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60岁以上老年人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213例中青年人A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22:1.老年人AL基础疾病的发病率(85.1%)、治疗相关死亡率(41.4%)均高于中青年组(P<0.01);骨髓增生低下发生率(10.6%)、既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率(10.6%)、早期死亡率(14.9%)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骨髓原始+幼稚细胞为0.535±0.034,低于中青年组(P<0.05);CR率(24.1%)、1年生存率(29.8%)均低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人AL有其临床特点,目前尚无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策略,应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基因表达的差异,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条淋巴瘤高表达基因KIAA0372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分别将淋巴瘤淋巴结标本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标本的mRNA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两者的表达差异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条无功能研究的新基因KIAA0372进行初步分析,预测它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功能域等信息.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37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肾脏功能分为:糖尿病组1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9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89例,
患者男,5岁.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反复发热于当地抗感染治疗后热退,2006年10月25日于当地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给予VP方案化疗及输血治疗,于2006年11月2日入石家庄平安医院.体检:重度贫血貌,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颌下淋巴结可见若干肿大,最大约2.0cm×1.5cm,表面光滑,质软,边界清楚.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其他
目的 分析Rox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3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和7种白血病细胞系Rox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 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Rox基因的表达,在3例初治AL患者发现3处错义突变,突变率为11.5%.结论 首次在AL中发现Rox基因突变
期刊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14年成都地区医院消化系统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对成都地区2012年至201
为深入开展全国第七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6月25日晚,沙县安全生产宣传月文艺晚会在府前广场隆重举办.此次晚会由县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毒副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9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G-CSF皮下注射3~5d,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结果 所有供者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量平均值分别为4.4(1.12~13.06)×108/kg供者体重及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TA)与难治性白血病及其产生多药耐药(MDR)的关系.方法 对29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测定化疗前后的TA.结果 29例患者TA阳性率为75.86%;<40岁和≥40岁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80%;AML-M2患者的阳性率为75%.治疗前后T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组与≥40岁组的TA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我的父亲是从重庆煤炭集团松藻煤电公司退休的一位老矿工.10多年前,父亲给我上的一堂“安全课”,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