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茗茶成功的秘密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福茗茶10多年来在中国大陆的成功,不仅与布点战略有关,也和其经营管理策略密不可分。天福茗茶对旗下的1000多家连锁店直营,由总公司下面分设五大片区垂直管理,采用的模式是给予这些片区的主要管理者部分股权,由他们负责这些店铺的管理。
  
  提起茶叶,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说起有人用17年时间把茶叶做到了1040家连锁店、年营业收入近20亿元人民币,大家一定很吃惊。天福茗茶就是这样一个传奇创造者。
  
  入股市倾家荡产,赴大陆绝境逢生
  1980年,46岁的李瑞河在台湾创建天仁茗茶。早年的李瑞河,茶农出生,生活艰辛。靠着亲朋的资助,才得以创办天仁茗茶——专门销售自产茶叶的连锁店。因此,李瑞河一直谨慎前行,兢兢业业。到1989年,他已经在台湾开了60余家连锁店,积累约30亿元新台币的财富,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茶王。
  赞誉、褒扬纷至沓来。李瑞河凭借多年来连续投资从无失误的良好商业头脑,赢得台湾工商业界的巨大荣誉。但是,荣誉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极大的危机。
  1988年和1989年,李瑞河开始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都走过的多元化发展之旅,先后涉足茶艺业、参药业、观光业、金融业,组建天仁集团并成立天仁证券金融服务公司。
  这时候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席卷了台湾——1990年6月,金融危机给台湾股市造成毁灭性打击,股指从12500点急剧下降到2600点,李瑞河的证券公司遭受极其惨重的损失,公司被迫宣布破产。天仁集团被出售,以偿还债务。李瑞河瞬间变得不名一文。
  1992年,58岁的李瑞河“流落”大陆,回到了他的祖籍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翌年,李瑞河凭着以往建立的良好信用,向友人借贷创业资金,成立了福建优山合作茶场,设立福州天元制茶厂。1994年他在漳浦县盘陀镇买地建厂,创建天福茶庄,建成属于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
  李瑞河在福州开了几家天福茗茶店后,便把目光瞄准了北京、上海,同时开拓沿海市场,但真正使天福茗茶在大陆市场开发时期度过难关的,是李瑞河20年前在台湾创出的优秀品牌——人参乌龙茶。
  一天,福州天元茶厂总经理李世伟接待了来自广东汕头的郑先生。郑先生远道而来的目的是想代理天仁人参乌龙茶的经销。原来许多在闽南、汕头的台湾商人,把台湾天仁的茶王做为礼品在应酬中赠送大陆朋友。广东人历来注重食补,得知茶王里加有人参,更视珍品,可是当时却没有门路买到。李世伟不知道茶王到底有多受欢迎,只是告诉郑先生,要买得先付定金。郑先生想先买50箱茶王,价格50万元人民币。结果郑先生第二次来,竟真的扛了50万元人民币,因怕路上出事,还带个保镖相陪。李世伟一下子傻眼了,于是他开始托台湾朋友跑单帮似的几箱几箱带进茶王,终于凑足50箱,交给郑先生。自此以后,不仅郑先生的要求量从50箱增加到100箱、200箱,许多广东、闽南茶商也闻风而来。
  李瑞河1995年成立潮汕分公司,主力产品就是天仁茶王。一开店,茶王产品就大热卖。过年时,茶王卖到半夜2点,因为缺货不得不关门休息,结果店员要把铁门拉下来,客人还不干了!
