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其人 真诚其文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克邦的人都说,他是个很性情的人。他从事着与文学相距遥远的工作,却偏偏喜欢文学,而且不加掩饰。毛泽东文学院举办中青年作家研讨班,他既可以是坐在主席台的嘉宾,又可以是坐在底下的旁听者;湖南作家网一干不甘寂寞、自得其乐的网友中,他是颇为活跃的一个。在他那张质补的中年男人脸上,看不到领导干部的矜持,也看不到权势部门的傲慢,有的只是诚恳、率真甚至不无羞涩的表情。他不动声色地支持着文学,关心着文友,也正因此,他成为了文学界的朋友。
  于本职工作之余,克邦也执笔为文,加入全民写作的队伍。于是有了这本《金秋的礼物》。
  文如其人。克邦的文章,也许不那么优雅,不那么老到,但处处透着一种真诚的气息、质朴的芳香。
  他笔下张扬的是那些善良的人性和美好的心灵。岳母的邻居六娭毑,一个风风火火的热心肠,在雨水中和他一起穿过街又上山,将临产的妻子抬进医院(《六娭毑》)。芙蓉路上的擦鞋女,夫丧子幼,公公重病,却谨守本分,捡到他的钱包原璧奉还,不接受一分一厘的感谢(《芙蓉路上的邂逅》)。差旅途中的一位美丽女子,出手解了他和同事的燃眉之急,却留下假名假地址飘然而去(《无法归还的借款》)。
  这种人性之善和心灵之美,也体现在克邦本人身上。在生产队劳动时,他曾在寒冷的冬天奋不顾身救两个稚童于没顶,自己差点淹死(《生死之间》);出差路上,他目睹一起慘烈的车祸,立即带领大家发动乡亲就地施救,在交警、医生旺来之前将伤者从深沟抬上公路,为他们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难忘的一次经历》)。他带队下乡,真诚地与基层干部交朋友,为村民办实事,送水、办电、拓荒,赢得乡民的赞誉,被称为“土改式的好干部”。我也是从农村长大的,我知道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下乡记》)。
  在和克邦交往和读他的作品时,我常想,他为什么能这样做?为什么他表现得和我们常见的一些官员不一样?为什么他写下这些,我并不觉得是虚伪或炫耀?我想,这来自于他纯良的本性,来自于他慈母的教诲,来自于他所受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社会的熏陶,也来自于他逆境中的奋斗和这种奋斗所获得的回报。
  他的母亲,一位湘西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师,在丈夫横遭厄运的艰难环境下,将他含辛茹苦地拉扯到十岁,教给了他善良、独立、坚强。“好孩子,勇敢点,自己爬起来吧!”这是早逝的母亲留给他终生受用不尽的遗训。在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奋斗中,他以一个仅有小学经历的农民身份考上中专,后来又参加函大学习,以5年时间完成28门课程的学习,且门门优秀,顺利完成论文答辩,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在这过程中,他也逐步成长为财经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干部。他的成功,真实地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学,也印证了好人自有好报的古训。
  文贵情真,性本良善。当你读多了那种华丽精致其表而猥琐阴暗其里的文字,你也许会喜欢克邦的文章。一如吃多了光鲜漂亮但常含有害物质的大餐,会想吃点乡野土菜;看多了人造的景观,会想体验一把自然山水。
  这本《金秋的礼物》,带着秋色,带着芳香,成为我人生的一份礼物。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其他文献
2005年余华《兄弟》的出版在读者与批评界引起完全相反的反应,这可谓是一件颇耐人寻味的事情。笔者曾见到一位跟文学无任何关系的朋友也拿着本《兄弟》躺在沙发上看着,顿时明白何以在出版短短一年多时间正版《兄弟》销售就超过110万册,被称为2005年度畅销书第一,创造了图书销售市场的奇迹,以至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郏宗培说:“我们感恩于余华这样的兄弟般的作家,他(们)使我们文艺社初步摆脱困境,走向一个良性的循
期刊
在中国的城市文化版图中,南京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和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对这个城市的各种文字解读也不计其数。孙中山先生早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曾赞誉过南京的地理优势,他说:“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当然,在图像时代,对于南京的图像或影像表现也层出不穷。而这其中,我以为给我印象最深、也最有
期刊
