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立交桥”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2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努力以“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服务中心”为目标,强化培训机构的职能建设,创新培训体系和培训网络,构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和培训格局,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立交桥”效应,为株洲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组织职能,构建“资源中心”
  培训资源的好坏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充分发挥组织职能,大力加强培训资源的建设。
  1.课程资源建设。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在广泛征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学科培训基地分学科提出本学科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意见,并反馈给一线教师进一步征求意见。最后由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出台“株洲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方案”。
  2.师资资源建设。一是聘请一批知名专家。2006年以来先后有100多位专家、学者来株洲讲学或指导,其中有很多专家接受聘请成为“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二是培养一批领军人才。每年选派学科基地主持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师训专干赴北京、上海甚至境外,或短期进修、访学,或跟岗学习,回来后都担当重任。三是武装一支基本队伍。成立“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由市教育局发文明确讲师团成员的责、权、利,由市教师培训中心聘任并管理。这批讲师团成员成为培训者的中坚力量。
  3.再生资源建设。通过案例征集、现场比赛、教师博客等形式,将教师的生活情景、职业经历和教育故事进行转化,形成教师培训的再生资源,深受学员欢迎。
  4.环境资源建设。以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读书会、教师沙龙等方式将校际间的门户和教师展示舞台打通,形成支持教师培训的环境资源,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发挥培训职能,打造“学习中心”
  1.统筹规划,做优岗位培训。一是充分利用远程网络的优越性,打破时空、区域的阻隔,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能,全面铺开远程培训,让远程培训成为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的重要手段。二是狠抓学科培训基地建设,把学科培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师共同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提升能力的实验室。
  2.注重实效,做强骨干培训。以“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建设为重点,建设一个骨干教师群体。鼓励有条件的“讲师团”成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讲师团”成员参加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班。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龙头,打造一批知名教师。“名师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上挂高校(聘请导师),下联学科培训基地。
  3.加强督查,做实校本培训。按照《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细则》的要求,对校本培训进行定期督查,促进校本培训深入持久高效地开展。督促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教师队伍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在具体落实上下狠功夫,真正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三、发挥管理职能,形成“服务中心”
  按照“小机构、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师训机构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一是依托知名高校的专家优势,把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学术高地”。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湖南师大等20多所高校,以及北京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等多家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的学术优势为教师培训提供学术支撑。二是依托先进地区的优质资源,把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成长摇篮”。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在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建立了培训基地,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这些基地挂职学习。三是依托远程网络的时空优势,把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课程超市”。我们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向中小学教师推出了近600门网络课程,供教师自主选修。
  四、创新培训机制,形成“四位—体”的培训体系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任务量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是新时期师训机构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物资支持,努力争取地方政府足额经费投入。其次是组织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即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教师培训方针、政策,抓好区域内教师培训的督导、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形成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再次是动力支持,校长教师积极参与。最后是服务支持,师训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师训部门要积极促进高校、教研、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同时,还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部门、特色学校参加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
  五、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训网络
  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是师生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肩负着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新师资的教师培训,应拓宽思路,努力探寻适合新课程理念和改革的培训模式,并对多种模式进行科学整合,创新运用,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与师资共享、快捷、灵活、优质、互动、高效等特点,推进教师的全员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坚持校本研修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在培训模式上,批判继承讲座式培训的同时,注重研修对象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我们还注重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指导,通过“前移后拓”,拓展培训的时间和空间,促进教师学以致用。
  六、创新培训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培训形式
  培训内容是培训目标的外在体现和反映,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呼唤扎根于课堂、扎根于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因此,在构建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时,应遵循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学员的培训需要为依据,以问题为主轴,以激活教师的反思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为主目标,充分体现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关注教师专业理论的发展,关注最新教育理念、学科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如德育实施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能力、命题研究能力等的发展与提升;关注教师的道德情感如职业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关注教师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发展。同时提供“超市式”的课程和供教师自主选修,并根据地方需求举办“订单式”培训,形成“面向全员、突出骨干”,“订单式”和“超市式”相结合的培训特色。
  七、创新管理方式,形成共同发展的培训格局
  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加强和改革教师培训的管理也是师训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依托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发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培训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培训效益。二是加强培训基地的管理,出台《株洲市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和《株洲市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基地十二五培训规划》,定期培训基地主持人,并根据年度考核的结果对基地主持人实行动态管理和奖励。三是加强对“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的管理,把“讲师团”真正建设成为一支素质过硬的培训者队伍。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小机构、多功能、大服务”的目标,使教师培训机构和参训教师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
  (编辑 王胜霞)
其他文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应和效果。实践证明,一个恰当的提问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又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优化课堂提问,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七“度”。  1.“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难度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设计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则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问题设计过大、过深、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内涵;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51—0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台“发动机”,但长久以来却饱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学生低人一等”、“职业院校毕业只能干粗活”等等观念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但是,我国对基层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0%。”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2月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如是说。  笔者认为职业教
新课改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故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由原来的传授式变为启发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原来的接受式变为主动式。原来课堂上的思考方向立足于以教师为主体,相对单一,现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思考问题的方向分散了,思考的方法更多了。为贯彻这一教育理念,根据美术课的教学特点,当条件适合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近观察对象,这对提高美术课堂效率大有裨益。但当条件不
【关键词】 化学教学;混合式学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63—01  混合式学习是当前教学体系中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有机融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作为课堂的“主打戏”,不仅决定了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化学教育得到创新发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积极应用混合式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个系统工程。高效的学校管理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需要一套完整的有章可循的规则,需要一种暖暖的人文关怀,这才是理性与人性相统一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这样的学校管理必会出人才,出效益,因为它靠制度来运转,进行的是人性化管理。  一、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建立和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学校要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使之成为系统的整体。好的制度能鼓舞干劲
一所学校的品位体现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及“举科学发展大旗,走内涵发展道路,携全体师生之力,创一流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和“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中学分校在构建特色品位校园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校容校貌大大改观。  一是构建文化校园,提高师生气质。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牢牢吸引在课堂上,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二中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和课堂上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为切入点,聚焦课堂改革,努力改变师生的课堂生命状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结合“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题研究的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
一、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涌现出各种素质教育模式和成功的基础教育范例,成为广大中小学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示范。  但是,目前基础教育现状到底怎么样呢?首先,由于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特别是中考、高考制度日益规范成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校,这些学校面临着在高起点上求发展的瓶颈;其