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人文教育,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开拓思路,有所创新,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新的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关键词:教学;实践;认识;提升
  “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的培养”。高校体育应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本文通过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以及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进行实践研究,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挖掘体育与素质培养相交融的模式。
  当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弘扬人文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的:“一切都要求重新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文化内涵”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喜爱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以便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充分说明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需要一种具有观察能力、判断力、适应力和创新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为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世界,需要很高的人文素质、很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很好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等。
  以体育为载体“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健康、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富有情感和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就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在学传授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强身健体等功能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要求它能够在培养学生创新和进取的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国际化和多元化的视野等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贯彻人文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案例分析
  体育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合理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将体育课程建设成体育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近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行为的培养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利用体育课现选用几个教学实践案例进行研讨。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案例(1) 在教学中,所有游戏教材,只将游戏的名称告诉学生,然后给2—3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且制定规则,接下来分组进行游戏,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在将正确的游戏方法告诉大家进行比较。又如在游戏“改换追击目标(贴膏药)”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原来的游戏方法中逃的人以逸待劳,追的人越追越累,常常造成“耍猴”现象,可否改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贴——被贴者追,原追者逃”的游戏形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采纳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总结时教师对这位同学的创新意识进行了表扬,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这位同学鼓掌。这样表扬激励的话,即提高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其它同学的创新欲,使学生乐于创造。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学生的创造性解答明显不对时,教师也要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维系他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充分体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性。可见,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使教学实践中的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案例(2)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而且在这一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更把人文教育的内容予以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人文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案例分析:思维的独立性,是指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具有独立性思维的人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疑问,力破陈新,锐意进取。也就是探索推进人的心态由“从众心理”向“独创心理”转变,以此缓解个性的压抑。所以,教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由“我看大家”的“从众心理” 向“大家看我”的个性心理转变。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脑,让学生去进行个体实践,这也正是人文教育中所提倡的要给学生以“人”的自由。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引导、启迪,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关键是让学生“会”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习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提出新见解、新看法。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案例(3)在“体育锻炼、饮食与体重控制”一课的教学中,以“如何稳妥控制体重”为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参与到讨论中去,适时、适机地进行引导、点拨。通过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每组最后总结出一个观点,让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第1组学生: 通过节食来控制体重。第2组学生: 通过减肥药物控制体重。第3组学生: 通过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根据这几种方案进行辨析,马上有一位同学站起来,用实例证明了前三种方案都是不全面的,最后学生们在自己讨论、辨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合理的饮食+科学的锻炼”才是“稳妥控制体重”的结论。学生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光组与组之间的争论很精彩,同一组内、组间的讨论也很激烈,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且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充分体现人文教育中强调的与人合作、和谐共进的精神。
  案例分析:努力营造“讨论式“的课堂氛围,采取交流、评论、辩析、质疑等形式,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观点的分歧处展开讨论,让学生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在合作中锻炼能力、发展思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体育教学案例的实践证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树立起人文教育的理念,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以体育为载体,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承担起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拓展体育教育功能,服务与社会。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实践,把人文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点。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教育,高校体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以及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进行实践研究。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并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实践,挖掘体育与素质培养交融的教学模式,为当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似水的流年,不知铭刻着多少快乐与哀伤。只是那些过往无论是悲是喜,都会如烟尘般随风飘散。却又会在某一个突然静默的夜晚,恢复如初,泪流满面……  ——题记  红日西斜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躲过凸凹不平的柏油马路上肆意流淌的污水,沿着这条小街道前行。我的家便在这条街道上,小街道偏僻而陈旧,仿佛这条街道,连同街道上的人,都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我疲惫地回到小院,却发现家门禁闭,抬手敲门,手与木质门撞击,发出
期刊
一、教材与教学分析对象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快乐出发》,它选自高教出版社俞国良主编的《心理健康》教材第三单元第12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使中职学生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培养健康快乐的心理品质。本课是在前一课了解情绪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深入,使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并了解每种情绪对人的影响,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拥有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写作“教学案例(课例)”最一般的目的,就是用于组织案例教学。案例(课例)研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为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思考留出广阔的空间,能促进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以完全平等的身份进行民主的讨论,能最充分地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因此,许多案例(课例)研究学校以“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等方式,搭建“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习交流和校本研修平台,实现“教、研、学、训”的结合。我们认
期刊
摘 要:壮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壮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神奇绚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广西不仅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而且广西壮族的音乐资源也异常丰富。一直以来,壮族民间音乐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及地方特色早已成为壮族文化中的主要构成,但迄今为止,国内高校专业音乐教学中尚无系统、全面介绍相关内容的专门教材。因此,着眼于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完善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广西壮族民
期刊
摘 要: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幼儿教育主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爱心教育的基本是爱的教育。既要有爱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也要有实际的诠释。让孩子明白爱的含义只是开始,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孩子在生活中付诸于行动,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爱的教育不只是教师和学校的的事。伴随孩子去实践最多的是家长,实践的主体是社会。所以,真正的爱的教育更多的事需要家长的参与、社会的支持。爱的
期刊
摘 要: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特点,在课堂上建立和谐、民主、热烈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强调评价模式,形成创新性立体参与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激发兴趣;启发创新;积极改革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必须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规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
期刊
摘 要:随着Java语言在IT业界的盛行,《Java程序设计》课程已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骨干课程之一。然而从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复杂难学。为此,本文针对当前在Java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地分析探讨,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方案。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Java;课程;教学方法;  Java语言由于其诸多优点,如面向对象、跨平台性、多线程等特点,
期刊
摘 要:本文笔者拟通过论述英文报刊阅读模式,多角度阐述英文报刊阅读模式对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独特作用。笔者积极利用生活中的新活的阅读资源,创新英语阅读教学途径,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关键词:英语报刊阅读模式;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教学  一、英文报刊阅读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1.《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如何突出本学科的特点、如何抓住学生求知的心,要靠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创设情境要依据教材内容,采用适宜形式,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关键词:依据教材;潜心设计;激情探究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学生应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学科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有许多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兴趣,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期刊
摘 要: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有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其次,以技巧为指导,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方法及技巧。再次,以练习为实践,循序渐进地加强训练。  关键词:方法与技巧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的地位。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