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 :黑龙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发现了当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在本质上是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
其他文献
为解决数学分析中的最佳常数问题,给出几种证明最佳常数的常用方法,即Schwartz积分不等式、Lagrange中值定理、构造特殊的函数列等方法.讨论了最佳常数的确定往往是根据等式成立时来确定的,并验证了最佳常数的有效性,提供了灵活多变的证明方法,提升了证明技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控制测量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讨论,分析了控制测量课程下的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控制测量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即激发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控制测量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的策略:教师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意识,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控制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开展第二课堂,促进课程思政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将控制测量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能更好地满足社
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从优化课程体系、壮大师资力量、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开展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进而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物联网人才,促进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探讨了基于教学能力提升的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教研室共建策略.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表现在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能力不高.从开展课程教学指导、促进课题项目合作、加强师资培养合作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教学能力提升的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教研室共建策略,以期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力量支撑.
观察精覆力骨合剂联合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其应用前景.选取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精覆力骨合剂,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分析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值、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主症与次症单项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中轴骨(
分析了假酸浆毛状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对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与测定进行分析.优选出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配制比为1:20,提取时间控制在40 min,提取温度设置在70℃,得到黄酮提取率为8.3%.采用滤纸片法对黄酮进行抑菌活性检测,测得提取出的黄酮对大肠杆菌抑菌浓度最低为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浓度最低为1.5 mg/mL,且随异黄酮浓度升高抑菌作用越明显,说明假酸浆毛状根中黄酮是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可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防腐剂.
提出一种比较实际的人群交往网络模型,在此网络模型中,节点的偏好连接与随机连接共存.通过数值模拟疾病传播过程发现,概率p减小,随机连边增加,会导致SI型疾病传播时间缩短、SIS型疾病中节点染病密度增加、传播阈值减小等相关不利影响,但在SIR型疾病中会有相反的变化:感染概率一定,较小的康复概率中,I态节点密度减小;较大的康复概率中,I态节点消亡时间缩短,依此理论来指导实际的疾病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关策略.职业教育可为农村劳动者搭建学习平台,培养高职涉农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为探究冷冻干燥是否适用于白苏种子的保存,测量了白苏种子的外部形态数据、百粒重、含水量、吸水率等参数;利用DSC技术测得白苏种子共晶共熔点分别为-17.4℃和-0.2℃,从而确定预冻温度为-25℃和升华干燥温度为0℃.设置对照组,测定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后种子的含水量和复水率,每天记录种子的萌发状况,发现热风干燥处理后的种子复水率较低,但是发芽状况良好,与对照组相近;冷冻干燥后的种子复水性很好,但萌发状况并不理想.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探讨.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优化对策,旨在全面落实双创教育,在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上作出调整,使创新创业在学生心中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