  茶王的“火”从潮汕开始,向南“烧”到广州,向西“烧”到贵州,向北扩至漳州、泉州、福州及至上海。茶王需求量大,台湾供货不及时,因此从1995年11月起,李瑞河推出天福茶王系列,从台湾进口原料,在大陆天福茶厂制作、包装。
  
  迅速布点争第一,率先卡位占商机
  李瑞河在熟悉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就发现“种茶是不赚钱的”,于是在进入中国大陆后第二年就为天福定下自产、自销、自营的经营路线,以经营茶叶连锁店的形式打入市场,截至2010年12月5日为止,天福集团已开设茶业直营连锁店1040家,其中海外店1家(加拿大温哥华店)。
  大上海区经理林志峰,将天福茗茶成功的秘密归功于布点早。远在1994年,上海1300万居民每年每人仅消费200千克茶叶时,天福茗茶就已经在上海最热闹的五大行政区开设分店,到了现在平均每人每年消费800千克茶叶时,其他竞争者已无法与天福抗衡,因为天福零售点集中起来的采购量,在市场上已经足够规模,可以做任何的削价竞争。
  茶叶不是民生必需品,处于消费链后端,天福的布点策略是选取福建、上海、北京等这些有饮茶传统、消费水平高的大城市开始,并依此扩点拓面,辐射周边。于是天福茗茶在华北、华东、华南迅速地从单点向外扩张。
  如何抓住高消费力的人,是连锁店选址评估的重点。天福集团总经理李家麟先生回忆起2005年进驻合肥时,评估了许久,一直不敢开店,直到家乐福前往展店,天福才决定进驻卖场,果然吸引到高消费人群,销售情况竟比一般门市多出近50%。
  天福茗茶10多年来在中国大陆的成功,不仅与布点战略有关,也和其经营管理策略密不可分。天福茗茶对旗下的1000多家连锁店直营,由总公司下面分设的华南、华北、华东、华西和华中五大片区垂直管理,采用的模式是给予这些片区的主要管理者部分股权,由他们负责这些店铺的管理。并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把这些管理层的利益与天福捆绑在一起。
  
  随需而变获利丰,灵活变通赢市场
  1994年12月8日,天福茗茶在上海华山路靠近静安希尔顿大酒店、国际贵都大酒店的黄金地段诞生。
  华山店开张后,天福集团总经理陈志英自认为有了经验,第二家反其道而行之,按台湾的经验开到社区,选在西区水城路、茅台路的一个社区附近。可门店一开便门可罗雀,一下子摔了一个大跟斗。
  接受惨痛教训,第三家特选在繁华的淮海路附近,考虑到淮海路旺铺租费太高,就在离此路仅5家门面的重庆中路上开店,但奇怪的是,上海人就是不愿屈尊移步这一点点路去买茶叶,连锁店只能惨淡经营。
  有了三次开店的经验,第四家店的选址陈志英格外小心。也真巧,当时人民广场地铁商场对外招租。对于这个地区,陈志英想都没想就欣然设店。人民广场是上海的心脏地区,邻近南京路、淮海路,广场地铁又是1号线、2号线交接处,每天人流如潮,有人潮还怕没有生意?
  但奇怪的事又来了,尽管地铁通道人流不息,可谁都匆匆来匆匆去,绝大多数人不愿在商店门口停留片刻。一年下来,几家连锁店不但没有赚到钱,还亏了120多万元人民币,这对踌躇满志的陈志英打击不小。
  吃一堑,长一智。陈志英屡遭挫折,考虑问题更全面了。第六家连锁店试着在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开店中店,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竟一炮打红。
  总结经验,他这才发现其中的奥妙:原先上海的茶叶店十分传统、守旧,活象个中药铺。“天福”一到上海,便以台湾经验来陈列展示店内商品,精心装潢中凸显出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当时多数大陆消费者一时还无法适应天福茗茶店的格调。把独树一帜的连锁店开到大百货商场,“天福”讲究的装潢比较容易与百货商场的风格相融合,欣然入店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也就络绎不绝。有了第一家店中店的模式,随后,第一八百伴、百盛、伊势丹等高档商场的店中店一家比一家开得好。
  产品方面,天福茗茶在进入上海市场时也曾遭到极大挫折。回忆刚进入上海市场的那段时间,陈志英至今仍历历在目,“刚到上海时,犯了一个最大的战略错误。台湾人喜欢喝乌龙茶,我们就错误地认为,上海人也一定喜欢喝。我们试探着推出了30种乌龙茶,而绿茶仅3种。当地的消费者进店一看全是乌龙茶,话都不讲一句,扭头就走。接连输了钱我们才幡然醒悟,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茶习惯,这是长时间形成的,决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经历一系列错误尝试后,天福茗茶摸索出一套本土化策略方案,根据大陆市场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的饮茶习惯这一特点,天福将各地市场分为八大区经营,如北京重视官场文化,天福产品根据消费需求,让产品尽量展现精致、大气;长江流域的人们爱喝绿茶,天福便组织绿茶货源;西南省份离不开普洱茶、红茶,天福就主推后发酵的红茶或普洱茶;华南经济发达,市场对铁观音、普洱茶需求较高,天福便对症下药,推展各类产品。
  针对大环境不景气以及天灾人祸,天福也善于灵活变通。例如2003年SARS期间,全中国几乎都处在冻结状态,外出购物的人少了许多,自然也让当时拥有上百家门市店的天福业绩下滑。对此,天福调整营销规则,开通电话购物专线,让客户不出门,在家也能买到天福茗茶。
  茶叶、丝织品与瓷器,自古即是传统中国的代称,然而,能把茶叶做到亿元的却只有天福茗茶。从无到有,将触角伸到制茶、食品加工、连锁茶艺馆、餐饮、旅游、教育等领域,天福茗茶取势布局,盘活了整个茶叶市场棋局,其经营思想值得业界借鉴。
其他文献
中国8亿农民,人均消费不及城市的1/4,散居于4.8万个乡镇、80万个自然村落,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潜力的市场。  为撬动这一市场,2005年“万村千乡工程”启动,至今,政府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62亿元。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商业突围工程全力启动,并在广阔的农村兴起,而与此同时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的新网工程也在全系统开始大力实施。  在这场农村商业改造升级的工程中,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期刊
