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对于其他语言要素的教学研究,汉字显得比较薄弱。文章在“字本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探讨汉字教学的新思路,帮助学习者学习和记忆汉字,有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汉语。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 图式理论 网络图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9-02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汉语自身独有的特点,使教学工作在摸索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中,相对于语音、语义、语法之于国外理论知识的借鉴与国内研究的积累,汉字没有现成的理论参考,研究也较为薄弱。外国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字有着极大的畏难情绪,这一认知态度,往往令其更关注汉语听说的实用性,而降低汉字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汉字教学受到极大的阻碍,不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汉语。
徐通锵在《语言论》(1997年)中正式提出“字本位”理论体系。指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单位,而应看作是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单位。吕必松就“字本位”的语言观也认为汉语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的语言,不同于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的印欧语系语言。主张结合汉语自身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并提出了“1+1”的教学方法。“字本位”理论是“本位论”大讨论中瞩目的理论之一,明确了汉字学习的重要性,为对外汉字教学指出了研究方向。
二、图式理论与汉字特征系统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图式就是结构化了的意象。”在认知系统中,人们通过意象建立基本范畴,对范畴之间关系的认识形成稳固的模式。人类认知系统通过这一图式化的过程形成联系抽象关系与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其形成过程有赖于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就是说,人们对世界各种关系的认识都始于其自身的生活经验。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汉字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建构有赖于外部环境,依赖于客体提供的经验材料,但也不否认主体的作用,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据此,这一认知活动的基础建立于认知对象本身的属性,也就是汉字的属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体认知深层的汉字特征系统,并对此动态系统不断加以扩充和完善。而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系统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体的经验、个体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个体的情绪等。个体不同,对相同对象的认知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利用学习者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结合,是构建理想汉字特征系统的关键。
对外汉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用汉字进行阅读和交际的能力。其教学对象主要是成年的外国人。他们在接受母语教育的过程中,已形成思维定势,作为旧信息的认知图式长时间储存于大脑的记忆库里。在学习汉语时,尽管凭借的工具不同,但接触到的信息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不变的。受母语及其文字的影响,学习者长期的思维定势无法令其自身在汉字学习中找寻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图式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利用学习者脑中已有的旧知识经验所呈现的客观现实与学习对象搭建新的图式,通过“顺应”和“同化”的心理机制,不断使学习主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原有图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新图式逐渐取代旧图式。转变学习者的认知图式是进行对外汉字教学的首要任务。皮亚杰认为,成人感知和接受新事物的重要特点之一与儿童相似,是从表象入手,对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或姿态是以形象思维模式来认知的。而汉字形体上的方块型和功能上的意向性使得汉字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其视觉上的可感性适合学习者形象思维的特点。
三、图式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周有光对各家字频统计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汉字总量虽多,但最高频的1000字覆盖率大约是90%,读懂通俗读物只需掌握2000-3000常用字,并且可以进行一般的书面交际。在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共收汉字2905个,分为四级: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为601个,丁级字700个。每个等级的汉字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以此作为汉字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从汉字特点入手,结合相关常用词汇,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相加,构建成网络图式可以加强学习者对所学汉字的记忆。
有针对性的制定汉字教学目标,对汉语水平不同的对象采用适当的识字教学法。先让汉字初学者对汉字有一个系统而整体的认识,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继而领悟汉字的文化底蕴。在汉字课程教学中,将等级大纲中的汉字按类别加以整理,如与“人”有关的人字组汉字教学,围绕“人”字字形,循其义理尝试构建一个相关汉字的网络图式。
图一所示的人字组汉字,可以从象形文字入手,文字所指最初 与客观事物相对应,后来引申为较抽象的意义:
人:古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先撇后捺书写成“人”;
并:古字像两个人,被一条线连着。是站在一起的意思,有“一起”、“一齐”的含义,现代汉语常用词“并且”作为连词,往往用在两个词或两个平行结构之间。
