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分制的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现行的学分制还存在诸多问题,而美国是现在推行学分制最成功的一个国家。本文阐述美中高校学分制发展历程,并分析当前美中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实施现状和缺点,最后提出几条对策以期完善我国学分制。
  【关键词】学分制;美中高校;比较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规定和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及学习进度的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把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美国高校是实行学分制最早的国家之一,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较为完善的学分制体系。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选课制”以来,经过几十年实践,现在几乎全国高校都实行学分制。针对美国的学分制,我们应借鉴其精华,并结合中国实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道路。
  
  一、当前美中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实施现状比较分析
  
  (一)目前美国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实施现状
  伴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选课制的出现,学分制在美国逐步确立,它有效地适应了美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各高校是千校千面,所实行学分制也略有不同,但仍有共性。
  1.真正的弹性制度
  美国高校在实行学分制过程中采用弹性学制,学生的年级确定不以学年划分,而是随学分而定级。从初学到考取24个学分者称为freshman,25至55个学分者称为sophomore,56至89个学分者称为junior,90学分以上者称为senior修完120-180学分即可。学生可以采用全日制学习,部分制学习,也可以中途退学,复学后以前学分仍有效。但麻省理工学院明确表示“不适合于打算通过延期或利用业余时间来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本科生学位课程普遍需要4年全日制学习才能完成,最高期限不得超过6年。
  2.倡导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最早由美国实用主义的教育学家约翰·杜威于20世纪初提出。在通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美国高校通常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所有学生都学习文理课程,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在美国,越是著名的精英大学,越是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尤其是重视那些经典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大约在20%左右)。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大学的本科热门专业长期以来都是一些人文学科,在中国高校一向无人问津的历史专业,在耶鲁大学却是头号热门专业,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专业是最热门学科。当然美国普通本科院校或者社区学院里面,通识教育的地位没有精英大学里面提得那么高。它们强调更多的则是电力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性教育。
  3.学费经济合理
  学分制相对于学年制而言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完成学业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美国大部分学校都是以12个学分为基准交学费的,不论你一个学期选多少个学分,你所交的学费都是按照12个学分算的。学生也可以在个人学习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花同样的钱,在一个学期中选尽可能多的课程,提前毕业去工作或者读研究生。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资金,以尽可能少的耗费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4.学术顾问指导制度(导师制)
  美国大学实行的是一种以自由选课制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为了加强对学生选课和专业发展的指导,美国各大学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学术顾问指导制度(简介导师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就极力推行学生顾问指导制度,目的帮助学生在专业,身体,情感,精神,社交上全面发展。导师制是个性化教育的产物,也是自由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的有益补充。
  5.相对自由的转专业制度
  学生在选择系科和专业领域上比较灵活,他们可以随时改学其他系,科,并按照自己所选定的系科选修每学期的课程,只要学完本专业所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就可以毕业。学生若中途改选其它系科,除互相承认的共同课程外,需重新累计学分,因此转系(专业)意味着学生拿到学位将花费更多、更长的时间,交纳更多的学费。
  (二)目前我国高校学分制管理的实施现状
  中国1978年以来在高校开始实行恢复学分制的试点,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
  1.实行学年学分制
  中国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传统的学年制与完全学分制的一种折衷形式。学年学分制尽管对每门课程都规定了相应的学分,但是它对修业年限有明确规定,并且弹性不大,仍然以自然班为教学单位,因而从本质上讲,学年学分制仍属于学年制。近几年来,北京高校逐渐试行弹性学分制,如修满学分就可提前至两年半或三年毕业,但是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有的人要延长毕业时间,但硬件条件跟不上,学校就无法保证他们的住宿问题,会给学校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问题。
  2.专才教育
  建国初期在高等教育方面,模仿苏联以专才教育为主导。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和改革过分专业化的教育模式。近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扩宽专业口径、重视文理渗透、重视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改革,体现了对“通识教育”的重新重视。以浙江大学为例,学生入学后经过一年多的基础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对专业的了解,确认主修专业。
  3.按学年收费
  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是按学年收费的。2007年,北京15所大学试行按学分收费,上海江苏高校也试行改革,按学分收费是一个趋势。制度比较是理想,但是目前在中国很难试行,一种制度不是单一的,需要很多配套的制度。
  4.导师制流于形式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中,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导师制,有的高校也在本科生教育中试行导师制,但多限于粗略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5.转专业困难
  我国各高校对转专业规定不同,但是总体上都对转专业有所限制,比如必须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申请,要申请并通过上级批准,成绩必须优异等。比如中山大学规定,学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若原来专业成绩积点达到3.0,并通过笔试、面试等形式则可以转专业。山东大学规定,学生在所学排名10%的考生可以免试转专业,其余要通过考试来转。
  
