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图丽新款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丽是一家具有60年光学镜头设计和生产背景的全球知名的专业镜头厂商。其镜头一直以做工精细、性能优异、性价比突出而著称。2010年7月,图丽正式推出了AT-X 16〜28mm F2.8 PRO FX超大广角变焦镜头。近日,笔者有幸试用了《摄影世界》提供的这只新款镜头。
  
  观感和做工
  
  图丽AT-X 16〜28mm F2.8 PRO FX镜头一上手就感觉到它全金属外壳的沉稳,约950克的重量,以及133.3毫米的身长,让人感到厂家用料的扎实。镜头前组镜片像鱼眼一样的凸出设计非常“唬人”;它提供了16〜28mm的超广角变焦、拥有F2.8恒定大光圈、支持全画幅FX格式。
  从资料上得知,这款新镜头搭配了新开发的非球面透镜片以及超低色散镜片,以保证良好的成像质量。镜头采用13组15片镜片结构,前组采用了1片P-MO非球面镜片,后面采用了2片非球面玻璃镜片,以及3片SD超低色散镜片,具备高解析的细节表现、低失光和良好的畸变控制。
  镜头采用了内对焦和内变焦设计,镜身的长度在操作时可以维持不变。跟图丽其他镜头一样,AF/MF(自动/手动对焦)切换是以推拉调焦环来完成,并实现了全程自由切换对焦。这款镜头采用了全新的AF对焦系统,使用的GMR(高密度磁力传感器)元件,有效提高了对焦性能和对焦速度,AF驱动采用了高静音DC对焦马达,使用了新开发的“SD-M”(Silent Drive-Module,即安静驱动模块、驱动及减速齿轮一体化模块),使得AF过程更为安静。
  尽管这只镜头沉甸甸的,但操作手感良好。变焦环比较宽大(比我常用的佳能原厂EF 16〜35mm F2.8 L Ⅱ USM要宽),变焦的过程转动平滑、阻尼适中。同色同质的橡胶变焦环、调焦环的花纹凹凸明显,防滑性能较好。镜头卡口部分设有橡胶防尘环,具备了一定的防尘和防水能力。
  对比其他原厂同类镜头,这款图丽镜头最大的不同是,前端镜片呈凸起的灯泡状,相应设计采用了固定的遮光罩和外口镜头盖。消光植绒的一体式的遮光罩,除了起到部分遮光作用外,最大的用处就是随时保护镜头前凸的第一片镜片,让人可以安稳地使用这只镜头。由于镜头前组镜片向前凸出的设计,使得该镜头无法装载CPL等滤色镜。
  
  实拍感受
  
  这款图丽镜头的焦距为16〜28毫米,最近摄影距离是28厘米,最大摄影倍率1:5.26;光圈调节从F2.8〜F22,采用9片光圈叶片设计;变焦比仅为1.75倍,做得比较保守,相对我手中的佳能原厂EF 16〜35mm F2.8 L Ⅱ USM镜头,在焦段上有所保留。不过正因如此,让我对它的画质充满了期待。试用期间,我常将它挂在我的佳能5D MarkⅡ上当挂机头用,前后带它上了长城和扫街。这只镜头总体表现让我满意。
  超广角镜头能够带给我们一个远超出人眼的视野。它独特的变形效果,使被摄体本身形状和我们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有所不同。但由于镜头设计和制作的原因,大多都有变形的不足。图丽新款16〜28毫米超广角变焦镜头在畸变控制上,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从拍摄的图片直观上看,画面边缘的影像基本上没有产生因畸变造成的失真(参见图3)。
  至于画质,从画面中心到边缘成像,质量一致性地好,解析度也比较高;全程没有明显的边缘失光现象和明显的暗角;该镜头的色彩表现艳丽,略有夸张,饱和度比较高,给我以通透、锐利的印象(参见图4a)。它在F2.8光圈全开时,画面背景虚化能力上表现得相当柔和漂亮,因为在弱光环境下,恒定F2.8大光圈对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参见图4b)。
  广角镜头的眩光控制是个不好解决的难题,出现眩光是不可避免的。图丽16〜28毫米超广角变焦镜头因为视角广、镜片用的比较多,尤其是第一组镜片明显凸出,容易在画面边缘折射产生明显的彗形像差和彩虹状双环眩光。
  通过试用,我发现这只镜头的眩光确有特色。当它直接面对阳光时,小光圈时很容易在太阳周边产生一个彩色光环,相对太阳位置的不同,光环的圆合程度也有所不同。而其他同类镜头在同等条件下,普遍存在放射性眩光,而在这只镜头上,相对出现得较少或者没有(参见图5a)。当阳光处在画面边角时,其对角线位置很容易产生双“彩虹”似的眩光。其眩光产生的弧度和形状,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弧度越长(参见图5b);光圈越小,弧度越短,甚至产生变形(参见图5c)。阳光所处位置不同,眩光形状也有所不同(参见图5d)。
  眩光对摄影是把双刃剑,如果有摄影师能充分利用这只图丽镜头产生眩光的特点,化腐朽为神奇,一定能拍出与众不同,让眩光也美丽的片子。
  因此,该镜头的这种独特的眩光控制特性,会让摄影师很难掌控,可能会产生爱恨交加的感觉。
  