从:古字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在走。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意思,所以跟在主人后的人叫“随从”,随从必须“听从”或“顺从”主人的意思。词义后来虚化为介词,“从来”、“从此”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介词之一。
比:古字和“从”相比,两个人的位置刚好相反。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意思,有“靠近”、“接近”之意。邻居也可以说是“比邻”。“比”和“比较”作介词时,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的异同,另外,“比较”也可以作副词,与“很”相同。
北:古字像两个人背靠背。古代意义和“背”相同,如“背后”。现代汉语用来表示方向,如“北方”。
图式是一种知识单元,我们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构建相关汉字的网络图式,例如“酒”在世界各地的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尽管其形式千万,人们对酒总是存有一定概念的。 如图二所示,酒字组汉字都是形声字,除结合象形文字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对部件拆分解析,帮助学习者加强记忆。
酒:古字左边是水“氵”,右边是一个酒坛“酉”(附图片)。
醉:左边是表示酒坛的“酉”,右边是表示停止意义的“卒”。酒已经喝得不能再喝的时候,人就“醉”了。
醒:左边是“酉”,右边的“星”。 星星表示夜晚,酒醉后睡了一个晚上,人“醒”了。
饮:古字像一个人抱着酒坛在喝酒(附图片)。简化后,左边的食字旁“饣”与吃的有关,右边“欠”是打呵欠的意思,结合其古字,像一个张大口的人。饮就是“喝”的意思。
尊:古字的上边是一个酒坛,下面有两支手捧着。向别人敬酒时,会用两支手举起酒杯,表示“尊重”。尊字是上下结构,“酋”还可拆分为“丷”和“酉”,倒写的八表示溢出杯子的酒水,“寸”的象形文字如同一只举起的手。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语言要素教学存在矛盾。对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不同语言要素的掌握,力求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得到均衡发展。 这就意味着进行汉字学习的同时,如何兼顾其他语言要素的学习,要避免孤立或顾此失彼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汉字课的开设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很少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往往与阅读课程结合在一起教学。这也为汉字课作为独立课程进行授课提出了要求,如教师业务素质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教师除了具有分析和掌控教学对象的能力以外,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方式上,更应体现在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中。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P15,2008.
[2]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P100,2008.
[3] 张静娴,汉字教程[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4] 施正字,原原本本说汉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周有光,周有光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4.
[6]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1.高春燕(1977-),女,彝族,云南人,红河学院,讲师。
2.孔翔(1983-),男,彝族,云南人,红河学院,讲师。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 图式理论 网络图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9-02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汉语自身独有的特点,使教学工作在摸索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中,相对于语音、语义、语法之于国外理论知识的借鉴与国内研究的积累,汉字没有现成的理论参考,研究也较为薄弱。外国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字有着极大的畏难情绪,这一认知态度,往往令其更关注汉语听说的实用性,而降低汉字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汉字教学受到极大的阻碍,不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汉语。
徐通锵在《语言论》(1997年)中正式提出“字本位”理论体系。指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单位,而应看作是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单位。吕必松就“字本位”的语言观也认为汉语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的语言,不同于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的印欧语系语言。主张结合汉语自身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并提出了“1+1”的教学方法。“字本位”理论是“本位论”大讨论中瞩目的理论之一,明确了汉字学习的重要性,为对外汉字教学指出了研究方向。
二、图式理论与汉字特征系统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图式就是结构化了的意象。”在认知系统中,人们通过意象建立基本范畴,对范畴之间关系的认识形成稳固的模式。人类认知系统通过这一图式化的过程形成联系抽象关系与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其形成过程有赖于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就是说,人们对世界各种关系的认识都始于其自身的生活经验。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汉字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建构有赖于外部环境,依赖于客体提供的经验材料,但也不否认主体的作用,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据此,这一认知活动的基础建立于认知对象本身的属性,也就是汉字的属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体认知深层的汉字特征系统,并对此动态系统不断加以扩充和完善。而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系统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体的经验、个体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个体的情绪等。个体不同,对相同对象的认知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利用学习者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结合,是构建理想汉字特征系统的关键。
