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寓德于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使命。现代教育的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更加体现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教学与教育的统一。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感染,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与教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教师应承担的重要使命。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寓德于教学的效果更好,本文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加强自修是前提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也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除了同学,就是教师了。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超过其所教学科知识本身。不难推断,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的教师,虽然不一定会使教出来的学生道德败坏,人格扭曲,但应该说很难完成学科德育渗透任务,很难促进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养成,即使教材中有很好的德育渗透素材也可能视而不见。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素质,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应有自然诚实,乐观自信,充满热情,有高度责任感的品格。同时我还觉得,我们的教师也应该追求那种大气与豪气,具有极高的亲和力等等优秀品质。虽然我们的教师是平凡的,但肯定充满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只有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因此,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二、增强意识是重点
  这里首先要纠正我们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某种偏差,比如有的教师觉得德育工作是学校党、团及少先队组织的事,是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这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应该说,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广大教师贯彻教书育人的基本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的内驱动力。中小学的“德育大纲”及“纲要”都强调,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学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实施德育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教师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有关组织、有关领导和班主任的任务,学校所有教职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正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
  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领导,基础在教师。学校领导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切实改变观念。要从深层次去认识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作为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德育大纲,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讨论,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是一个“传道者”,教学与教育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而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三、适宜探索是关键
  “适宜探索”的基本意思就是研究用最优的办法来实现最佳。学科渗透德育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无论从性质、内容、特点等,还是从原则、渠道、方法等方面都有其丰富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我以为,就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原则、渠道、方法等方面切实加强探索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也可以说对每一位教师来讲是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对于每一位教师个体,因从事的学科及教学对象不同,还有学生的经历、经验不同,甚至还有地域人文环境的不同等等,这就给教师的“适宜探索”既框定了客观,又能使教师依据客观,尽可能地实现最佳的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我觉得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知识性原则,情感性原则,随机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就学科德育的显性和隐性而言,在原则的把握上还应因科而异。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还贵在细水长流,潜移默化,这也应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从某种角度上看,要结合学生实际,讲究艺术地、有针对性地施以德育渗透。如结合教材定点到位,通过讲述分析论证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介绍知识背景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体验中进行德育渗透等等。
  学科教学实施德育渗透,教师的情感态度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的“德”之情饱满,必然给学生以良好的感染,同时学生也愿意接受教师所传导的信息。这就要求:一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情况,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既了解个性,也熟知共性。二是教师要抓好教材中富有德育因素的内容,选好时机,激情引趣,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创造共鸣氛围。三是着眼于诱导,打破单纯注重知识和智力的界限,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以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绪,对学习的内容有饱满的热情,对学习中的困难肯于积极地克服,并能通过一段时间或一个时期的自我锻炼,形成优良的学习品格。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有热爱什么、反对什么、憎恨什么、愿意做什么、必须要学好什么等等太多的培养内容和倾向,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科教学,积极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以为,在学校中,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固然重要,但学科教学的德育,往往更能具体化地给学生以教益。
  
其他文献
学位
行政首长问责制既是行政管理领域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文通过行政首长问责制度文本和典型案例的角度,分析我国行政首长问责制实施的现实困境和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实施“节能减排”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础能力,这种能力是提高表现能力的基础.rn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应该说他们生活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才能变成学生的写作内
探究实验作为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载体,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而热点之一就是测物质的密度,笔者就利用漂浮(或悬浮)这一转换思想测质量,进而测密度,谈一下浅识。  [问题]利用量筒和水可知漂浮(或悬浮)物体的质量。  [分析]由物体漂浮(或悬浮)的力学条件知:   F浮=G物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   F浮=G排  从而G物=G排   M物=M排=ρ水V排(ρ水已知,V排可测)
习作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生活情感的具体展现。习作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习作教学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习作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从他们的习作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以及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生活是习作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习作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把习作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学和育人两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服务,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与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创新精神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而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是
市政园林开展绿化工程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从而给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实施中,施工管理至关重要,但当前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宜居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园林绿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当前,城市园林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对园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中国、美国和印度三个国家的卫生服务系统,评价其卫生服务的现况。   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将卫生系统定义为“按现有政策整合机构和资源,通过各种以促进健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