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夫妻情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东平、刘海燕夫妻俩在雕刻这个行业里已经二十余载,曾经的同行、伙伴大部分都转业了,有的也赚了大钱。2005年行业萧条,工价很低的时候,他们也想过要转业,当时一个老师傅劝他们,说他们都已经有很好的技术,放弃了可惜。他们就选择坚持了下来。如今再看,坚持下来是对的。随着行业的繁荣,人才的凋零,他们的待遇开始提升。刘海燕说:“做这一行的很少能坚持下来,我很多以前的同事都转行了。像我们这样夫妻都做雕刻的更少,或许这也是我们坚持下来的理由。”
  吴东平弯腰趴在刻板上,一刀一刀细细敲打、勾勒,一心只研究着自己的技术。有人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最初在上海,还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也正是吴东平那股认真、踏实的劲儿,赢得了活泼好动的海燕的心。从此他们朝夕相伴,相互守候,最平淡的日子,也最真实。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里更多的是简单与纯粹。
  雕了20多年,吴东平仍旧保持着当初的热情,对交出的每一件作品,他都有着自己的标准要求,达不到那个要求,绝不会拿出手。他负责打胚,妻子负责修光,有时在合作一件作品时,妻子有哪里做的不好,他也会提出意见。常年趴在面板上雕刻,又不爱运动的吴东平,下了班就喜欢上上网,看看雕花图册。刘海燕为了让丈夫多运动,在怀孕时每天都逼着丈夫陪她散散步,终于有一天吴东平不耐烦了,赌气之下带着妻子一口气走了两个小时,说“看你还走不走”。这个倔强又可爱的小伙子,执着于技术,踏实肯干,虽然不善言辞,却有着属于男子汉的柔情与承担。
  夫妻二人远离亲人,12岁的女儿也还在老家,不能经常见面,但他们将对女儿的思念,对安家的梦想,对工作的热忱,用心雕入了作品里。
其他文献
木工技艺是门颇有魅力的艺术活,对明熹宗这位明代天子而言,更是如此。明熹宗朱由校,也称“天启帝”,外号“木匠皇帝”,对木工的痴迷可谓废寝忘食。  据史料记载,熹宗“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当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天启帝却不听先贤教诲,不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整天忙于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于脑后。  熹宗的木活做得很有
期刊
我年轻的时候,学木工是要住到师傅家里去的,给师傅磕了头,拜了师,才能学手艺,而且通常要学七年。虽然非常想学,但由于年纪小,师傅连锯子都不让动,怕弄断了锯条。到师傅家里不能白吃白喝啊,所以米要从家里拿去,柴要带去,还要五六点钟起来给师傅磨豆腐。学徒期间是要交学费的,但是家里穷,没钱给,那就给师傅做长工。  头三年都干了什么呢?洗碗,挑水,抱娃娃。每天早上要把师傅家里的水缸挑满,地扫干净,再洗漱。白天
期刊
“好家具”这个词,总是跟红木古典家具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红木家具太贵,也没想去尝试着了解。其实,在被国家认可的33种红木木材中,有些并不贵,家具价格甚至低于一些品牌的复合材质家具。  而对于高收入的人群,他们敢去了解,敢于在能力范围之内尝试买红木家具。甚至当初有人借钱、贷款去买红木家具。当时我还不能理解,但现在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超前意识了。因为当几年很快过去,买复合家具的人要更
期刊
此件小柜为一对(长79.5厘米,宽 39厘米,高131厘米),通体用紫檀木制作,造型结构仿明式。柜身四立柱的外角打圆,有明显的侧角收分。这种矩形俗称圆角柜。正面对开两门,中间安活插栓。两门板心沿边框起绦环线,绦环内又套雕三组小绦环。上不铲地浮雕螭纹各一条。中部铲地浮雕寓喻“喜鹊登梅”或“喜报春光”或“喜上眉梢”之意的梅花和喜鹊纹饰。下部铲地浮雕象征吉祥、太平的四灵之一的凤纹及灵芝纹,寓喻“吉祥长寿
期刊
前不久,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红木》国标或将修订。近一阶段,有关《红木》国标修订的征求意见会也召开了若干场次。一个标准的修订,如此的声势浩大,可见该标准牵动着太多人的神经。作为标准修订的主导单位,如此的广泛听取意见,是非常积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这样的征求意见,才使得各种声音涌现出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红木》国标应该尽可能多的吸收一些树种进来,扩大其树种的涵盖范围。  2.《红
期刊
檀香紫檀丝翎檀雕花鸟圈椅二椅一几,是深圳宜雅新作。在这幅作品中,宜雅将丝翎檀雕和明式家具,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融合。与宜雅以往大气又不失文墨的儒雅风格不同,此件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春意。  宜雅大胆、巧妙的将独特的花鸟檀雕技法,植入到明式家具的典型作品素圈椅中,在背板上巧妙的植入一花、一鸟,看似简单却极具功力。首先,此件作品在背板构图上,颇有八大之风。花鸟所居位置恰在靠背板黄金分割线之上
期刊
近日,一篇题为“《红木》国标:你不要成为扼杀红木产业的千古罪人”的文章,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各大家居、红木家具、艺术网等相关网站争相转载,但不论在百度里搜索文章标题,还是“《红木》国标 不要 千古罪人”几个关键词,排在百度最前的转载网站,一直是新浪家居新浪红木频道。紧随其后的便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的博客及文章首发网站的红木网。  不得不感叹新浪红木的点击率,同一篇文章,即便新浪红木非首发,仅
期刊
上传网络杂志是一份极其机械枯燥的工作,但如果让我离开这个岗位,我想我会坚决地说不。当我上传第五百篇文章时,我甚至爱上了这份“枯燥”,也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文章。  电子报刊的制作流程,是毫无悬念的,网络编辑只需如机器人一样,原封不动地将杂志一页一页添加到软件中,机械地编辑过后再一页一页地将它们输出,传到网上,这样,一本电子版的杂志就诞生了。  曾经一度为这样寂寞的生活感到绝望,就像独自行走在沙漠中的
期刊
近日,《红木》杂志及其创办的红木爱好者俱乐部,携手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红木频道、新浪红木频道,共同发起组织名为“淘宝会”的活动,活动完全以消费者为主体,以谈文化、觅知音、论红木、淘宝贝的方式,带领消费者走进全国重点红木产地、产区。  活动是红木爱好者俱乐部专门为爱好者、发烧友组织的一次民间活动,已正式推向全国,首站计划从河北开始。与以往红木活动不同,“淘宝会”活动,不仅有新浪红木频道、中央电视台发现
期刊
过完十五,健健就跟着爸爸妈妈从湖北老家来到深圳,他刚满5岁,最近有件事让他特神气,就是头一回坐飞机。说起来,他还手舞足蹈,小脸蛋上全是兴奋劲儿。  “爸爸,铅笔断了,帮我削一下。”  陈师傅从手边一大堆雕刻刀里划拉两下,选了一款锋利的,嗖嗖几声,儿子健健接过笔,趴在小板凳上,继续画画。陈师傅换了把雕刀,落在一只鸟的羽毛上。不远处,是健健的妈妈,也是一名雕刻工。  为了照顾他,陈师傅从去年把他接到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