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探寻——基于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文本分析

来源 :高校辅导员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的实践智慧表现在具备复合型学科知识结构,能够根据动态情境调整行动;善于反思总结,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与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亦亲人的关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机制;追求“向善性”与“生命性”的和谐统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坚持学术研究。辅导员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辅导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关注育人实践;加强反思研究,构建个人教育哲学等。
其他文献
“加速”青年的基本表征显现为融洽性和矛盾性相伴随的心理异化、丰富性与贫乏性相交的价值异化等。现代经济资本化诱导、现代教育目的性偏差等构成的社会镜像,网络经济变革性加深、网络社交个性化加强、网络文化“泛娱乐化”加剧构成的网络映射,竞争意识、群体迎合思维、对阶层固化的“抗争”构成个体蜕变成为“加速”青年的基本生成机理。需从负向效应、正向引导两方面窥视其发展态势,为引导其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策略支撑。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在情感、思想、行为方面有所获得所产生的积极体验。提升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获得感,就是要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情绪充盈之感、意志坚定之感、思想通达之感、实践收获之感,为此,要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系,优化意志培养体系,完善理论教育体系,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完善评价表彰体系。
“斜杠青年”是指拥有多重职业身份和角色身份的年轻人,“斜杠青年”的衍生是时代特征、社会取向与青年特质共同碰撞交叉的结果,对个体的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生涯适应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针对“斜杠青年”可能产生的职业间的价值冲突、社会间的期待冲突等负面效应,需要高校进行规范化、常态化的生涯教育管理干预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积极不确定”的价值观,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立足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并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信息收集研判、方案设计调整、教育介入引导等六个维度,提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能力的基本范畴,并分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层级对其内容进行了具体阐释,以期为修订《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参考。
职业育人的重心正逐步转移到学生个体内在效能的提升这一方向,较高的效能感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以较高的执行力实现规划目标。本文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SEIS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龙燕梅2003年编制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简版(CDMSE-SF),测量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择业效能感现状、相关性,结果显示提升自我效能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优秀职业技术人才的关键所在。
通过设计大学生幸福观实验,综合运用方差、因子分析法对比前、后测数据,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幸福观的认知总体是多元的,不同入学年份大学生幸福观有差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幸福观有影响,学校教育对主流幸福观的形成有正向影响。最后从构建教育格局、优化教育路径、精选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供参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表现为共性与个性并存、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趋同与差异兼容等特点。大学生网络行为会更加自由自主,而且行为失范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但总体是朝着健康、自制、遵循规范的方向发展。高校应从引导大学生遵规意识的自我强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网络行为。
新时代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实践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动员松散、指导培训欠缺、保障机制缺失、考评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基于大学生、高校、社会视角,从实践发展过程控制维度出发,梳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提质增效的影响因素发现,大学生实践考察、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社会实践人文关怀是影响实践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可以从重视实践考察,提升大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等层面,提升实践质量和效果。
利用广东省116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个人、高校及政府等层面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建议政府应完善相关就业政策,加大对毕业生的帮扶力度,营造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做到在校资源系统化、专业设置科学化,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毕业生个人要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安徽中医药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践行“至精至诚,惟是惟新”校训精神,围绕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特点,从思想引领、能力提升、作风磨砺、活力激发四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精、诚、是、新”的辅导员队伍,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