本文的所谓“红色记忆”,是指中国现代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战争相关的一种集体性记忆。实际上,文革前17年的“革命历史”和“军事”题材文学,就顺应共和国的开国气象和主流文化战略,有效地奠定了红色记忆叙事的精神和审美基础,其中的名篇力作被称为“红色经典”,根源正在于此。改革开放30年的红色记忆资源审美发掘,则基本上是创作主体以感悟文革和世俗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两大红色革命的后果为基础,对这
期刊
一、“流离”主音:成长小说的心理基础    “流离”(Diaspora)作为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主题,在一批70后作家身上得到了更加充分和真实的表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松动,特别是当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划定后,一批又一批人从农村奔赴城市,从一个地方流离到另一个地方。在这批流离大军中,70后作家所刻骨感受的面具化的成长历程与冷漠式的青春哀伤成为时代的写真和社会的缩影
期刊
张执浩的小说写作,开始于1990年代。这时期的小说以一系列短篇小说为主,呈现出某种先锋、探索和模仿的痕迹。这些小说大多描写都市边缘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们隐匿在都市的各个角落,深感于现实生活的苍白、无聊,企图在现实生活之外寻找另一种存在的可能。张执浩写都市,不在于写都市的繁华,他避开了显在意义层面上的都市风景物事,将笔触深入到都市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表达了都市物的异化和人的尴尬。从早期的《谈与话》开
期刊
有人说,至今为止,最伟大的作家都是直面自我的作家,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表现自我的作品。这话的真理性姑且不论,但其对“自我”题材之于文学的特别地位的强调,却是值得注意的。自我是人类把自身对象化的结果。话中所谓的“自我”,自然首先不能排除作家个体的自我,但决不能仅仅是作家个体的自我,而必须还是对于所有的人类个体而言乃是一样的同一个东西,也即借助于作家的对象个体的“特殊”的自我而显出所有的人类个体的“一
期刊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林白的名字总与陈染、海男等“捆绑”在一起,作为“女性写作”、“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等标本被剖示。女性写作致力于书写女性经验、表达女性生命意识,无疑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先验地将男权社会设定为“他者”,以放大最细微的女性体验、暴露一己之私的生命情态为叙事策略,以对抗和消解“他者”为叙事目的,一旦效果付诸阙如,这种功利性写作必将导致写作主体的焦虑和困境。 
期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体系受到了极大挑战,濒于崩溃。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权力、欲望和金钱往往蒙蔽了人的双眼,使人致“盲”。新生代导演李杨继《盲井》之后蛰伏四年又推出新作《盲山》。  《盲山》秉承《盲井》的纪实风格,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被骗卖、被关押、被殴打、被强暴最后被迫生育的悲惨命运。大学刚毕业而身背家庭巨大债务的白雪梅,怀揣着“只要能攒钱,我什
期刊
纪录片是电视纪实艺术的一种典型形式。它在西方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轰动一时的长篇纪录片《话说长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电视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电视纪实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一直在探索和创新中向前发展。2008年3月以来,湖南经视金鹰纪实频道独树一帜,推出一档新型的剧情纪录片《故事湖南》,迄今已播出逾100期。一石激起千层浪,好评如潮,是这种探索和创新中的一个重要收获
期刊
无论是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还是讲述故事的风格,王安忆的《长恨歌》都是波澜不惊,甚至是不动声色的。王安忆以她一贯的耐心,用一个女人的一生经历,将看似风起云涌的历史抽丝剥茧,最后梳理出一套属于女人的生活和心灵的历史谱系,点点滴滴,却能轻易就走进每个读者的心扉,勾起读者心中绵密的惆怅和哀婉。王安忆并没有特别强调男人对于女人的压迫,相反,在一定的程度上,她对男人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理解和体谅。男人也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