6月19日至25日,第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成功举办。据介绍,本届海峡论坛有利于凝结两岸民众更多的共识和集体智慧,为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的各种难题释疑解惑提供条件,促进两岸深度开展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为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出谋划策。  大规模的两岸交流合作。据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介绍,本届论坛较首届呈现出新的亮点:台湾基层同胞参与更踊跃,台湾25个县市、30个界别、上万名民众参与论坛各项活动;民间特色更突出,论
期刊
对连锁经营的认识模糊,消费能力普遍薄弱,消费需求有局限性,商品标价不规范,赊欠现象严重,进货固有渠道难突破,店铺延伸服务项目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关人士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意见。    张志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  建设现代化的农村流通网络,仅靠农村现有实力和农民的经济力量是不够的,仅靠市场经济的动力也仍然是不够的。不要认
期刊
对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国家不仅是资金的支持,对发展大企业和现代流通业还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在体制方面打破区域界限,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    2010年10月25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会议召开,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在会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连续5年中
期刊
安博的理想就是要把几千年没有改变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移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创造历史的事情。    中国教育几千年历史,教育的本质到今天也没有改变,始终是以教育者为中心传播知识。虽然现在我们有直播,有互联网,但还是要把视频放到网上,还是以教育者为中心传播知识。再好的教育者也没有办法知道每个个体的学生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是他最适合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做不到。孔子很多年前讲因材施教,现在学
期刊
备受官司困扰的麦考林,在上市之初曾大受追捧,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电子商务、实体门店和邮购三个渠道互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但其在招股说明书中,特别强调了其网购的高成长性,迎合了华尔街的喜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0年10月26日,顶着“中国B2C第一股”光环的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由于中国电子商务概念受到追捧,其市盈率一度曾高达157倍。  但到了12月初,市场风向大变,麦考林接连被传出在美国遭遇集
期刊
永辉生鲜产品的损耗只有3%左右,而许多超市甚至会达到20%。损耗的降低可以进一步降低商品的成本,使生鲜商品价格比集贸市场更为便宜。永辉超市的生鲜食品多达2000多种,主食厨房产品200多种。但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价格的10%~20%。     2010年12月15日,永辉超市顺利登陆上海证交所。  这也是首家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的民营超市企业。尽管此前江苏文峰大世界早已于2010年1月过会,但一年过去,仍
期刊
在个性化模式的背后,是龙文学校庞大的致力于“一对一模式”研究的教研团队。韩超拿自己打了个比方,做为物理教研组的带头人,他们归纳的初中物理的口诀、方法、技巧等,他敢说,比市面上的许多辅导教材编得都具有实用性。     “龙舞九霄,文行天下”,取每句头一个字,龙文学校横空出世。  逃离写字楼、追逐门面房的独特发展模式,黄底红字的醒目招牌布满大街小巷,龙文学校曾经多次被误认为是餐引、服务等其他业态。如今
期刊
近日,记者从国家相关部门获悉,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与生活家地板共同负责起草制定的《仿古木质地板国家标准》已经颁布实施。  作为唯一一家负责起草制定该标准的企业单位,生活家公司董事长刘硕真向记者表示,制定《仿古木质地板国家标准》是要引导更多的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仿古地板,同时引导消费者明白消费,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国标终结市场乱象    用标准规范行业的发展,同时引导消费者明白消
期刊
在链家,店里员工都要分为两组,互相竞争,以保证公司的最大利益。链家的激励制度并不是为了打造温情脉脉的企业文化,而是让年轻人更加拼命,因为中介行业需要狼文化。       做为北京房地产经纪行业第一品牌,链家地产凭借其超过600亿的交易额,确立了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与房地产龙头——万科地产630亿的交易额并驾齐驱。取得这样的业绩,链家仅用了9年时间。    发展壮大之路  2010年11月12日,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