒期间是要交学费的,但是家里穷,没钱给,那就给师傅做长工。  头三年都干了什么呢?洗碗,挑水,抱娃娃。每天早上要把师傅家里的水缸挑满,地扫干净,再洗漱。白天
期刊
“好家具”这个词,总是跟红木古典家具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红木家具太贵,也没想去尝试着了解。其实,在被国家认可的33种红木木材中,有些并不贵,家具价格甚至低于一些品牌的复合材质家具。  而对于高收入的人群,他们敢去了解,敢于在能力范围之内尝试买红木家具。甚至当初有人借钱、贷款去买红木家具。当时我还不能理解,但现在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超前意识了。因为当几年很快过去,买复合家具的人要更
期刊
此件小柜为一对(长79.5厘米,宽 39厘米,高131厘米),通体用紫檀木制作,造型结构仿明式。柜身四立柱的外角打圆,有明显的侧角收分。这种矩形俗称圆角柜。正面对开两门,中间安活插栓。两门板心沿边框起绦环线,绦环内又套雕三组小绦环。上不铲地浮雕螭纹各一条。中部铲地浮雕寓喻“喜鹊登梅”或“喜报春光”或“喜上眉梢”之意的梅花和喜鹊纹饰。下部铲地浮雕象征吉祥、太平的四灵之一的凤纹及灵芝纹,寓喻“吉祥长寿
期刊
前不久,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红木》国标或将修订。近一阶段,有关《红木》国标修订的征求意见会也召开了若干场次。一个标准的修订,如此的声势浩大,可见该标准牵动着太多人的神经。作为标准修订的主导单位,如此的广泛听取意见,是非常积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这样的征求意见,才使得各种声音涌现出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红木》国标应该尽可能多的吸收一些树种进来,扩大其树种的涵盖范围。  2.《红
期刊
檀香紫檀丝翎檀雕花鸟圈椅二椅一几,是深圳宜雅新作。在这幅作品中,宜雅将丝翎檀雕和明式家具,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融合。与宜雅以往大气又不失文墨的儒雅风格不同,此件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春意。  宜雅大胆、巧妙的将独特的花鸟檀雕技法,植入到明式家具的典型作品素圈椅中,在背板上巧妙的植入一花、一鸟,看似简单却极具功力。首先,此件作品在背板构图上,颇有八大之风。花鸟所居位置恰在靠背板黄金分割线之上
期刊
近日,一篇题为“《红木》国标:你不要成为扼杀红木产业的千古罪人”的文章,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各大家居、红木家具、艺术网等相关网站争相转载,但不论在百度里搜索文章标题,还是“《红木》国标 不要 千古罪人”几个关键词,排在百度最前的转载网站,一直是新浪家居新浪红木频道。紧随其后的便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的博客及文章首发网站的红木网。  不得不感叹新浪红木的点击率,同一篇文章,即便新浪红木非首发,仅
期刊
上传网络杂志是一份极其机械枯燥的工作,但如果让我离开这个岗位,我想我会坚决地说不。当我上传第五百篇文章时,我甚至爱上了这份“枯燥”,也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文章。  电子报刊的制作流程,是毫无悬念的,网络编辑只需如机器人一样,原封不动地将杂志一页一页添加到软件中,机械地编辑过后再一页一页地将它们输出,传到网上,这样,一本电子版的杂志就诞生了。  曾经一度为这样寂寞的生活感到绝望,就像独自行走在沙漠中的
期刊
近日,《红木》杂志及其创办的红木爱好者俱乐部,携手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红木频道、新浪红木频道,共同发起组织名为“淘宝会”的活动,活动完全以消费者为主体,以谈文化、觅知音、论红木、淘宝贝的方式,带领消费者走进全国重点红木产地、产区。  活动是红木爱好者俱乐部专门为爱好者、发烧友组织的一次民间活动,已正式推向全国,首站计划从河北开始。与以往红木活动不同,“淘宝会”活动,不仅有新浪红木频道、中央电视台发现
期刊
过完十五,健健就跟着爸爸妈妈从湖北老家来到深圳,他刚满5岁,最近有件事让他特神气,就是头一回坐飞机。说起来,他还手舞足蹈,小脸蛋上全是兴奋劲儿。  “爸爸,铅笔断了,帮我削一下。”  陈师傅从手边一大堆雕刻刀里划拉两下,选了一款锋利的,嗖嗖几声,儿子健健接过笔,趴在小板凳上,继续画画。陈师傅换了把雕刀,落在一只鸟的羽毛上。不远处,是健健的妈妈,也是一名雕刻工。  为了照顾他,陈师傅从去年把他接到身
期刊
吴东平、刘海燕夫妻俩在雕刻这个行业里已经二十余载,曾经的同行、伙伴大部分都转业了,有的也赚了大钱。2005年行业萧条,工价很低的时候,他们也想过要转业,当时一个老师傅劝他们,说他们都已经有很好的技术,放弃了可惜。他们就选择坚持了下来。如今再看,坚持下来是对的。随着行业的繁荣,人才的凋零,他们的待遇开始提升。刘海燕说:“做这一行的很少能坚持下来,我很多以前的同事都转行了。像我们这样夫妻都做雕刻的更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