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培肥的影响

来源 :现代化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扰动强度及作用强度不同,进而对土壤理化性质、基础肥力等产生不同影响,最终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土壤耕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机械化耕作方式,如旋耕、翻耕以及深松耕等的应用使土壤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文章综述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培肥的影响,旨在为农业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实现玉米秸秆回收利用,提出一种玉米秸秆回收机,通过刀轴上螺旋排列有长粉碎刀和短粉碎刀,可将垄沟和垄台位置玉米秸秆破碎、回收;再经绞龙的推动揉搓和绞龙上的动定刀片再
机柜作为机房设备的基础单元,正成为影响IT设备性能发挥的重要角色。不能从柜子的物理规格角度,而应更多地从系统角度认识机柜。
(湘潭大学 外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阅读读解过程中存在着“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互动交流模式”等三种不同的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读解方式;“自上而下模式”是学习者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整体推测、预料而确立假说,然后对文献进行阅读并确认假说的读解方式;“互动交流模式”则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和“读解文献”的相互交流从而完成读解这个过程。“
本文介绍科斯顿·马尔卡耶主编的《语言学百科词典》中 ,由迈克尔·麦卡锡执笔的词条“词汇和词汇学” ,详细介绍了词汇学的覆盖范围 ,并讨论了词汇在转移生成语法框架内的作
为了选育适宜北部高寒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黑交13-140为母本,黑交01-1032为父本,采用了杂交、航天诱变及分子设计等育种方法,育成了极早熟大豆新品种合农89,2019年由黑龙江
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有监督和无监督学习将神经网络分为前馈神经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详细分析了两类神经网络的特点,综述了
菏泽甜瓜已经形成规模化的栽培,但是由于立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甜瓜品质、产量,严重时会造成甜瓜的绝产。为了寻找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选择不同的药剂对甜瓜立枯病进行防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