  二、美中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一)美国学分制管理的不足
  美国学分制是一种体系完善、功能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其优越性,比如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习年限的灵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和学绩察的精确性等[1]。但任何体制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它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平等。
  学分制给与学生选择课程的相当大自由,只是对学生提出了数量上的要求,只计算学习的分量,体现的是不同学科间共同的时间标准,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所受训练的质量规定,忽视了不同学科间的难易差别,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不平等。
  2.美国学分制易导致学生唯“学分”至上的不良现象。
  学分制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毕业的标准,造成学生唯“学分”至上,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而选择一些容易的课程,有的甚至出现讨好任课教师要“学分”的不良现象,忽视了学习的质量,误导了学习的目的。
  3.忽略了课程学习的整体性。
  美国各大学的学分计算不一致,尽管“各大学之间允许相互承认、转换和累积学分”,但校际间的合作在程序上还是很麻烦;学分制在允许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时容易破坏学习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且难以保证学习质量[2]。
  (二)中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在我国高校发展进程比较缓慢,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修的内容太多,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太小
  目前工科四年制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课内总学时一般已达3000学时,即使是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或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在大量必修课的压力下,也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选学[3]。
  2.学制缺乏弹性
  我国高校大多实行学年学分制,修业年限缺乏弹性,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必须完成学业,否则按结业处理或被退学。国家在毕业证发放工作中的某些规定未与学分制接轨。不能毕业的学生,因住宿、学校教育成本以及学籍管理等原因不能继续留校,这样的学生又没有组织起来进行规范的管理。
  3.师资难以满足需要
  我国高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有的高校师生比竟达1:18,学校内部已经出现结构性失调,规模、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矛盾比较突出[4]。同时衡量教授业绩的尺度主要还是科研成果,导致教师工作重心不在教学,教师隐性和显性流失严重。学分制的核心是要开设足够多的优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而优质课程的设置要求优秀的教师,师资不足或流失将使学分制的施行大打折扣。
  
  三、美国高校学分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1.实行弹性学分制
  实行弹性学习制度,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毕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根据需要放慢学习进度,延缓毕业。
  2.人才培养上,应坚持通识教育
  通才教育是实施学分制的前提。我国高等教育实施了半个多世纪的专业化教育,大学被认为就是培养专门化人才的,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事实上,仅靠几年的大学学习是培养不出专家的。毕业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长期努力,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为了培养这种自由发展的“通才”,美国高校一般要求专业口径要宽、专业界限要淡化,无需专业与社会职业门类的完全对口,学生可以通过主修课与选修课的不同组合,形成学生自己的专业化领域。当然,通才教育不是不要专业,两者的比例要视不同学校而定。这里高校指的是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因此,专业教育完全可以移至研究生阶段,而本科阶段更应强调通才教育,为其日后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宽厚的基础。
  3.按学分收费
  这样比按学年收费更科学更人性化,学生也有更多的自主支配。学分收费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业所交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010年9月开始,武汉大学将推行按学分收费制度,本科生学费将直接与所修学分挂钩,这是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一项探索,至于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5]。
  4.本科导师制
  导师制是施行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导师可以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6]。导师制是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实施导师制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正在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在校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相对缺乏,很多学生难以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所以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导师制使非常必要的, 而且势在必行。
  5.加大专业设置的自主权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分权制国家,教育管理的权限在各州、大学有很强的独立性,各大学可自主招生、自行决定所开设的课程和进行教学改革等。中国民办高校则很好的借用了美国的这些制度,及时开设了与时代、社会、企业要求相吻合的专业,如宁波的大红鹰学院、泉州仰恩大学等一些私立高校,他们的专业新颖、课程新颖。但公办高校在这一上,步伐相对较慢,必须经过不断地论证与多重审批。因此,加大公办学校设置专业的自主权,学分制的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6.建立相对自由的转专业转学制度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不了解大学以及专业。被录取之后,不仅很难转换专业,更难转换大学,即便是转到低一层次的学校。这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不利于大学之间的竞争。有一些高校在校内推出转专业政策,但只限于成绩优秀的极少数同学。但是,大学生要转变自己的“学校身份”却十分困难,要么回到高考,要么等待考研,考试成为改换身份的最可能途径。因此大学需要建立相对自由的转专业制度和适当的建立转学制度。
  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学校采用哪一种学分制,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学分制产生的背景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与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地理及人口等因素有关。美国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做法,既有历史传统的延续,又有与时俱进的考虑。而我国各高校结合国情、区情、校情摸索总结出来的各种学分制管理模式,至今尚未形成真正称得上中国式的经典模式,其特征没有美国学分制那样清晰。
  
  参考文献
  [1]马赛郝智秀.学分制在哈佛大学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兼论美国学分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J].高教探索,2009(1):5-9.
  [2]戴文静.中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李志宏.美国、日本、中国学分制之比较及完善我国学分制的设想[J].教学改革与研究,2005(3):12-13.
  [4]李联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综述[J].高等理科教育,2002(5):41-44.
  [5]武汉大学今年起将推行按学分收费制度[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10/03-10/2162599.shtml.
  [6]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55-58.
  
  作者简介:柯莉群(1985—),女,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公安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安队伍的不断壮大,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警务保障体系,服务好民警、服务好基层、服务好中心工作,成为公安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图式理论强调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理论给予阅读教学的启示之一就是我们能够通过设计适当的阅读前期任务来帮助学生创建缺失的背景知识或激
土地确权是我国铁路土地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优化铁路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创新与改革,铁路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本
“做企业不能安于现状,只有拿出更高端的产品才能巩固自身的优势,建立品牌,进一步占领市场。”在青岛这个纺机企业“扎堆”的地方,东昌纺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起强是当地企
期刊
新时代的背景下,做好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尤为关键,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如何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这就不得不提到档案信息服务评估模式的应用,这些评估模式都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人类涌入城市,使得路面交通负荷量增大,堵车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想要疏解路面交通,加快城市建设,方便人们的出行,就出现了地铁隧道工程.
7月13日至15日,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2016年会暨森林公园主体功能和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在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甘肃省天水市隆重召开.rn本次会议由中国林学
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监督,完善国有企业内、外部监管制度.作为内部监管的重要形式—内审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自已的工作经历和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