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明治维新之后到明治十年初期的本居宣长派等的国学——复古神道派的运动,大多是在政教一致的神学运动被驱逐之后,将其大部分主张脱胎换骨并隐蔽起来,重新继续接受德国文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明治维新之后到明治十年初期的本居宣长派等的国学——复古神道派的运动,大多是在政教一致的神学运动被驱逐之后,将其大部分主张脱胎换骨并隐蔽起来,重新继续接受德国文献学等的影响.从近世到近代的国学运动及其实现学术言论化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效的视角.从结论上来说,近世国学是与国民民族主义的成立密切相关的历史性运动.但它是在结合了以往的几个学说的保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在看到的文献学的(实证性)国学与非合理性(神学性)国学的关系等问题的存在,其自身实际上是近代学术的自我碰撞的问题.国民的学问学术性制度的成立,在国民民族主义的创造一想象中曾是一个重要的动量.
其他文献
熊十力“体用不二”的思想是贯穿其整个哲学理论思维体系的一条主线和立宗所在.他先是对“体用不二”的体(本体、实体)的特征、性状进行描述,并通过对本心义相的界定,揭示了
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已一千多年,然而在一元化伊斯兰信仰体系下,建立在巫术逻辑基础上的萨满信仰依然存活于维吾尔民间.如果对维吾尔族当前的萨满信仰进一步了解,维吾尔人的
鲁仲连射书解围在田单复齐之时,但与燕将书今已散佚.好事者伪造了鲁仲连与燕将书,并将之和射书解围的史实相连缀,这就是《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章》的由来与构成
奈格里的政治本体论与内在性思潮密切相关,它以内在性-超验性和创构性-调解性的对抗语境为逻辑构架,以主体性的创构本体论为逻辑取向,旨在取代传统本体论中超验的实体、基础
作为一位畅销书作家,杰里米.里夫金保有同时代人罕见的乌托邦精神、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染、拥有娴熟自如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以及服务现实的自觉性,这些品质构成了他观念创
由思想文化领域的知识阶层发起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是从理性主义的抽象原则出发的,而社会改造又是需要激情来推动的,由此理性的激情化就为现代文学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助力。五四
张佛泉的自由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积极自由观到消极自由观的转变.1930年代,身处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中,张佛泉批评古典自由主义所持的消极自由观即个人自由是“免于他人干涉的领
梁启超一生的道德诉求经历了知识—工具—个人修养三次转型,在晚清民初的“过渡时代”,道德失范成为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表征.梁启超在传统心性道德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公德”
主体自从掌握了语言进入象征界后,便进入一种分裂和意义整合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命的动态过程。精神分裂状态既是生命过程的暂时中断,又是意义整合的重新开始。时间性是一种
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再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民间儒学,也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世界里的儒学,或民间办儒学,即民间组织推动的儒学。现代儒学既包括乡村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