  试用结论
  
  笔者个人认为,图丽AT-X 16-28mm F2.8 PRO FX镜头是一只适合纪实、风光,以及建筑摄影爱好者使用的全画幅超广角镜头。它不论在畸变控制能力、成像质量,还是操控性能、手感上都堪称优秀。历来副厂镜头一直以性价比突出而著称,喜爱拍纪实类题材的影友们,除原厂超广角镜头外,不妨考虑下这款性价比相当高的镜头。
其他文献
总记得小时候同父母一起去弄堂里拜访朋友的情景,当时我总是极不情愿。想到那里下水管道的不悦气味、狭窄的楼梯以及冷不丁在人眼前一掠而过的老鼠,我就有些害怕。很显然,当时我未曾想过,有一天我会挎着相机穿梭在我故乡的这些历经沧桑的街巷,并乐此不疲,而这些街道却不可避免地逐一消失在一刻不停的城市发展进程中。  2006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开始拍摄上海最老的石库门居民区之一:大中里。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这样的生
期刊
在城市待久了,难免生出想要出去透透气的念头。偶尔跳出自己的圈子,去欣赏一下不同的风景,看看不一样的人生,感觉很好。那时刚好是春节过后,在几个爱好摄影的朋友提议下,我们便踏上了去甘南的旅程。一路上梵音袅袅,法号声声,不知不觉中便到达了此次旅行的目的地——郎木寺小镇。  每年的正月十三,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瞻佛庆典,周边大大小小的寺庙纷纷将珍藏的巨幅丝绸佛像取出,以供膜拜瞻仰。我们提前一天抵达,由于海拔
期刊
上世纪40年代,在大多数东亚摄影家们都或多或少地被战争所裹胁而没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的时候,张才却有机会得以悠然漫步于上海街头,拍摄他所感兴趣的世间景象,也为中国摄影史之链接续上了缺失的一环:都市摄影。    20世纪上半叶,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具现代性的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舞台,也为摄影这个相对而言是最新的视觉手段,预留了可以施展身手的巨大空间。  然而,从现在可以获得的材料
期刊
上海分社摄影部是个年轻的群体,既有80年代毕业的张明、任珑,也有从部队转业的陈飞,90年代运动员出身的新华社摄影记者第一“高人”凡军,新世纪的大学毕业生刘颖、裴鑫。他们在分社几代摄影记者的言传身教下,已成为新华社在大上海摄影报道的生力军。  从他们不同的拍摄视角和各时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这座承载着中国发展进步历史的辉煌城市,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完成报道任务,更多的是想着为历史,为后人留下更
期刊
一    也可能因为交往圈子小,我没碰到过真正的上海人。在我的理解里,纯正的上海人应该是上海原住民和他们的后代(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前,是松江府辖下的一个属县,人口仅有27万——编者注)。很多人吹嘘自己是上海土著,其实也是外来的,比如是从浦东过来的。  我的父辈也是从上海郊县迁来的。我在上海徐汇区襄阳南路的一条弄堂里出生,一住就是50年。那套房子是父亲来上海后跟单位借的,后来“顶”了
期刊
人们都会记得,2009年岁末和2010年年初,北京连续降了几场并不多见的大雪。清晨醒来,雪还在不停地下,我急忙全副武装、兴致勃勃地走出家门。  漫天飞舞的雪花使京城披上了一身银装,分外妖娆。大街小巷,布满了积雪,路上行人车辆很少,而清洁工人们早早进入自己的岗位,他们身着橘红色的制服,奋力挥舞着扫把和铁锹,为人们清扫出一条条出行的道路。我躲在路边的汽车后面,通过镜头发现,一位中年清洁工人的衣帽沾满了
期刊
前段时间的“郭晶晶红外门”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虽被证明作假,但将红外摄影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事实上,红外摄影的基本原理与普通摄影相同,皆为利用光线反射成像。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红外摄影并不具备透视功能。只有了解了它的原理,才能纠正一些片面、粗俗的看法,还它一个清白。由于红外影像与我们日常所见影像差异较大,飘渺、诡异、梦幻等词语常被用来描述这一奇特的记录效果。  我们日常所用的数码相机以可见光为基准
期刊
之前的连载,我曾多次提到要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摄影作品。这之后的6个月,我们先暂时搁置商品摄影的问题,讨论一下人物摄影。  这次首先介绍拍照的背景。  我是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才决心要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的。这已经是美国柯达彩色胶片进入日本市场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商业摄影师这个职业还不太普遍。  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去拍摄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而且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拍摄一本毕业纪念册。真正让我下
期刊
时间:2010年10月31日晚7点  地点:武汉某咖啡店,在几盏聚光灯的照射下,宋刚明和学生们开始交流摄影心得。学生们来自宋老师组织的摄影研修班,都是喜欢摄影的社会人士,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走到一起。桌上放着几台苹果笔记本电脑用来放映学生作品,老师对作品的点评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老师:宋刚明(长江学院影像学教授、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学生:吴海广/杨军/张龙/赵明/张忠/唐志斌/陈丽/夏子嫒
期刊
2010华辰秋拍影像拍卖专场预展于2010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个展览只有三天的时间,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目前最好的摄影博物馆”,有不少摄影界的人士到场观摩。拍卖过后,许多原版老照片、以及当代影像的限量作品、孤品已成为不同藏家的收藏,散于各处,使这次的集中展示的机会显得更为珍贵。  在这次展览上,出现了一些尚未载入中国摄影史册的摄影师和作品, 如皮埃尔·约瑟夫·罗西耶、汉茨·冯·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