对外汉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用汉字进行阅读和交际的能力。其教学对象主要是成年的外国人。他们在接受母语教育的过程中,已形成思维定势,作为旧信息的认知图式长时间储存于大脑的记忆库里。在学习汉语时,尽管凭借的工具不同,但接触到的信息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是不变的。受母语及其文字的影响,学习者长期的思维定势无法令其自身在汉字学习中找寻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图式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利用学习者脑中已有的旧知识经验所呈现的客观现实与学习对象搭建新的图式,通过“顺应”和“同化”的心理机制,不断使学习主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原有图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新图式逐渐取代旧图式。转变学习者的认知图式是进行对外汉字教学的首要任务。皮亚杰认为,成人感知和接受新事物的重要特点之一与儿童相似,是从表象入手,对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或姿态是以形象思维模式来认知的。而汉字形体上的方块型和功能上的意向性使得汉字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其视觉上的可感性适合学习者形象思维的特点。
三、图式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周有光对各家字频统计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汉字总量虽多,但最高频的1000字覆盖率大约是90%,读懂通俗读物只需掌握2000-3000常用字,并且可以进行一般的书面交际。在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共收汉字2905个,分为四级: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为601个,丁级字700个。每个等级的汉字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以此作为汉字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从汉字特点入手,结合相关常用词汇,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相加,构建成网络图式可以加强学习者对所学汉字的记忆。
有针对性的制定汉字教学目标,对汉语水平不同的对象采用适当的识字教学法。先让汉字初学者对汉字有一个系统而整体的认识,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继而领悟汉字的文化底蕴。在汉字课程教学中,将等级大纲中的汉字按类别加以整理,如与“人”有关的人字组汉字教学,围绕“人”字字形,循其义理尝试构建一个相关汉字的网络图式。
图一所示的人字组汉字,可以从象形文字入手,文字所指最初 与客观事物相对应,后来引申为较抽象的意义:
人:古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先撇后捺书写成“人”;
并:古字像两个人,被一条线连着。是站在一起的意思,有“一起”、“一齐”的含义,现代汉语常用词“并且”作为连词,往往用在两个词或两个平行结构之间。
从:古字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在走。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意思,所以跟在主人后的人叫“随从”,随从必须“听从”或“顺从”主人的意思。词义后来虚化为介词,“从来”、“从此”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介词之一。
比:古字和“从”相比,两个人的位置刚好相反。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意思,有“靠近”、“接近”之意。邻居也可以说是“比邻”。“比”和“比较”作介词时,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的异同,另外,“比较”也可以作副词,与“很”相同。
北:古字像两个人背靠背。古代意义和“背”相同,如“背后”。现代汉语用来表示方向,如“北方”。
图式是一种知识单元,我们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构建相关汉字的网络图式,例如“酒”在世界各地的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尽管其形式千万,人们对酒总是存有一定概念的。 如图二所示,酒字组汉字都是形声字,除结合象形文字进行教学以外,还可以对部件拆分解析,帮助学习者加强记忆。
酒:古字左边是水“氵”,右边是一个酒坛“酉”(附图片)。
醉:左边是表示酒坛的“酉”,右边是表示停止意义的“卒”。酒已经喝得不能再喝的时候,人就“醉”了。
醒:左边是“酉”,右边的“星”。 星星表示夜晚,酒醉后睡了一个晚上,人“醒”了。
饮:古字像一个人抱着酒坛在喝酒(附图片)。简化后,左边的食字旁“饣”与吃的有关,右边“欠”是打呵欠的意思,结合其古字,像一个张大口的人。饮就是“喝”的意思。
尊:古字的上边是一个酒坛,下面有两支手捧着。向别人敬酒时,会用两支手举起酒杯,表示“尊重”。尊字是上下结构,“酋”还可拆分为“丷”和“酉”,倒写的八表示溢出杯子的酒水,“寸”的象形文字如同一只举起的手。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语言要素教学存在矛盾。对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不同语言要素的掌握,力求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得到均衡发展。 这就意味着进行汉字学习的同时,如何兼顾其他语言要素的学习,要避免孤立或顾此失彼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汉字课的开设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很少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往往与阅读课程结合在一起教学。这也为汉字课作为独立课程进行授课提出了要求,如教师业务素质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教师除了具有分析和掌控教学对象的能力以外,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方式上,更应体现在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中。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P15,2008.
[2]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P100,2008.
[3] 张静娴,汉字教程[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4] 施正字,原原本本说汉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周有光,周有光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4.
[6]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1.高春燕(1977-),女,彝族,云南人,红河学院,讲师。
2.孔翔(1983-),男,彝族,云南人,红河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